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金山篤行2019-03-09 22:42:05

計時的漏壺、漏刻

很早之前,用來記錄時間的工具是漏壺。一隻裝滿水的陶壺,底部流失的水就像流逝的時間,漏的水越多,代表流逝的時間越長。公元前1千多年,古埃及人就會用漏水的容器計量時間。

中國古代則用漏刻來測量時間,漏刻是由漏壺和箭刻組成,漏壺裡頭盛水,箭刻上的刻度用來表示時間。

立竿見影的日晷

日晷則是白天記錄時間的工具,用的是立竿見影的原理。太陽隨著時間在天空中執行,不同時間會有不同的日影,利用日影位置的變化,就可以來測量當下的時刻。

日晷由一平臺晷面和一根晷針構成。若晷面和地球的赤道面一致,和地平面成一固定角度,這種日晷稱為赤道日晷。另外還有地平日晷和垂直日晷。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本昌談歷史2020-08-12 17:35:09

古代也有計算時間的方法。

古人計算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和二十四節氣的儀器稱“圭表。

“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標竿;“圭”是從表的跟腳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條石板。每當太陽轉到正南方向的時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長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節氣的時刻。表影最長的時候,是冬至;表影最短的時候,是夏至。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古人計算一天內時間的儀器稱”刻漏 ”。

“刻漏”是透過漏壼滴水來計算時間。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圭表“和“刻漏”這些計時工具只有官府才有,百姓家是沒有的。

一般百姓要知道時間的方法有幾種。

一是聽”更“聲。

古時每村都有”更夫”,夜裡每到更時就敲木板,透過敲聲的間隔長短告訴人們是幾更天了。每更大約相當於現在2小時。

二是靠經驗判斷時間。

比如聽雞鳴,雞鳴是有時間規律的,一般夜裡頭遍雞鳴時間大概在凌晨1點半左右,第二次雞鳴在3點左右,第三次雞鳴在5點左右。再如透過北斗星在不同季節的位置判斷時間等等。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森林鹿2017-12-20 00:54:53

古代沒有現代的機械錶、電子錶、石英錶,但是也有計時器,不過精確度不高,達不到現代人對於時間掌握程度的要求罷了。

目前經科學發掘出土、有準確年代可考的年代最早的單壺洩水型漏壺[,是保定中山王劉勝墓出土的銅漏壺,就是這件: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器身呈圓筒形,平底,三蹄足,近底部伸出一細管狀流口,前端已殘斷。蓋面平,中央有一長方形孔,蓋上作方形提樑,提樑中段也開有長方形孔和蓋孔相對,大小亦相同。這相對的兩個長方形孔估計是用於插置刻箭的,刻箭已無存,推測應為木質或竹質的,立於舟上,能隨漏壺內盛水之盈減而浮降,從而指示時辰。

它的工作原理如圖: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水由壺底的出水管,緩緩滴出,浮於水上的“刻箭”隨壺內水的減少而下降,從而指示出不同的時刻。

北京國家博物館還藏有一套元朝的多層銅漏,也是計時的,系統更加複雜,計時也更精確一些: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習慣了上班打卡、下班叫車趕公交的現代人,可能理解不了,其實古代人並不需要那麼精確地掌握時間。古代大部分人是農民,窗外天亮了就起床,吃點飯去種地,幹活累了,看看太陽,到頭頂了就在地頭上吃頓飯,繼續幹活,太陽落山了回家吃晚飯,吃完上炕睡覺,一般連燈都捨不得點,要那麼精確地知道幾時幾點幹嘛?

