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不知餘心樂的餘是誰?使用者72075127996462019-10-19 18:25:04

屈原在《離騷》中使用了五個不同的自稱代詞,分別是:“餘”、“吾”、“予”、“我”、“朕”;以“餘”(50次)和“吾”(26次)為最多,

“餘”、“吾”都可以用於主格,出現於句子的第一、二、四位,

第一位:

餘既不難乎離別兮;餘以蘭為可恃兮;餘不忍為此態也;餘獨好修以為常;餘猶惡其佻巧;

吾將上下而求索;吾將遠逝以自疏;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吾令豐隆乘雲兮;

第二位:

汩餘若將不及兮;夕餘至乎縣圃;夕餘至乎西極;

來吾道夫先路;紛吾既有此內美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第四位:

忳鬱邑餘侘傺兮;曾歔欷餘鬱邑兮;溘埃風餘上徵;周流乎天餘乃下;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惟庚寅吾以降;延佇乎吾將反;歷吉日乎吾將行;

“餘”、“吾”也都可以用於賓格,但“吾”用於賓格時少,且都用在否定的語句中,並置於動詞之前,

“餘”:雷師告餘以未具;鴆告餘以不好;告餘以吉故;

“吾”:恐年歲之不吾與;不吾知其亦已兮;

“餘”可用於介詞之後的賓格,“吾”未有此種用法,以下“與”和“為”都是介詞,“餘”用於其後的賓格,

初即與餘成言兮;鸞皇為餘先戒兮;命靈氛為餘佔之;

“餘”、“吾”又都能用於領格,“餘”用於領格時,與被領詞語有時間以“之”字,“吾”用於領格僅二例,都不間以“之”字,

“餘”:苟餘情其信芳;屯余車其千乘兮;豈餘心之可懲;非餘心之所急;

“吾”:邅吾道乎崑崙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予”在《離騷》中出現四次,均用於賓格,其用於否定名中時,與“吾”一樣置於動詞之前,

申申其詈予;倚閶闔而望予;詔西皇使涉予;夫何煢獨而不予聽;

“我”出現二次,均用於賓格,一處用於否定句中,也置於動詞之前,

恐高辛之先我;國無人莫我知兮;

“朕”出現四次,均用於領格,

回朕車以復路兮;哀朕時之不當;懷朕情而不發兮;朕皇考曰伯庸;

綜上,作為人稱代詞,就其用法而言,可分三類:“餘”“吾”一類,“予”“我”一類,“朕”一類。“餘”“吾”都能用於各格;“予”“我”則只能用於賓格;“朕”則只能用於領格。“餘”“吾”的區別在於:“餘”是全面發展的,而“吾”則主要用於主格,其次用於領格,不帶“之”字,再次用於否定句中的賓格,置動詞前,不大用於動詞後的賓格,不用於介詞後的賓格。

此外,古人行文最忌復疊,諸字同義則變換使用,如“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

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

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兮。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

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

知其亦兮,苟

情其信芳。高

冠之岌岌兮,長

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

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

猶未變兮,豈

心之可懲。”這一段用自稱代詞凡11次,“餘”“吾”“朕”互用,倘不避復,同用一“餘”或“吾”足矣。

但是,《離騷》中也有接連多次使用一個代詞的,如“皇覽揆

初度兮,肇錫

以喜名。名

曰正則兮,字

曰靈均”;“豈餘身之憚殃兮”至“雜杜衡與芳芷”,其間連續用六個“餘”字。這些地方不忌復不變文的原因,可能與音調的諧和有關,即變文互用時,也不是任意使用的,也須講求音調的諧和。因為古代的音值現在並不能完全明瞭,屈原按照什麼樣的音律來表現他的詩歌的聲音之美,無從知曉,但從與這些代詞連用在一起的字來看,不難得到一點訊息。比如“將”字上的代詞全部用“吾”,除《離騷》中的七例外,另《九章》中有“吾將蕩志而愉樂兮”(思美人)、“吾將罷兮”(思美人)、“吾將董道而不豫兮”(涉江)、“吾將以為類兮”(懷沙)四倒。又《離騷》“告”字下的代詞全用“餘”,《九歌》“期不信兮告餘以不閒”(湘君)也是一例。這些都不是偶然的。

非原創,摘自廖序東《楚辭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2006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