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抑制自己的壞習慣和醜陋的慾望?藝襲美術教育2019-09-02 23:44:32

問題是“抑制”,說明,壞習慣已經養成了,就是說自己怎麼對付自己了唄!(跟不好的習慣的自我較真兒)

在我看來,這個需要養成這個壞習慣的時間,再乘以幾倍的時間精力來改變。還不一定奏效。我的個人經驗,實在沒有辦法,將錯就錯,也是個辦法。有時錯誤犯的夠大,教訓夠痛,反省認識自我夠深刻,便會糾正的過來。前提,這一定是就習慣而言,而不是其他惡性事件的念頭。

沒人沒有壞習慣吧,或多或少是不是都有,如果真的影響生活,危害自我和他人,那確實要改。但這壞毛病,是病就得看病因,起源。我想能清醒的認識壞習慣,臭毛病才是真的。從思想意識裡把它切割移除了。那後面的事情就好辦多了啊

怎麼抑制自己的壞習慣和醜陋的慾望?土豆想減肥了2019-09-02 16:46:50

是個人都有自己陰暗的一面,我也不例外。人的七情六慾,很難控制。當醜陋的一面快要呼之欲出,猙獰出現時,最好的辦法,是去讀書,去運動,去腳踏實地地做手頭的事情。當內心被事情填滿,個人價值得到實現或者滿足的時候,就會覺得富有,因而個人美好的一面就會繼續展現。

怎麼抑制自己的壞習慣和醜陋的慾望?璀璨的日子2019-09-02 14:38:12

最初,是我們養成了習慣。以後,是習慣造就了我們。習慣改變命運!命好不如習慣好。等等,這一系列的原則都告訴我們:好的習慣是必須要養成的,正所謂自律才能帶來自由。沒什麼竅門,四個字兒:點點滴滴!無論工作學習、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都養成日事日畢的習慣。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好習慣也可以表達成不拖延。

怎麼抑制自己的壞習慣和醜陋的慾望?翟雲楓2019-09-03 17:02:44

題主所說的我就簡單的理解為自制力的問題,接下來我們來刨析一下啊。不惜勿怪。

生活中我們都遇到過這樣的經歷,明知道第二天要上班,還是追劇到深夜;下定決心戒菸,還是忍不住抽兩根;說好的減肥,面對美食還是無法拒絕……

通常我們認為,自控力是一種美德。但事實上,自控力和我們的大腦、身體緊密相關。大腦中的前額葉,主管著不同的自控意識。我們調動自控力去做或者不做一件事時,都要受到前額葉的影響。

如何判斷一個人自控力的高低呢?教你個簡單的方法——看他的“心率變異度”,簡單說就是單位時間心跳波動的範圍。面對壓力,每個人都會血壓升高、心跳加快。但心率變異度高的人,心跳會迅速恢復正常,從而快速恢復平靜,這樣的人自控力就比較高;而心率變異度低的人,會長時間處於心跳加速的狀態,很容易被衝動“綁架”,自控力就比較弱。那麼為什麼我們經常控制不住自己?作者總結了四個原因:

原因一:生理基礎。自控力有它的生理極限,而且在一天中會被逐漸消耗。這可以解釋很多生活現象。比如,人們往往在睡前更願意“剁手買買買”;在某方面高度自律的人,會在其他方面容易失控。

原因二:自我感覺糟糕。情緒失落時,人們會傾向於從讓人感到安全、有力量的物品上尋找安全感。研究表明,新聞中的死亡報道會讓觀眾更願意買名牌手錶,就是因為手錶能讓人感覺更有掌控感。

原因三:自我感覺良好。它會給人一種暗示,“我表現這麼好,可以放鬆一下”,從而做出放縱行為。有的人樂於資助植樹專案,現實中卻隨意踩踏草坪;動不動就勸別人戒菸,自己卻忍不住抽,就是這個道理。

更可怕的是,假設自己做了好事,或想象未來會做好事,也會讓我們得意忘形,掉入失控的坑。很多減肥的人,看到美食控制不住,就是因為“從明天開始再減肥”這種心理的暗示與誘導。

原因四:群體效應。大腦中有一類“映象神經元”,會像照鏡子一樣反映別人的動作和情緒,讓我們不自覺地模仿。統計發現,如果一個人身邊的朋友都超重,他變胖的機率也會大幅增加。這就是映象神經元在起作用。

怎樣才能提高自控力,有效抵制誘惑呢?給你五個方法。

方法一:在精力不足時,注意休息。睡眠和冥想,都能幫前額葉恢復活力,從而提高人的自控力。研究發現,僅僅3小時的冥想訓練,就能大幅提高自控力。

方法二:透過運動、呼吸訓練,提高心率變異度。面對誘惑時,讓心跳能迅速恢復正常。作者介紹了一種實用的呼吸訓練——降低呼吸頻率,每次呼吸控制在10-15秒。經過刻意練習,能有效減少衝動行為。

方法三:去道德化,不給事情貼好與壞的標籤。像“辛苦工作了一天,補償自己大餐一頓”,就是潛意識裡覺得“工作是一件辛苦、負面的事情”。只有去道德化,才能避免獎勵或者補償自己去放縱的想法。

方法四:駕馭衝動。面對衝動,先花至少1分鐘時間去感覺、觀察它,看自己的身體和情緒有哪些變化,然後再做決策。科學家曾做過實驗,要求一組老菸民在抽菸前,嚴格按照這樣的指令做事:①拿起煙盒,停,看著它2分鐘;②拿出香菸,停,看著它2分鐘;③把煙放到嘴裡,停,2分鐘。一週後,這組人的抽菸衝動減少了37%。

方法五:樹立榜樣。充分利用映象神經元的作用,多和自控力高的人做朋友,他們健康的生活習慣,會不自覺地改變你。

怎麼抑制自己的壞習慣和醜陋的慾望?蝴蝶的狐2019-09-02 22:46:05

首先我想提醒一點:越想著去壓抑,就越會反彈。

其次,我很好奇,你認為的壞習慣和醜陋的慾望是什麼呢?