交通、通訊手段也落後,大部分人一輩子最遠到過本縣縣城,可能路上全靠雙腳走,早一天晚一天也沒啥大差別。想出門竄個親戚,不可能事先打電話通知,進人家能不能找到主人,全靠運氣。遇不上呢?那就算了,有空再來唄。

前工業社會,生活節奏就是這麼悠閒緩慢。不過別羨慕,這種舒服的節奏,後果是生產效率低,吃飽飯都困難。所以是想捱餓還是想奔命勞累,自己選吧。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吳航工作室2017-07-16 21:22:23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謝邀請,歷史漲姿勢,就看百小生,如果覺得我的回答還有點意思的話歡迎關注。

打更的時間主要是用的漏壺。先說說我們古代的時間刻度及計時工具。

我國古代有自己獨特的計時方法和計時儀器,由此遂產生了自己獨特的計時單位——時、刻、更、鼓、點。

時:是指“時辰”,古時一天分12個時辰,採用地支作為時辰名稱,並有古代的習慣稱法。時辰的起點是午夜。顧炎武《日知錄》:“自漢以下。曆法漸密,於是以一日分為十二時,蓋不知始於何人,而至今,尊而不廢……然其(指杜元凱注)曰:夜半者子時也(晚上 11 時正至凌晨 1 時正),雞鳴者醜也(凌晨 1 時正至凌晨 3 時正),平旦者寅也(凌晨 3 時正至早上 5 時正),日出者卯也(早上 5 時正至早上 7 時正),食時者辰也(早上 7 時正至上午 9 時正),隅中者巳也(上午 9 時正至上午11時正),日中者午也(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中午12點就是午時了),日昳者未也( 下午 1 時正至下午 3 時正),哺時者申也( 下午 3 時正至下午 5 時正),日入者酉也(下午 5 時正至晚上 7 時正),黃昏者戌也(晚上 7 時正至晚上 9 時正),人定者亥也(晚上 9 時正至晚上 11 時正)。一日分為十二,始見於此。”北宋時開始將每個時辰分為“初”、“正”兩部分,分十二時辰為二十四,稱“小時”。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刻:古代的人們在用陶器取水、儲水的時候,因陶器質地疏鬆,難免出現漏水現象,人們透過長期觀察,注意到漏水容器水面下降的高低和時間有一定對應關係,從而製成了專門用於計時的漏水壺。我國的歷史文獻中曾說:“漏刻之作蓋肇於軒轅之日,宣乎夏商之代。”若據此說,則是產生在黃帝時代,也就是原始社會末期,到夏商時已普遍使用,然目前尚缺少實物證據。另據《周禮》記載,西周時已有專門掌管漏壺計時的官員——擎壺氏,這說明至遲在距今3000年的時候,已正式使用和管理漏壺了。

漏壺有沉箭式和浮箭式兩種。最初使用的是沉箭式,即用一隻銅壺盛水,接近壺底部有一個小洞,壺中豎直插一根刻有刻度的木尺,木尺下端固定在一塊船形木塊上,使其浮在水面上,當水從小洞滴出後,人們根據水位降低後標杆上的刻度來判斷時間。由於漏壺中水多時和水少時的滴水速度不同,影響到漏壺計時的準確性,為了提高計時的精確度,由單隻逐漸發展成為多隻一套的漏壺,同時,還由沉箭式漏壺改為浮箭式漏壺。漏壺的級數越多,計時就越準確。實物表明,在浮箭式漏壺系列中,壺數最多的是4壺一套,

大約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晝夜均分為100刻,在漏壺箭桿上刻100格。摺合成現代計時單位,則1刻等於14分24秒。“百刻制”是我國最古老、使用時間最長的計時制。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到了漢代,在使用“百刻制”的同時,又採用以圭表測量太陽射影長短來判斷時間的“太陽方位計時”法。圭表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直立於平地上的測日影的標杆或石柱,叫做表;一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長度單位計量,所以才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俗語。圭表所測得的每一太陽方位,漸漸有了一個固定的名稱,這就是時辰的來歷。

到了隋唐,“太陽方位計時”正式演變為“十二時辰計時”。“百刻制”與“十二時辰計時”並用,使得我國古代的計時制趨於完善。明末清初,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在採用十二時辰的同時,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法。由於百刻制不能與十二個時辰整除,不好計算,又先後改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才正式規定一晝夜為96刻,每個時辰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和下四刻。

