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L森亮2020-05-25 21:52:31

首先要讀大秦帝國一書,懂秦國是如何統一中國統一華夏民族。秦始皇信奉的是商君法,是靠法的治理國家,而不是靠孔孟之道的人之初性本善來治理。在嬴政剛統一山東六國稱大秦始皇帝的時候當下的大事兒就是要靠什麼方式來治理華夏名族。剛才說了始皇帝信奉的是商君書,但在當時丞相王倌提出要靠呂不韋的呂氏春秋來實施政教,這樣就產生了政見不同。焚書坑儒是山東六國想復辟的貴族來詆譭始皇帝,讓天下百姓覺得始皇帝是暴君實施暴政。話說回來當時的賦稅確實是高,但始皇帝是為了在這個板蕩的社會形式中讓六國貴族沒有精力和能力來複闢。我覺得是有正面意義的,人要格局大一點!如果是你坐在始皇帝的皇座上你會怎麼辦呢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歷史檔案館2020-05-25 05:16:55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如果歷史上真正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的,那麼秦始皇是當仁不讓的,他的政治手腕,軍事才能可以堪稱上是頂尖,一系列舉措也是影響深遠,唯一被人們所詬病的就是焚書坑儒這一事件,但是其實想一想這事件背後有著怎麼樣不為人知的意義。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首先借用秦時明月中的一句話,秦始皇是人,但卻完成了一個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情。那麼又為什麼會出現焚書坑儒這樣的話端呢?一切事情都是有原因的。

秦國統一離不開法家的思想支援,其中韓非的法家思想對嬴政有著很大的影響,還有商鞅和李斯這樣法家文化的弘揚者在幫助他,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侵犯了儒家團體的利益,所以儒家想要挽救自己的地位。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想要儒家成為治國正統,所以想讓秦始皇施行分封制度,但是這樣的制度卻大大的分化了中央集權,這與嬴政的目的正好相反,所以引起了嬴政的不滿。而一些大儒甚至直言頂撞嬴政,否定嬴政。這更加惹怒了嬴政。

嬴政思前想後,這些儒家人的思想會分裂統治,所以下令將所有相關書籍全部收集起來,存下一份留在皇宮之中,剩下的所有書籍,除了醫術以及一些種植技術的書籍之外全部焚燬,如有私藏便是死刑。由此可以看出嬴政並沒有想要斷了儒家的傳承,否則不會留下一份,他只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出現春秋戰國諸侯割據的局面。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還有一點便是其實這些書籍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並無用處,作用最大的還是那些政敵,他們很可能會利用這些東西來蠶食自己,這是嬴政不想看見的,所以也是藉此機會清洗對手。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至於坑儒事件,至今並沒有證據坑殺的是儒術,倒是大多數人認為坑殺的是那些術士。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茶馬尋蹤2020-05-25 16:00:02

應該有。秦始皇統一中國,依然對2000年後的中國應響深遠。就統一這件事,在當時,當然、肯定遇到山東諸國的抵抗與反對,尤其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變更時刻,以儒家為首的反對封建派成為歷史變更的最大阻力。要統一,除了度量衡,除了文字,還有文化,理念,反對統一,一心想復辟反對社會進步的儒家各種理論與做為,勢必遭受重拳打擊。另一方面,2000多年來,秦始皇一直遭受種種非議,又是孟姜女,又是焚書坑儒,估計汙衊的多,真實的少。即便真如此,我們都有理由認為,在當時社會變革,歷史進步,國家統一的大前提下,這個舉動非常有必要和有歷史意義。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圖文繪歷史2020-06-02 21:19:55

這裡面爭議最大的是焚書,都說秦始皇一把火燒掉了百家經典,造成了中國古代文化浩劫,個人覺得,秦始皇沒有讓文化絕版,他在咸陽收藏有古今圖書,聖人之全經猶存,各國之史記猶在,只是被後來的項羽給一把火給燒了,項瘋子才是文化罪人。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另外說一點,焚書坑儒不是秦始皇統一全國後進行的國策,從統一到事發隔了快10年,事情很快就結束了,秦始皇沒趕盡殺絕,沒有再燒書,也沒有進行文化專制的迫害,所以焚書坑儒只是個偶然的歷史事件,過了就過去了,民間又恢復收藏和誦習《詩》、《經》等百家書,絕不像文字獄一直在執行。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開創性的朝代,都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秦雖命短,漢承秦制,延續幾百年,隋也命短,唐繼承隋衣缽,延續幾百年,這兩朝的制度深深影響了後世千年。

