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老話“驚蟄吹起土,倒冷四十五”啥意思?有道理嗎?齊東晏子2019-03-06 15:36:08

農村的老話“驚蟄吹起土,倒冷四十五”啥意思?有道理嗎?

不知不覺,正月快過完了,今天進入驚蟄節氣了。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有些動物入冬後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就是驚醒蟄伏的動物的節氣,這時候天氣轉暖,漸有春雷,蟄伏的動物聞春雷而驚醒,重新進入活躍期蟄居動物的日子。由於萬物復甦,這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農村的老話“驚蟄吹起土,倒冷四十五”啥意思?有道理嗎?

而“驚蟄吹起土,倒冷四十五”,實際上說的是倒春寒現象。本來天氣轉暖了,這時候突然颳起北方,氣溫下降,回春的大地又倒退回寒冷的日子,由於發生在春天,所以稱為倒春寒。這倒字,有倒退和倒把了的意思,指的是這種氣候的反常現象。

倒春寒雖然是氣候的反常現象,但也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入春以後,正是由冬季風轉變為夏季風的過渡時期,冷暖氣流反覆衝突拉鋸,冷氣流戰勝暖氣流,就會造成間歇性冷空氣侵襲,冷空氣與暖溼空氣對持,形成持續性低溫陰雨天氣,這就是倒春寒。

農村的老話“驚蟄吹起土,倒冷四十五”啥意思?有道理嗎?

“驚蟄吹起土”說明驚蟄這天冷空氣來襲,並且形成較大的風,造成氣溫下降,剛回暖的天氣又轉變為陰冷天氣。面“倒冷四十五”,就是說這種冷空氣造成的倒春寒,會間歇性發生,一直持續45天左右,也就是說持續到穀雨前後才會完全轉暖。我們民間有個說法,“清明斷雪不斷雪,穀雨斷霜不斷霜”,就是說明到穀雨的時候還有可能發生倒春寒現象。記得2013年穀雨這天,膠東曾經下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雪,上圖便是本人當時拍下的雪中杏花。足以說明倒春寒可以持續到穀雨前後。

由於春天冷暖空氣交替是間歇性的,所以倒春寒在一年發生未必是一次性,每次發生持續的時間也不確切,有的三五天,也有的十天左右,所以,“倒冷四十五”並不是說這四十五天是持續性寒冷,只是說四十五天內難免會間歇性發生倒春寒。

農村的老話“驚蟄吹起土,倒冷四十五”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除了會防備倒春寒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還總結出人本身對“倒春寒”的應對經驗,如“春捂秋凍”就是提醒人們春天儘量不要過是的脫掉棉衣,以便在倒春寒侵襲時預防感冒。在北方,甚至有“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扔”這樣的誇張性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