更:漢代皇宮中值班人員分五個班次,按時更換,叫“五更”,

由此便把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為一個時辰。戌時為一更,亥時為二更,子時為三更,丑時為四更,寅時為五更。由此可見,所謂“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 3時至5時開船”。

鼓:由於古代夜間使用擊鼓報更方式,所以又以鼓作為更的代稱。“鼓角”,“鐘鼓”都是古時用來打更的器具。中國古代建城都要設定鐘樓和鼓樓,一般為東鍾西鼓,報時打更。

點:古代使用銅壺滴漏計時,以下漏擊點為名。一更分為五點,所以,一點的長度合現在的24分鐘。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一柱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緣於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那時的香皆為手工製作,且有標準,一柱香燃盡約為半個時辰,即現在的一個小時。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確定時間,所以也叫“更香”。

在我國古代有不少用作計算時間的方法和形容詞。古時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時辰(2小時)有八刻,一刻(15分)【古時把一天做一百刻即14。4分一刻,曰15分一刻】,一盞茶(10分鐘)有兩柱香,一柱香(5分鐘)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彈指,一彈指(10秒)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從上面這段可以看出,古代晚上打更的計時工具是用的漏壺。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圖圖講電影2019-05-24 17:06:28

問問旁邊的人啊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談史論新2017-07-21 09:32:04

在古代,為了適應生活和生產的需要,根據晝夜的交替,逐步形成各種計時的方法。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古代計時制度 中國的計時制度 不等時法:上古時代,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共同遵守大自然的規律,以日出、日入為作息的標準時間,就相當於把一天分為兩部分,這是天然的不等時法。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對白晝各個不同時刻定有專門名稱,例如旦、大采、大蝕、中日、昃、小蝕、小採、莫(暮)、夕等。後來,在夜間有五更五點剖狽īo即把一夜分為五更,每更分為五點,並形成敲梆報時的習慣。等時法:西周時代,為了計量時間,根據太陽的週日視運動,把一天分為十二個等長的時段,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來表示。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另一種等時制是把一天均分為一百等分,即百刻制,這是中國古代特有的計時法,其產生年代尚無定論,但關於百刻計時的資料,既有文字記載,也有出土文物印證。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就指出“晝夜百刻”,東漢馬融註解《堯典》時說:“古制刻漏晝長六十刻,夜短氖泰r晝短四十刻,夜長六十刻;晝中五十刻,夜亦五十刻”。這裡所講古制,當指春秋戰國時代或更早。漢以後歷代都將十二辰和百刻配合使用。但一百和十二不可通約,因此,各個朝代的配合方案常有改變。

古埃及、巴比倫的計時制度 不等時法: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把晝夜各分為12時。他們以日出為晝始,正午為晝6時;日沒為夜始,子夜為夜6時。因為一年四季晝夜長短不等,不同季節每小時的實際長度也是不相等的。這種計時法傳至歐洲,一直使用到公元十四世紀(見埃及古代天文學)。等時法:公元前八世紀,為了滿足天文學的需要,古代巴比倫人制定了等時法。他們把一天分為24個等長的時段,即24時制。等時制後來由喜帕恰斯和托勒密繼承下來,並規定以正午作為一天的開始。這種計時法常應用於天文學,也稱“天文時”。由於它對日常生活不太方便,從1925年起改為以子夜為一天的開始。

古代守時工具 其發展大致經過三個階段:

流量計時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最古老的守時工具無疑是洩水型漏壺。後來有以沙代水的沙漏,有以油燈耗油量多少來計時的燈鍾,也有燃香的香篆鍾(香火在金屬盒內沿篆字式的溝槽蜿蜒前進)等等。中國現存最古的漏壺是西漢時代的。世界上現存最古的滴漏是公元前十四世紀的埃及水鍾。