所以說,秦始皇的焚書,就是為了維護國家大一統的政治局面,而推行文化專制的具體事例,有人說他這是帝國行為,我想說,當年孔子殺少正卯不也是剷除異端嗎,後來的漢武帝獨尊儒術,不也是統一思想麼,實際上秦始皇的焚書沒嚴重到多少程度,皇家圖書館裡始終有一套,儒學和儒經一直存在,事後各類博士、諸生依然供職於朝廷,只是秦始皇不許臣民用這些學派典籍來反對大秦王朝。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圖為坑儒谷石碑背面。唐玄宗時期曾在此地建有儒生廟,於宋代毀滅,上世紀70年代曾在此地發掘了一尊儒生像。

坑儒,準確說是坑術士,那些從事方仙道的“諸生”們,拿著朝廷給的供養,在那妖言惑眾,秦始皇以欺君罔上,對其殺無赦,個人覺得坑殺術士是沒有問題的,不但符合當時的道德準則,就算放在任何朝代,以至放到現在,這種誤國誤民的群體都是被打擊的物件,死有餘辜,還有一批人是以古非今,明目張膽反對國家政令,藐視國家制度,在當時條件下,掃清了對鞏固統一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鉗工雕歷史2020-05-26 06:54:48

謝謝你的問題!

公元前213年,李斯和秦始皇的智囊團辯論了一場,李斯贏了,並隨之提出了“焚書”的建議;第二年,侯生和盧生兩個江湖術士潛逃了,嬴政怒了,便引發了“坑儒”事件。

從《史記》相關的文獻記載來看,“焚書坑儒”也有他的三個正面意義:

防止謠言、保護理工醫學、懲治江湖騙子

。下面鉗工來一一解析: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一、防止謠言,推崇法治

“焚書”

的本質是打壓其他學派,防止對法治建設產生詆譭性的言論。其實,“焚書”只是第一步,重點在於後面的措施:

禁止辦立私學。

想要擴大辦學傳播自己的學術,很多人的方法就是詆譭別人的學術。當然,

有些人就會誇大其詞,故意造謠。因此,李斯為了防止謠言傳播,便禁止民間私辦學校。

那麼,有人想讀書怎麼辦?

進公辦學校,學習法律。老百姓可以跟著管法令的官吏學習法律。這樣便可以鞏固法治建設。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史記》

二、保護科學

“焚書”並不是什麼書都燒。李斯指出:農學、機械和醫學等自然學科是不燒的。也就是說只燒了那些講道理的書,這類的書沒得學,想讀書人的砝碼就會向自然科學的層面傾斜。所以說,

“焚書”事件對自然科學起到一定的正向保護作用。

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史記》

三、懲治江湖騙子

古代皇帝幾乎都有一個長生不老的夢想,而這個白日夢的發端,正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先是讓徐福帶著一批童男童女,開著大船去海上找長生不老藥,結果徐福帶著人和錢跑路了,據說跑到日本去了。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後來,秦始皇又找到盧生侯生兩個人,也是給錢在家裡煉丹,結果這兩人也是煉了許久,啥也沒有煉出來,又跑路了。跑路之前還宣傳了一些秦始皇的壞話。

這些江湖騙子明顯是把秦始皇當猴耍了。秦始皇的長生不老夢破滅了,也憤怒了,因此把一批方士抓起來審訊,結果他們互相檢舉揭發,挖出了470多人。

“坑儒”埋的便是這470多個方士,就是江湖騙子。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因此說,“坑儒”事件對懲治江湖騙子起到很好的正向威懾作用,也證實了長生不老的荒繆。

四、總結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焚書坑儒”成為秦始皇的罪名,似乎早已蓋棺定論,但是書並沒有全燒,殺的也並不是儒生。

另外,“焚書”顯然執行的不是很徹底,雖然說劉邦項羽不讀書,但是蕭何、張良、韓信等人還是有書讀的。“坑儒”主要作用主要是威懾江湖騙子,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反對封建迷信。

從秦始皇的做法中,我們可以學到:

