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說法?木清文學2019-12-05 08:13:25

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中國地勢西高東地,由西部高原山川發源,最終匯入大海。又因為春季梅雨季節,雨水較多,所以江河會張潮,比如“春江潮水連海平”,江面寬闊,江水流速急,看起來浩浩蕩蕩,所以作者說“一江春水向東流”。

二:這裡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前面有個“恰似”,就是正好像的意思,是個比喻,是把前面的“幾多愁”比喻成江水東流,所以表面是寫景,實際上是抒情。這樣以水喻愁的寫法,在古代施歌中是很常見的,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在河邊感嘆:逝去的光陰,如這水流,晝夜不停的奔逝,一去不返,帶走了自己的青春年少。

三:這首詩的愁是什麼呢?當初唐後主李煜被宋主幽囚在小樓之中,喪失了人生自由,面對國破家亡的亡國之君,悔恨交加,又加上春景繁華,讓自己回憶起了春花秋月般的帝王生活,和眼下的階下囚形成鮮明的對照,愁緒自然鋪天蓋地而來,所以“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透過比喻表現了後主此刻愁緒滿懷,如滔滔不絕的江水奔騰不息。這個比喻千年來,不斷受到後人稱讚賞玩,不是因為它的境界,後主詞的境界不高,這是顯而易見的,作為亡國之君,並沒有反思自己如何丟了國家,反而感嘆好日子不再了,時光催人老,讓人唏噓,但這句詩,透過比喻創設的鮮明畫面感,卻足以讓後人垂青不已,化無形的愁於江水之中,讓讀者感受愁緒之多,又不失磅礴大氣,真是以水寫愁的絕筆。

為什麼有“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說法?

為什麼有“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說法?

為什麼有“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