機械鐘

中國漢代天文學家張衡作水運渾象(見漏水轉渾天儀),能顯示恆星出沒、中天等天象,與室外天象完全相符。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推動的機械鐘。唐代天文儀器製造家梁令瓚所制的水運渾象,除能符合天象外,另立兩個木人每刻自動擊鼓,每辰自動擊鐘。這是張衡水運渾象的改良型機械鐘。宋元佑年間,蘇頌和韓公廉等共同創造水運儀象臺。元代有郭守敬制的大明殿燈漏。明代詹希元造五輪沙漏。這些機械鐘具有完整的齒輪系、凸輪和擒縱機構。歐洲的機械鐘開始於十四世紀,此後盛行了約四百年。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擺鐘

1582年,伽利略發現了擺的等時性。1656~1657年,荷蘭惠更斯把擺引入機械鐘,從而創立了擺鐘。1673年,惠更斯採用擺輪-油絲系統,造出一種便於攜帶的鐘表。1735年,英國哈里森首次製造出航海鍾,解決了當時資本主義發展中急待解決的航海定位問題。1896年,法國吉堯姆研製低膨脹係數的合金鋼,造出精度極高的天文擺鐘。如果把鍾裝入真空牟Aд幟謳o存放在地下室,保持恆溫,即為天文擺鐘,每天的誤差不超過千分之幾秒(見天文時計)。

古代測時工具

杆影測時

古人很早就知道,直立的標杆影長不斷地隨太陽在天上的位置的不同而變化。看杆影比直接觀測太陽要方便,但測時結果是不等時的。《史記·司馬穰苴列傳》中就有春秋時代“立表下漏”測時的記載。用杆影測時法測定中午的時刻精度很高,是中國古代用來校正漏壺計時的主要方法之一。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日晷 在西漢時,中國就已使用日晷測時,中國通用的是赤道式日晷。它是根據針影的方向來測量真太陽所轉過的角度。晷盤的刻度分成子、醜、寅、卯……,或分為100刻。北京故宮交泰殿前陳列有赤道式日晷。

古代授時 中國古代許多城市建有鐘樓和鼓樓,靠擊鐘敲鼓向居民報告時間。在夜晚廣泛流行的是打梆報時,用間斷的梆聲告訴人們更點。西方的教堂也有敲鐘報時的制度。後來,也有用放午炮報時的。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白雲34982019-03-10 02:31:23

`在早年間,計時主要靠老公雞。

頭雞叫了!

二雞叫了!

三雞叫也就是亂雞叫了!

老公雞叫鳴比較準時,一般錯差不大。

在早年間,計時看熱頭在天上的位置。

熱頭冒花花兒!

大飯擺!

小響午!

熱頭偏西!

熱頭擔山尖了!

雖著現代計時出現,從前的老計時不興世了。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宇宙磁場與人體的居住2019-03-09 21:06:10

四千多面前古人就有立杆觀日影(立杆測影)來判斷時間了。明朝時發明了高大的圭表。後來又有了渾天儀,水運儀用來判定時間,節氣等。早晨敲鐘,半晚擊鼓(晨鐘暮鼓),夜裡打更(敲竹梆子)告知百姓具體的作息時間。祖先的智慧奠定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御風鍺2019-05-25 13:23:37

早上聽公雞打鳴,預測時間,中午看太陽在那個方向,晚上則看北斗七星預測時間。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吸星元氣彈2019-03-09 21:05:46

鐘錶只是個計時工具,有很多方法都可以計時,一般古人用圭表計時,也就是圭表,精確計時最常用的水流計時沙漏計時都可以準確計時的,還有常說的一柱香時間都算是準確計時。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紫翼之痕2019-05-23 17:47:16

沙漏,日晷……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農村風水探子2019-05-23 22:10:21

在古代一定是兩種方法:(一)用滴水法就是選一根細竹子,讓水從竹子裡往外流。下面用一個容器接水,一個對時接到的水分為十二分,那就知道接多少水是一個時辰了。(二)以日出日落來定。另外現在人人有手機,自然就比鐘錶更精確了。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樂樂1676920282019-05-23 17:58:24