1)長生不老自古以來就是江湖騙子拿來騙錢的把戲;2)科學是應該非常值得保護和推崇的。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歷史紫陌閣2020-09-25 20:09:52

我們首先不論“焚書坑儒”此事的對錯。但是“焚書坑儒”是有一定的正面意義。“焚書坑儒”的實質其實是統一思想的運動,在“焚書坑儒”在思想上加強了統一,更有利的統治全國,加強了中央集權。本來秦朝也是剛剛建立,社會也不是特別穩定,政權穩固了,就有利於社會的和諧和穩定。

大家也知道,秦朝在一統六國之前是戰國時期。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諸侯之間爭霸的時期,都有各自的國家和傳承文化,比如:趙國、楚國、齊國等,各國的文字都有所不同,還有度量、交通、車軌什麼,人也是叫趙人、楚人什麼的。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之後秦國一統六國,開拓西南,南征百越,建立了多民族大一統的王朝—秦朝。此時我們需要注意是多民族,而且也吞併了六國領地和統治六國的後人等少數民族。但是之前各國過的是各自的生活,有著各自的文化和制度。

然後

秦國吞併六國等國家建立秦朝後。不僅吸收六國的後人和領地,也吸收了六國的文化和思想,文字等,此時秦朝的文化、思想及是一個大雜燴,需要過渡和整合。要不然各國人還是分的很明顯。

秦始皇就做了一系列我們熟知的措施,例如在政治結構上,廢除了分封制,在全國範圍內施行郡縣制;在文化上,統一了文字,以小篆為標準的官用文字;在經濟領域內,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推行這些措施是為什麼呢?為了國家的大一統,但是有些措施是國家強暴力能夠控制和改變的,但有些東西即使是暴力也很難改變或者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比如文化思想。在秦朝初年,戰國時期剛結束,百家仍然在爭鳴中,思想領域內極度混亂,而這個就不是暴力可以簡單改變的。

但是

一個國家要想在很大程度上做到統一,最主要的條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而思想混亂是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大敵,各國文化、百家爭鳴的局面那是指定不行。很難做到完美上的統一。

只是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統措施還不行,最關鍵最長遠的統一要素是思想的統一,形成統一的核心價值觀念,才能讓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內的統一措施有效。但是當時的思想並不是一家獨大。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我們也知道秦朝以法家思想起家的,之前秦國的輕罪用重刑這一措施也是深入人心。就是以法家為代表的經典例子。但是秦朝建立時還有一種很普及的思想潮流儒家。但秦朝尊崇的是法家,要想統一思想,就必須尊崇一家,俗話說:

“兩虎相鬥,必有一傷”

,秦朝尊崇法家,就要推行法家的思想,讓秦朝人在思想上統一,

統一思想就是維護大一統的關鍵措施。

之後秦始皇就找到了幾個儒生茬之後,一場統一思想的文化運動就開始了,手段是激烈了點,但客觀效果明顯的,不僅維持了秦朝的統治,還加強了思想上的控制。

可能會有人說“焚書坑儒”是錯的,鉗制了當時人們的思想,並且手法殘忍,殘暴。因此在一些人心中,秦始皇的就成了暴君的形象。其實不然,有些人可能是聽聞,並不瞭解實情。

許多人把“焚書坑儒”看作是一回事,其實“焚書”和“坑儒”是兩回事,它們背景各異,性質有別。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先說“焚書”一事,秦朝在統一六國後就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獨尊法制就是其中的一項措施。但是一些標榜私學的人卻互相勾結,反對國家的法律、教令。以自己的思想作為根據,妄加評論,直接影響到秦始皇各項改革政令的推行。

之後思想領域大戰公開爆發,儒家的復古派在一次會上對秦始皇實行的郡縣制橫加攻擊。秦始皇知道此事後就開會討論,當時丞相李斯站了出來說:

“不師今而學古”,“道古以害今”

意思就是這是擾亂人心,如果不禁止這種行為,統一可能被破壞。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之後李斯就建議:

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之後就是開始燒書了,實行封建文化專制。這就是“焚書”事件。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但是

焚書是丞相李斯提出來的,李斯“焚書”是有私心的,李斯本是儒家學說的信奉者,但是秦國尊崇的是法家,儒家吃不開,李斯在秦國任職後,就拋棄了儒家思想,儒家也成為了李斯的絆腳石,正好透過“焚書”之舉來徹底清除儒家。