不是八卦的心態,只是純粹的想了解,才能做判斷,因為往往,除了殺人放火,太多與眾不同的習慣都被這個時代所接納,很多東西不是非黑即白,也沒有是非對錯。

如果不是傷害他人的習慣和慾望,我另外需要糾正一點,你的習慣只是特色,不是壞,你的慾望是正常的,不醜陋。

好了,講了兩個前提,然後來看看解決辦法。

1。學會客觀的看待自己的行為和心理。

因為題主給出的資訊很少,我並不能看出題主說的習慣和慾望到底是什麼,所以不加評論孰好孰壞。

所以從另一個方面來回答,現實生活中,似乎每個人都有想法,每個人都活成了與他人不一樣的樣子,但是這一輩子,能活明白的沒有幾個,大多數人,是活在盲從裡的烏合之眾。

舉個例子來說:成功對我們到底意味著什麼?現代社會,無論我們的工作學習,成長生活,似乎所有人都圍著功成名就,沒有高的收入,沒有高的社會地位,就是失敗,在身邊放眼望去,沒有人不在追逐這些。但是按照定義,世界上唯有20%的人掌握著世界80%的財富,那麼,大多數人就活該被看不起,被認為是所謂的loser是嗎?難道黃昏粥可溫不是一種幸福。

同樣的,生活中處處可見盲從,比如學校一視同仁的教育模式,比如家長要求自己家孩子天性對學習不敏感的孩子像別人家孩子一樣的好成績,比如對喜好安靜的人就認為不去巧舌如簧就是木訥,交際能力差。

正是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自己一直在用別人的觀點來看待不同的人和事物,或者一直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或者想控制別人用自己的意願行事,從而忽略的不同情境的影響、事物和人不同特點的差別,所以經常會有人對我們加以並不理智的評價,說我們的習慣不好,我們的想法不對等等。

所以在接受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的時候,需要自己對自身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不要照單接受別人的評價。如果仔細回想,你會發現如果你有一個問題,十個人給你的可能有十個答案。而認識自己,需要從日常的生活中,逐漸反思和了解。

多數情況下,別人的評價並不是合理的。所以針對題主的壞習慣,醜陋的慾望,題主需仔細識別是別人強加給你的指摘和評論,還是真的有什麼問題。如果是後者,建議尋求正規渠道的幫助,比如心理諮詢。

2。越是壓抑,越是嚴重。情緒需要釋放才會消失。

這點不展開細說,但是要了解,只有活水才能一直清澈,一潭死水最終只會發臭。

人也是一種動物,也有動物的天性和本能,人的情緒也是一樣,需要釋放和輸出。如果需要一味地壓抑自己,那就說明這種方式行不通,對自己來說是不對的,是在超反方向努力,長期痛苦的壓抑,最終往往導致心理疾病,或者更嚴重的反彈。

3。用對的方式去改變才能事半功倍。

在這個快餐社會,我們身邊充斥著很多一夜暴富,一夜成名,很多原本離普通人很遠的東西被拿來轉換成焦慮讓消費者買單,所以很多人會對自己有過高的期望,比如一個當了幾年的倒數第一的學生,卻在努力一個月後沒有看到成績而氣急敗壞,認為自己能力太差或者努力沒有回報,最後乾脆放棄。

(1)所以首先如果要做出改變,就得做好長期努力才能看到效果的心理預期。否則很容易因為急於求成而產生挫敗感從而放棄。

(2)做好長期改觀的打算後,要先學會接納,接納自己的不同,接納自己的平凡,接納自己認為的不好。只有先接納了,你才能心平氣和的去看待眼前要做出改變的東西,一直帶著厭惡,逃避這些情緒,反倒會讓你做出改變的行動受到限制和心理阻礙。

(3)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引導自己做出改變。

不恰當的方式往往會與初衷背道而馳。比如一個對畫畫有天賦的孩子,你如果非要讓他成為一個物理學家,就相當於他的本性是向北,你卻將他往南拉,效果如何自然不言而喻。我們最長見到的,很多家長教育孩子,往往用批評,苛責,打罵的方式,這些方式可能當時會見效,但一但停下來,孩子會因為恐懼,自我懷疑,怕錯了又要受懲罰,等等喪失自主行動的能力,甚至覺得父母不愛自己。

所以要針對自己的情況,探索合適的方式。通用的一般是鼓勵的正向的反饋,會讓一個人更容易堅持下去,並且取得好的效果。比如這些可以有親朋好友的激勵,和自我激勵。

以上。一個人的成長是先從自己認識自己開始的,你知道了自己是誰,想做什麼,要做什麼,才會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對,什麼又該如何去做。

祝君安好。

#

怎麼抑制自己的壞習慣和醜陋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