我是憑感覺預測,上下不差十分鐘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厚德載物1453039462019-03-09 22:24:52

很簡單,其實透過肚子飢餓程度,就可以推測,一日三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月明星稀,星移斗轉,即可推斷時間。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廣堯風水2019-03-09 20:10:31

古人沒有準確的時間,有專門打更的人,每個時辰沿街打一次,每更兩個小時。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雨幕滄桑2017-07-21 09:51:19

透過觀察貓眼睛的變化可以準確定時辰。貓眼球十二個時辰每交替時候都一定改變,比如:"子午卯酉一條線"等口訣很適用,這在民間地理活動中比如安葬選時辰時常用。據說他們就往往常著貓跟著以選定時辰。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皮皮有想法2019-05-23 15:37:38

我沒有鐘錶,都是看手機,要是所有記錄時間的都沒了,都不讓用,那看天色是最靠譜的,一天可劃分為早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傍晚,就別要求太細緻了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西城雄鷹2019-03-09 21:14:55

可以透過沙漏來計時,還可以看太陽,月亮在太空中的位置或者樹幹的陰影等,總之方法很多。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MrWhYNot2019-05-27 15:29:07

1,看倒影,觀察一個自己得意影子,影子越短離正午12點越近,影子越長和6點越接近,

2,看水滴,可以提前支座一個瓶子用針扎個孔,大概計算滴一滴水是多久,然後進行推算,大概需要多少水是一個小時,這個時間快慢和你扎孔大小有關。

3,製作沙漏,原理同2

4,準備一根蠟燭,提前計算好一個小時蠟燭會燃燒多長,那麼時間快慢和是否有風有關,有風的話蠟燭燃燒快。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青雅鐘錶2019-05-24 22:17:55

對於機不離手的現代低頭族來說,就算沒有鐘錶也不用愁時間。現在幾點幾分幾秒不過就是抬眼一秒鐘的事情。

手機絕對寄託了現代人的安全感,工作少不了它,娛樂休閒少不了它,連計時都沒它不行。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反而“名門正派”的計時工具鐘錶的這計時功能越來越被弱化。雖然計時功能被弱化,但其它的功能反而越來越重要。

機械中為例,我們在購買的時候,或許會關注它的走時準確度走時長短。但恐怕會付出更多的注意力在品牌上、設計上、製作工藝上以及它是否與家裝風格一致。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搬回家後,它也不僅僅是一個計時工具。它還可以是一件讓我們生活更加完美的器物,甚至,因為它被時間賦予了更加特殊的意義,更會想一個家庭成員般暖暖地注視和陪伴著我們。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涼的風2019-03-09 20:09:28

在計時工具上,古人展現出了非凡的聰明才智。日晷是他們最常用的計時儀器,它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人們只要仔細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確認不同時段的時間。此外,人們還採用銅壺滴漏法來計時,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發生變化,從而據此計算時間,這些計時方法能精確到刻。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天道酬勤夢陽2019-05-28 08:56:24

觀察太陽的移動位置,進行大概的推算。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自在光影2019-03-10 01:13:38

古人沒有鐘錶?顯而易見是錯誤的。

鐘錶是度量衡儀器之一。鍾是圓錐形而中空用來敲擊發聲的樂器,在這裡是明確時間點併發出聲音以起到提醒的作用。表是竹杆測影法透過對影子長短的刻度標計,起到表示時間早晚的工具。鐘錶皆主要用於方便觀測時間的早晚、快慢、先後,和尺規用於觀測體積的長短、寬窄、高矮,秤權用於觀測質量的多少、輕重、大小是一樣的道理。

