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和姜維的九伐中原,在性質上算是勞民傷財和好大喜功嗎?知常容2018-01-11 14:31:24

嗯,兩者最大的區別是這樣的。

諸葛亮事搞定了國內,而且已經是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或者說就是萬人之上。就是不需要再靠立功來增加說服力。所以他北伐是為了蜀漢的生存空間考慮。

姜佳他天生是個戰爭狂,姜維北伐,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自己撈戰績,所以他的第一目標是為自己,第二目標是為蜀漢,這兩者之間是有本質的區別。

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和姜維的九伐中原,在性質上算是勞民傷財和好大喜功嗎?

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和姜維的九伐中原,在性質上算是勞民傷財和好大喜功嗎?0516982017-11-26 22:32:23

歷史上以弱勝強的例子不勝列舉。

在戰爭中實力的對比是不斷變化的,弱國有時要主動進攻,才能在彼消此長中消耗敵人,壯大自己。歷史上任何釆取消極防禦的弱國都逃不掉滅亡的命運。

春秋五霸一開始都不是最強的強國,都是主動進攻打出去後才逐漸取得春秋霸主地位。最後諸弱國採取消極防禦政策才被秦國逐一滅掉。弱國只有打出去才能擴大地盤,增加人力、物力,才會擴大勢力消弱敵人,才會實現敵我力量的轉變。

進攻就是在敵人地盤上實行以戰養戰,逐漸消耗敵人,壯大自己。假如不打出去,那弱國永遠都只有那“一畝三分地”,實力永遠都是弱小的。當強大的敵人進攻時,就會在自己的地盤消耗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資源(敵方以戰養戰),那樣就會更加弱小。並且當強大敵人進攻時弱國人民就會恐慌,軍隊就會逐漸士氣低落,投降強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很快便會滅亡。

而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維九伐中原,確實是勞民傷財的,但也起到了以攻為守的作用。雖然在魏國強大的實力和大軍事家司馬懿的堅守下未能取得最終勝利,但北伐避免了戰火燒到蜀國境內,從而延續了蜀國的壽命。

假如諸葛亮不主動進攻,而是採取消極防禦策略,關起門來搞建設這可行嗎?其實這只是一相情願的事。當時曹丕稱帝並實行九品中正制,與士族階層取得了和解,舉國空前團結,中央集權得到恐固。曹丕對外一向主張征伐,渴望早日實現統一山河的志向。他積極折衝疆場,曾兩次興師伐吳。假如諸葛亮不北伐,魏國就會南征。因此,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是不得己而為之,不應該是愛大喜功,至於勞民傷財,如魏國進攻可能更加勞民傷財。

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和姜維的九伐中原,在性質上算是勞民傷財和好大喜功嗎?MichaelSkywalker2017-02-27 12:12:05

當時正史記載曹魏戰略就是休養生息十年,發動統一大戰。擺在漢的選擇就只有以攻代守拖延這一程序。如果能趁亂分割隴西,蠶食涼州再引羌兵反攻,就是亂中取勝之策。實屬無奈之舉。並非勞民傷財或意義不明。蜀漢人口最少、糧食所謂天府之國其實僅限於成都平原與漢中兩地經營。轉運困難。主動放手一搏與等死,無非兩個選擇。現在很多人被演義荼毒得深或打三國志遊戲打瘋了,說一些例如什麼向緬甸發展、向印度發展之類的說辭。都是脫離大時代背景與歷史地理人民因素的。實際上北伐就是蜀漢唯一選擇,而且越往後機會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