1

《桃花溪》是一首曠世佳作,為唐朝人張旭作。此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中。

桃花溪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張旭,世稱“張顛”,被杜甫歸為“飲中八仙”之一,善於寫草書,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並稱三絕。

怎樣欣賞《唐詩三百首》中張旭的《桃花溪》一詩?

此詩另一題作《桃花磯》。桃花溪在今湖南桃源縣西南,源出桃花山。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飛橋:臨空架設的橋樑。

石磯:水邊露出的岩石。

此句意為:隱隱約約的,相隔著野外菸霧可以見到那飛縱的橋樑,我在河邊岩石西面相問於漁船的漁夫。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盡日:整日,整天。

此句意為:這桃花整日隨著流水飄去,請問傳說中的桃花洞在清溪的哪一邊?

此詩述追慕隱者之意。詩人顯然借用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文意——《桃花源記》是一個傳說,記載了武陵漁人沿溪而行,在一片桃花林盡頭看見一山洞,入洞看到“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世外仙境。陶淵明身在南北分裂的東晉朝,因戰火紛飛想隱居山林而作《桃花源記》。

此詩善於寫景,採用畫論的“虛白”之法,營造出無筆墨處卻是飄渺空靈的境界。首句寫雲煙飄渺處隱約可見的“飛橋”;二句寫詢問漁夫,彷彿在詢問傳說中的武陵漁人,隱有歸隱之意。三四句寫詩人相詢漁人——傳說桃花洞在何方?已有歸隱之意。

全詩描寫由遠及近,戛然而止,創造出一個亦真亦幻的勝境,不禁引人遐思。全詩空明而情感迫切,而又清新喜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詩。

清人荷塘居士孫洙在《唐詩三百首》裡評道:“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