古人也使用沙漏、滴漏、日晷來觀測時間的,只因受體積、位置、重量的影響,日常使用起來很不方便而已。歷史上正因為其不方便才更顯得殊異、莊重和神聖。

日晷是透過觀察針影的指向,我們就能準確知道到了一天中的某個時間點,而沙漏、滴漏是透過計量日晷的針影順著錶盤走了一週用了多少水或沙的平均數,來統計一天十二個時辰或二十四小時中每一時會用多少水或沙,當同樣量的水或沙漏完後,我們就知道用了多少時間。古代為讓更多的人知道時間會透過敲鐘擊鼓和打更來提醒,鄉下農村只好依賴公雞打鳴來判斷時間,可惡的周扒皮就鑽了這個空子。

現代鐘錶就是晷漏和打更相結合的產物,因為小巧價廉而得以普及。

說到這兒,我忽然靈光一閃,我們的世界應該不止長寬高三維度,應該加上時間而是四維的。

我們的宇宙中空間和時間不可分離,長寬高僅能表達空間的形狀、大小和虛擬質量而不能表現出新舊、老幼、生死這樣的抽象漸進概念,我們的環境不止長寬高還有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一切的長寬高在時間軸上都是變化的,普朗克常數的不確定性和海森堡不確定原理就是因為時間的變化在起作用,這和量子的不可計算性以及混沌效應也不謀而合,無論我們如何計劃最終結果都可能出乎我們意料之外,不受控制,“類似牛頓力學體系方程、麥克斯韋電磁力學體系方程、愛因斯坦相對論力學體系方程、薛定諤量子力學波動方程等絕大多數物理學方程的數學手段,都沒有解決好複雜的時間箭頭問題”。

所以我們真的是否處於四維之中呢?我們的祖先創造的太極文化確實偉大,空間為靜,時間即動,動靜相成方陰陽和諧,“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歡迎探討,非喜勿噴。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淡定漢哥2019-03-09 22:02:22

九宮陣中有八卦,八卦中又有七尺,七尺中有六合,六合中有五常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aging747552602019-05-23 09:49:08

自從帶了手機,就再也不帶手錶了。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予山為榮2019-05-24 09:30:34

用太陽的位置來判斷時間是最早的方法,現在的辦法很多,比如看看什麼時候路上車最多,看看上下班時間到了沒,比如問問路人現在幾點~~,當然最直接的就是看下手機~~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MasterBaby2019-05-23 20:56:33

餓了或者困了都可以讓我知道大概時間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皇小明2019-05-26 15:00:20

古人也沒時鐘,靠太陽判斷時間唄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大偉愛叨叨2020-08-12 15:27:28

太陽,星星,雞叫。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雲畫的空間2019-05-25 22:05:59

根據太陽的方位和地面上照射的物體的影子可以知道大概的時間。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紅燒雞腿我喜歡吃2019-05-25 21:24:33

可以問身邊的小夥伴呀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百鍊成鋼20212019-03-09 23:41:58

按時辰來計算的三更燈火五更雞這樣的意思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藝達人2020-08-12 14:47:26

日晷

看日出日落的影子!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穿插游擊隊2020-04-03 15:22:02

前兩篇講了古人計算年份的紀年法和年月日的歷法。那在一天之中,古人又是如何看時間的呢?

在鐘錶還沒有普及前,古人是透過鐘鼓樓來知曉時間的。早在漢朝,我國就有了鐘鼓樓報時制度。早期的鐘鼓樓設在皇宮內,只為皇家服務。唐朝的鐘鼓樓,早晨敲鐘報時,晚上敲鼓報時,“晨鐘暮鼓”的說法就是這麼來的。

唐朝長安城實行夜禁制度,晚上不許出來瞎逛了。所以主要街道上都設立了街鼓,跟隨著鐘鼓樓報時,以便全城都能知道夜禁的開始。暮鼓敲完,所有人都不許出來上主街了,否則就會捱揍。所以如果你穿越回唐朝,一定要趕在白天,否則你小命不保。這不是危言聳聽,唐朝真的有因為喝醉酒犯夜禁而被杖殺的例子。