再者

秦始皇並沒有焚盡天下書,官藏之書沒有燒、諸子百家之書沒有燒,那麼書怎麼沒傳下來呢?是因為西楚霸王攻進咸陽,燒宮殿樓宇時書籍也跟著被燒燬、焚書的罪魁可不是秦始皇。

接下來說“坑儒”,秦始皇採取丞相李斯建議後開始實行封建文化專制,

焚燒了一些書籍,此舉導致了儒生對秦始皇更加不滿,之後儒家和一些方式就議論朝政。

為啥有方士呢?我們也知道秦始皇想長生不老,就一直派人搞這些玩意,這些人就是方士。搞到了自然是大功一件,但是搞不出來就是死。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然後這些

方士怕治罪,便以攻為守,聯合一些儒生到處宣傳,說秦始皇“剛戾自用”、“專任獄吏”,“以刑殺為威”,“貪於權勢”,不應當為他求仙藥。

這件事之後讓秦始皇知道了,大家說這不是找死嗎?秦始皇是多麼想長生,這些方士不就是“在廁所裡打燈—找死嗎!”,之後便將這些人抓起來了,接下來就是審問了,這些人怎麼能抗住嚴刑拷打呢?

最後都招供違犯禁令【(即“偶語《詩》、《書》”,“以古非今”之類)並轉相引告】,

此事牽涉了460多人,之後秦始皇便將他們坑殺於咸陽。這便是“坑儒”。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這擺明了是自己找死,說皇帝壞話,還肆意傳播,不殺你殺誰啊!人在屋簷下就得低調啊!

殺這點人比起白起坑殺20萬士兵都是小菜一碟,對比秦朝的輕罪用重刑就好多了,只是活埋。

秦朝動不動就棄市(殺之於鬧市,並拋棄)、戮(先使用痛苦難堪的羞辱刑後斬殺)、磔(肢解)、腰斬、車裂、族刑、具五刑(快成人棍了)等酷刑,活埋就是最輕的了。其中的儒生不說秦始皇壞話,也不會至於被坑殺。

為啥“焚書坑儒”成了秦始皇的一大汙點,想必是因為之後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原因,加上後面的朝代也會對前朝有一定的抹黑,要不不然自身怎麼穩坐江山呢,對前朝的抹黑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說自己的好。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雖然統一的秦朝只持續了十幾年,但秦朝以後的所有統治者,無一不把統一思想看成維護統治的關鍵手段。漢朝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最好的代名詞,之後中國大一統思想正式形成。統一思想並沒有錯。看什麼的措施。

大家對“焚書”“坑儒”事件怎麼看?下方留言說說你的看法和見解。

我是紫陌。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贊,期待和你一起探討更多的問題。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古今縱橫談2020-05-28 19:04:49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代,是剛天下一統、人心還沒收拾過來的一個時代,當時的人們

在幾百年戰亂的“洗禮”下,人心不古,道德仁義禮智信,不說全部喪失掉了吧,但普天之下的大多老百姓,是不怎麼崇尚精神思想方面的東西的,他們的思想烙印,還是處於戰國的思維狀態。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要扭轉精神方面的慣性思維,讓百姓回到正軌上來,單靠說教是不能扭轉的,只能靠法家,靠法律來約束、來規範人們的行為,從而逐步轉變思想。

但由於東周以後,周天子威信下降,禮樂征伐不再出自天子,而是諸侯間肆意攻伐而不能止。這固然是周天子不能約束諸侯了,但其實還是思想意識形態的問題。

什麼問題呢?就是那時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形態了,是歷史上聲名大噪的的“諸子百家”所致。

諸子百家好像是文化繁榮啊,但其實危害甚大。因為百家百家,就是有很多個思想學說,這個諸侯國用儒家,那個諸侯國信法家,還有信陰陽家兵家的,等等,各有各的一套處事準則和標準。遇到問題時,信儒家的說應該這樣做,信法家的就說不行,得按法家的什麼什麼做,誰也不聽對方的。

人與人之間可能爭著爭著就打起來了,而諸侯國就是發動戰爭嘍,於是世道就亂了。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那麼為何會出現諸子百家呢?

