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梵文中的“空”和數學中的零一樣,是不存在的意思嗎?隨機漫步的老馬2020-11-17 08:45:18

空是波 色是粒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就是描繪的波粒二象性。

心經梵文中的“空”和數學中的零一樣,是不存在的意思嗎?時光如筍2020-11-17 06:41:16

很多人用現代科學知識,例如宇宙構成,量子物理,甚至微積分什麼的來解釋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其實大可不必。釋迦牟尼佛不是唯物主義者,佛教講的也不是唯物主義的道理,更不是自然科學知識,佛教只是告訴我們如何看待人生,怎樣解除煩惱。

覺悟是一種心裡體驗,不能用物質來衡量。

不存在就對了,因為心裡什麼都不存在,所以能裝的下任何東西。

裝下了又像沒有裝,這就是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裝的下,但不刻意去追求、去體驗,所謂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

甚至不在意存在,還是不存在,這樣就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盡了。

不在意還修個什麼,所以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所以,空就是一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只是一種相對存在的心理狀態,不是永恆。

宗教主要是一種個人體驗,空是不是不存在全看個人理解,沒有標準答案。只要自己高興,又沒有危害別人,妨害社會怎麼理解都不為過,心花怒放,我就是佛。

我見青山多撫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心經梵文中的“空”和數學中的零一樣,是不存在的意思嗎?不知道123334442020-11-16 11:09:17

五蘊皆空,本來世間一切皆是因緣和合而成世界一切皆無定,不過是四大假合,不過是眾生顛倒妄想的結果罷了,此刻的一切下一刻已經天壤之別,無定不恆與空無異,萬物的起始是o萬物的結束也是o,只不過眾生被六根迷惑因此以為一切皆有是真實存在,拋卻六根既入空寂,世間眾生如大海浮萍,風從空生,浪從風生,浪推海水,眾生因浪而漂浮不定難有自主,而修行之人如海中魚雖能遨遊大海但也偶爾隨業顛簸,真正的涅槃是匯入大海變成氣迴歸於風還原於空,心經的精髓是告誡眾生你六根所受不過是短暫的虛像,如瞎子看不見那麼他眼前就算是極其恐怖的畫面他也能氣定神閒,聾子聽不到即便再恐怖的聲音也奈何不了他,自己不去胡思亂想意識堅定泰山壓頂也不過虛空一場,既然看到了事物的本來面目那自然也遠離了恐怖煩惱悲傷同時也不會有開心喜悅興奮滿足這些假念頭。萬法唯心,心生萬法,唯識唯心息息相關二者相輔相成,卻皆是顛倒妄想虛言假象,

心經梵文中的“空”和數學中的零一樣,是不存在的意思嗎?wuwoshizipku2020-11-18 08:37:24

那是錯誤的。梵文中的空是無自性的意思,不是什麼都沒有,即梵文中的空,不妨礙顯現,不妨礙作用,只是在說那是緣起的,因而是無自性的而已,因而不妨礙事物有名字,但唯名無實,即僅有名字,沒有自性也。

心經梵文中的“空”和數學中的零一樣,是不存在的意思嗎?中道國學嘉華老師2020-11-16 11:00:45

在數學上零不代表不存在啊,它是代表一個數位,它佔一個位啊。舉個例子,你的存款後邊有10個零,你應該是非常的歡喜,如果零都不存在,把零都去掉,你的心情可想而知[呲牙]

至於佛法講的空,雖然梵文以零來表示,但不能完會以數字零的含義來理解。

想要詳細深入瞭解空是什麼?佛教裡有600卷《大般若經》可供研習。建議初學者,依循老師的教導,先從基礎學起。

心經梵文中的“空”和數學中的零一樣,是不存在的意思嗎?慧照十方2020-11-16 11:15:26

空只是“萬法唯心造;的釋解。山還是山,水還是水。

心經梵文中的“空”和數學中的零一樣,是不存在的意思嗎?新豐齋主2020-11-17 09:48:46

實質上,心經中的“空”,是數學中的無窮小而不是零。

無窮小雖然無限趨近於零,以至於小如光子而沒有了靜止質量 ,但卻還不是真正的零。因為,無數個無窮小是可以積出一個實體出來,而真正的零是什麼也積不出來滴。

佛教修煉的過程就和微積分差不多,透過暮鼓晨鐘、青燈木魚、齋戒唸經…把塵俗觀念微分成無窮小的思想光子,使修行者”五蘊皆空”,然後在佛經的規範下排列組合積分出佛的念想,從而達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才是“空”的真正涵義!

倘若真的修出了數學中的零,那將是“身與名俱滅”,會重新墮入輪迴,下一世是否人身,都難以確定!