如果穿越回了宋朝,就不用擔心了,因為宋朝沒有夜禁。宋代的城市生活空前繁榮,宋人多是夜貓子。夜貓子們夜晚也需要知道春宵幾何,所以晚上也得報時。宋代夜晚負責報時工作的,一般是寺院的僧人,他們拿著鐵牌子或木魚沿街報時。古人將夜晚分為五更,每更一報時,所以報時又叫“打更”。這些僧人在天亮時還要兼職天氣預報員,順便報一下當天的天氣,非常貼心。

元明清三朝,不光都城設立鐘鼓樓,其他大城市也有鐘鼓樓。今天西安的鐘鼓樓,很多人以為是盛唐時留下的,其實那是明朝時建造的。

那鐘鼓樓又是如何測算出時間的呢?古人最早透過觀測太陽來測時的,三千多年前的周朝發明了測時儀器“日晷”,利用太陽照出影子的長短和方向來測算時間。古人把時間稱為光陰,所謂一寸光陰原意就是日晷上一寸影子的意思。日晷把一晝夜劃分為12個時辰,一個時辰是兩小時。日晷最小的刻度合今天15分鐘,所以古人管15分鐘叫一刻或一刻鐘。在古代,一天是12個時辰,一個時辰是八刻鐘。

△日晷附圖一

△銅壺滴漏(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附圖二

△二十四小時和十二時辰對照表 附圖三

日晷在陰天和晚上就沒用了,所以古人又發明了不受天氣影響的計時器——漏刻。漏刻是往銅壺裡裝入一定量的水,讓它慢慢漏出,透過漏出水的量來確定時間,又叫“銅壺滴漏”。早期的漏刻有一個嚴重缺陷,由於水位高低不同導致的壓力差,會出現“水位高時漏得快,水位低時漏得慢”的現象,這樣計算的時間就會有較大誤差。到了東漢,科學家張衡改進了漏刻,將其設計成二級漏壺,即增加一個漏壺,讓水的高度變小,流得更勻速,減小了時間計算的誤差。後世沿用了這種方法,在宋元時期還出現了更為精確的四級漏壺。

古代還有種更簡便的計時工具——燃香。所謂“一炷香的工夫”就是這麼來的。古代有專門用來計時的燃香,稱為“更香”,更的原意即時間的刻度。更香用燃燒速度均勻的木料製成,有的更香上還嵌有金屬珠,燃燒到固定時間時金屬珠會掉落,用以提醒時間。宋代時,這種更香隨著宋代的商船遠行海外,其準確程度讓外國人歎為觀止。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評價更香說:“吾人從未見其有大差誤,此發明可代自鳴鐘。”的確,在那個西洋鐘錶價值連城的年月裡,更香的價格的確更親民,更接地氣。明朝時,一盤更香只需3文錢,可用一晝夜。

燃香計時是佛教傳入我國後才有的。還有很多時間量詞也與佛教有關。比如一彈指,合今天7。2秒;還有一瞬,合0。36秒;最快的是一念,合今天0。018秒。“就在這一瞬間,才發現,失去了你的容顏”——0。36秒就會失去,的確是太快了。

明朝中葉後,西洋鐘錶作為禮物和商品進入中國。1601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將自鳴鐘送給萬曆皇帝,鐘錶進入中國古代宮廷。到了清朝,上層貴族和官方已經普遍使用鐘錶作為計時工具了。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ABC246443652019-05-25 08:18:46

學古人的定時辦法。白天靠太陽。夜裡看北極星。。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君德同學2019-03-10 02:36:51

古人沒有鐘錶,白天可以利用“日晷”,根據太陽投射在立於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標誌刻度的圓盤上的石針的影子的指向來確定白天的時間。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如何準確的判斷時間的?力亞劉2019-05-23 09:02:08

沒有鐘錶可估計時間,一看太陽,中午太陽在頭頂,二看自己工作程序,忙完日常工作估計的時間差不了多少,三看手機,手機人人在手,沒有鐘錶,顯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