在五帝及其以前,上古社會還是用“道”來治理天下,那時很少有後世的頻繁的朝代更迭。進入夏朝後,由於不可考證,我們也不知是何原因,天子開始逐步的不用“道”來治理了,就是老子莊子說的“大道已失”,開始用儒家來治理,到周朝時儒家思想達到高峰。(注意,儒家其實自古以來就有的,並不是孔子所創,道儒法以及兵家,其實是同源一體,都來自於天道。孔子的一生追求是復周禮,也就是孔子要做的是恢復周朝的儒家制度)。

接下來,周朝發生了件大事,導致了諸子百家的產生。這個事件就是“王子朝奔楚”。

周王室發生內亂,王子朝沒能守住王位,被申候引來犬戎禍亂都城鎬京,並擁立他的外甥周平王即為,王子朝只好攜帶王室典籍逃往楚國。據後來人推測,和王子朝一起去往楚國的毛公毛伯得,其實就是老子,王室的“圖書管理員”嘛!老子是支援王子朝的。那個時候,王室的圖書就是知識的壟斷,是管理天下的秘籍,概不外傳的。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但在去往楚國的路途中,王子朝被害,老子心灰意冷下也出關而去!這就導致了王室典籍散落民間,這個地方的人得到一套書,那個地方的人也得到一套書,於是道裂為百,諸子百家出現了。

其實我們會發現,諸子百家的思想裡面,很多地方都有天道的語句出現,就是因為諸子百家原自“道”,百家就是道在不同方面的應用。

所以,秦始皇“焚書坑儒”,不讓人們接受多家思想形態,還是蠻有好處的,國家意識形態一致,有利於國家管理。況且秦始皇也不是燒燬了很多有價值的書,他下令燒的方術之書居多,其它燒掉的在秦國圖書館裡還是收藏著的。

只是後來項羽進入咸陽,一把火下去,燒掉了不少典籍,很多書後人也無從觀閱了。以致於漢朝穩定後,朝中能懂典籍的幾乎沒有,當然也與戰亂有關,懂得的人在戰亂中也去世了很多。

然後朝廷下令招賢,齊地的叔孫通等儒家子弟才開始出來,向朝廷賣知識。久而久之,這批知識壟斷者就成了後來的世家門閥。

對於秦始皇那個時代,最好的思想意識形態就是法家。這與後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一個道理的,只是漢帝國存活的比較長,而秦帝國比較短暫,後世很多人不免就覺得,秦國的很多措施是不對的了。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南門江2020-05-25 15:07:07

政治家辦事,必定有其合理性,也就是正面意義。秦始皇焚書坑儒一樣。

我們先來看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誘發點。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那是因為皇帝求長生屢次被騙。我們都知道公元前219年,始皇帝在山東遇到大騙子徐福,令他尋仙,並給了大把的錢。這時,有個叫盧生的方士,見有利可圖,也向贏正吹噓求仙學道之事。贏正求仙心切,就派盧生去尋找傳說中的神仙,在贏正望眼欲穿後,盧生又編造了許多虛無縹渺的故事,又說:“尋找靈芝、奇藥和神仙,常常遇不到,其原因在於自然界中有妨害的東西。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按照神仙方術,作為人主的帝王要微行來躲避惡鬼,真人才會降臨。”這盧生的意思就是不能讓任何人知道贏正住在哪裡,才能找到神仙,這樣荒誕絕倫的話,贏正卻深信不疑。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當然盧生也知道繼續忽悠只能殺頭,在撈到錢後,就和他的小夥伴候生逃之大吉。贏正同志當然十分生氣。但還是有許多方士不明就裡,來向贏正獻媚,也想求得榮華富貴。找不到首惡,始皇帝就派人審問這些還做著升官發財美夢的人,這些人經不起皮肉之苦,互相揭發來開脫自己。秦始皇一怒之下,就在這些人中親自圈定了460多人,以“妖言罪”、“誹謗罪”將他們活埋。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焚書坑儒的由來。所以其實他坑的不是儒,而是方士。但漢朝為了證明秦亡漢興的正確,把始皇帝給黑化了。

其實始皇帝焚書坑儒有兩個正面意義。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第一是統一思想。六國一統後思想紊亂,焚書後,大家都讀一種書,有利於國家認同。就像統一文字和統一度量衡一樣。歷史證明大一統的朝代,必須有大一統的思想,而亂世往往百家爭鳴。