心經梵文中的“空”和數學中的零一樣,是不存在的意思嗎?悟道覺者2020-11-18 14:16:43

《空就是不存在》

佛教的“空”在梵文中原意就是阿拉伯數字中的零,零在數學中等同於沒有,也就是“不存在”的意思。但這裡的不存在是指“物”不存在,而非指“心”不存在。心是存在的,只是“物”不存在而已。也就是說,物之所以不存在,是因為物體無自性,無自性即無實體,如果物體連自身的實體都沒有,那就意味著物體是無法存在的。

因此,佛教中的“空”就是沒有或不存在的意思。既然“物體”不存在?那我們眼見之“物”究竟是怎麼回事?這涉及到存在的定義,存在的前提必須要有實體,只有實體性的存在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存在。對於,佛教的邏輯向來都是嚴謹且清晰的,因緣所生之物是沒有實體的,沒有實體就不可能存在,也無法存在。而你之所以看到的存在,是因為你執著於眼見為實,執著會使一個人看不透事物的本質,將根本無法存在的東西當成真實的存在,這是一種根本的錯覺。

談論到“空”的真正含義,也涉及到語境,也就是語言的境界,空等同於不存在,那麼我們所見之物又是怎麼回事?比如:眼前的蘋果存在嗎?在凡夫看來是存在的,凡夫之所以認為是存在的,是因為凡夫執著於眼見為實。而沒有看到蘋果是因緣所生,沒有實體,當然不可能存在。既然蘋果不存在的,那我們看到的存在就是一種幻覺。幻覺是不存在的。比如,夢裡的老虎存在嗎?如果你在夢中,也許你會認同老虎是真實存在的,因為你執著於眼見為實。事實上,夢中的老虎是絕對不存在的。

心經梵文中的“空”和數學中的零一樣,是不存在的意思嗎?

心經梵文中的“空”和數學中的零一樣,是不存在的意思嗎?帝器軒轅2020-11-16 13:12:43

數學上,0代表沒有,也在進位上代表一個數位。

佛經所說的空,不是簡單的“沒有”的意思,而是“虛空”的意思。

所謂虛空,則是摩訶廣大的意思。無所不有,亦一無所有。這是一種在有無之間不執著的思想,契合於無相。

佛家講空,即是無相。無相以方便而入。

所謂方便,則是有,是有為法。真正的佛知妙慧,是不可說的,但假方便而說,方便,乃是為講述無相真空而說。

任何執著於空,任何執著於有,都是執,都不是妙慧。

執著於色不異於執著於空,執著於空和執著於色是一樣的;方便的本質是空,空還是要回到以色為用。

因此,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因此,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因此,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心經梵文中的“空”和數學中的零一樣,是不存在的意思嗎?梅山黃師父2020-11-16 12:57:04

胡說八道,懂梵文就懂佛經,那當年印度人豈非人人是佛教大師?這就是某些自以為是的居士,學點梵文就懂佛經了,就能評價譯經師?空的基本概念是無常,諸法無我就是空性,諸行無常就是表現。空者,無自性,不永恆,萬事萬物沒有一樣是完全不改變的,在微觀裡,一切事物時刻都在運動變化,不像其表面保持靜態。但是,空性絕非什麼都沒有,否則就落入斷見。至於零是不是什麼都沒有,我不懂,那是數學家都概念。別東拉西扯,說些無意義的廢話,某些居士卻很喜歡這麼幹,不修行,專講無意義的口頭禪。

心經梵文中的“空”和數學中的零一樣,是不存在的意思嗎?老周99p92020-11-16 23:48:43

“零”不是常數,而是一個變數。就是說,零不是絕對的空無,而僅僅是某個特定質的空無。比如,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並不會真能“萬世不竭”,事實是,越取越小的結果,早晚會使所餘的物質小於棰這個質,於是棰也就從有變成了無——當然這個“無”並非啥都不存在,而只是棰不存在了,但同時木屑卻隨著棰的消失而由此產生出來了。就是說,木屑的“有”,恰恰出自棰的“無”(這種轉換,可表述為“無中生有“或“有生於無”)。這種有與無的轉換可以隨著分割無限進行,比如原木沒了,木板有了;木板沒了,木條(木棒——即棰)有了;棰沒了,木屑有了,木屑沒了,分子有了;分子沒了,原子有了;原子沒了,夸克有了……從質上講,隨著分割而產生的高層次的無,恰恰轉化成了低層次的有。所以,“零”只能是具體某物的無,而不是絕對的無。分子的“零”只能說分子不存在了,但不意味著由分子分割而成的原子也存在了。原子的“零”同時只是原子不存在了,但不意味著由原子分割出來的夸克也不存在了。分子的無叫“零”,原子的無也叫“零”,但此零非彼零,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講,零本身只能是個變數而非常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