第二是殺了一批騙子。這些方士事實上就是騙子,連皇帝都敢騙,什麼人不敢騙?殺掉有利於大家一心工作,不再去幹虛無縹緲的事。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不過雖說坑了方士,但在第一次遇到徐福的九年之後,皇帝還是再次讓漏網的方士徐福騙了,給了五百童男童女,去了倭國,遺患到今天。

這些方士真是該坑,坑得不夠徹底啊。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大漢校尉2020-05-25 07:47:46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

武王建周,天下荒蕪,百姓也不多,所以大封宗室、功臣等眾建諸侯國,以拱衛王室。這個“封建”不是我們從西方史學界生搬來的史學名詞“封建制”,中國的封建社會從秦始皇統一天下開始就已經消亡了。周代建國既久,天下諸侯開始尾大不掉,不能管控,堂堂周王只不過如同一個小諸侯,列國彼此侵伐,天下數百年來戰事洶洶,百姓生靈塗炭。

秦始皇很清楚這一切的根源就是封建制度,因此當他統一天下後,首要的事就是廢除封建制,實行郡縣制。

秦朝有博士七十人,用為國家的智囊和學術力量,國家大事,博士有參政議政的職責。秦始皇召集眾博士議行郡縣制,博士淳于越提出反對意見,他引用古書,論證從商周千餘年來,天下皆行封建制,秦朝也不能例外。秦始皇說服不了有理有據、義正辭嚴的淳于越,但是博士們的輿論卻是一股很大的反對力量,於是採納了丞相李斯的奏議,禁止以古議今,禁止民間私學,並將天下圖書除秦史、醫藥、卜筮、農耕等統統焚燬。

這便是焚書的由來。

至於“坑儒”,則是有些冤枉秦始皇了。

秦始皇欲求長生不老,乃用了一些術士求仙藥。其中有侯生、盧生二術士,騙了秦始皇很多錢,卻煉不出仙藥來,於是畏罪逃亡,並一路散播秦始皇的壞話。秦始皇大怒,命搜捕坑殺術士四百六十餘人。這便是“坑儒”的由來,說秦始皇濫殺是對的,說他殺的全是儒生就有些刻意誇張了。

秦始皇的焚書,對中國的文化是一場巨大的浩劫,很多書籍就此亡佚;而坑儒雖主要是針對術士,終歸是濫殺,且其中不免雜有被枉殺的學者,這是無可置疑的。

然而就郡縣制本身而論,卻是奠定了中國二千年來疆土穩定與國家統一的大舉措。秦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後增至四十一郡,大致是今天長城內的疆域。郡縣制的好處是國家直接派員管理地方,至此革除了自春秋以來諸侯割據、征戰不息的弊端,使國家的政權統一到中央來,這是中國政治史上的一個大功績。

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正面意義嗎?史過境遷客2020-05-25 22:14:46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正面意義,硬要說的話還是有的,那就是加強了思想的統一,進而鞏固了政權,更有利統治全國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焚書坑儒”事件的發生,是有其歷史背景的。

秦統一六國後,為了加強君主專制統治,丞相李斯主張禁止百姓

“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

隨後,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了除

《秦記》

以外的列國史記,以及作為儒家經典的

《詩》、《書》

等也限期交出燒燬,甚至有膽敢談論

《詩》、《書》

等著作者要被處死,至於

“以古非今”、

來“

妄議朝政者”

則予以滅族處理。同時,朝廷下令

禁止私學,“以為師吏”,

間接的阻擋了民間教育的發展。

此舉措下達後,無數的儒士、方士通通被波及,有的甚至被“活埋”、“殺一儆百”,使人民“敢怒而不敢言”。

但對於穩定全國的政局來說,卻是一個

“殺器”

有效的以此“名目”清除了許多的反對者,進一步鞏固了秦的統治,也為以後各項政令的實施掃清了障礙。

總體上來說,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意義和影響,是極為嚴重和深遠的。而其所產生的正面意義微乎其乎,幾乎不值一提。就其負面意義而言,則是相當的“顯眼”。

不但進一步鉗制了當時人民的思想,而且還使統治階級灌輸的“愚民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人民被壓迫的更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