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王圖霸業2018-12-13 08:59:23

這個問題必須要分開回答,首先回答被削藩的這五個藩王。

建文帝繼位時年僅21歲,而他面對的是朱元璋的9個兒子,他的9個叔叔,也就是遼王、寧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秦王、慶王和肅王。

其中燕王和晉王勢力最大,他們各自帶有十餘萬軍隊,可謂兵勢強大,但這二位還不是九王中最生猛的,公認的打仗第一強人是寧王,此人“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看似兵力沒有燕王和晉王多,但他手下卻有一支當年最為強大的武裝——朵顏三衛。另外寧王本人也是極為兇橫,據說他每次打仗都領頭衝鋒,活像第一滴血裡的蘭博,殺人不眨眼,砍頭如切菜,連燕王這樣的狠角色看到他都要讓三分。

這幾位鎮守邊界的武裝地主還經常搞聯合軍事演習,動不動就是十幾萬人在邊界動刀動槍,喊殺沖天,一旦有這樣的動靜,北元游擊隊就會立刻轉入地下鬥爭。其實這些喊殺聲驚動的不只是北元,還有坐在皇位上的朱允炆,在他看來,這是一種示威。

於是削藩就開始了。

建文帝在登基僅僅一個月,就開始動手了,當然此時他們還不敢向手握重兵的燕王和晉王下手,先從軟柿子捏,這樣還能避免藩王互相聯合,於是出其不意,搞突然襲擊,河南的周王被李景隆帶兵突襲,押解京城後,被朱允炆變為庶民,發配雲南。

同年十二月,有人告發代王“貪虐殘暴”,建文帝表現出了強烈的正義感,毅然履行了皇叔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法律原則,把他的叔叔遷至蜀地看管起來。

第二年五月,建文帝又一次大義滅親,以“不法事”罪名將岷王朱楄逮捕,並貶成老百姓。說到底,這個“不法事”是個什麼事也沒說清楚,和那句著名的“莫須有”有一拼,這樣看來,在歷史上,要整人實在不需要找太多理由。

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建文帝又以破壞金融罪——私印鈔票,對湘王朱柏下手了,其實那個時代的鈔票本來就沒有什麼計劃可言,亂印最多的就是建文帝本人。當然這只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隨後朝廷就派使臣至湘王封地去抓人,之後有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又連續抓獲了齊王朱榑和代王朱桂,此二人皆被廢為庶人。

如此雷厲風行,根本就沒有給這些叔叔任何喘息的機會,政治鬥爭何其殘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容不得一絲的憐憫和寬容。

那麼有人會問,為什麼這些藩王不反抗呢?手裡不是也有府兵嗎?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方面他們並沒有燕王那樣的反抗資本,而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反抗的理由。

那麼再來回答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朱棣敢造反。

當朱棣眼看著自己的兄弟被親侄子一個個幹掉,也早就想到了早晚有一天會輪到自己,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放手一搏,如果任由建文帝搞,不光王爺做不成,恐怕連老百姓都做不成了,所以朱棣開始了準備工作。

1、        招兵買馬,打造軍械,囤積糧草。

2、        招募能人異士,尤其是方士,搞風險迷信活動。

3、        安插眼線,利用太監獲取情報。

4、        裝瘋賣傻,矇蔽對手,以獲取寶貴的準備時間。

5、        先發制人,奪取北平的控制權。

在朱棣完成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之後,他還需要一個造反的理由,造反需要理由嗎?需要,非常需要。在造反這項活動中,理由看上去無關緊要,但實際上,理由雖不是必須的,卻也是必要的,

否則出師無名,會失掉軍心,名不正則言不順,打起仗來自然也就沒有動力。

於是朱棣和道衍開始從浩如煙海的大明法條規定中尋找自己的依據,這有點類似今天法庭上開庭的律師翻閱法律條文,尋找法律漏洞。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終於找到了法律規則的漏洞,打了一個漂亮的擦邊球。

朱元璋並非完全沒有料到自己的兒子將來有可能會造孫子的反,他制定了一套極為複雜的規定,用來制約藩王,但為了防止所謂奸臣作亂,他又規定藩王在危急時刻可以起兵勤王。即所謂“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

但這個規定有一個關鍵之處,那就是需要天子密詔。而在朱棣和道衍看來,這個問題是不難解決的,他們充分發揮了自己厚黑學的本領,對這一點視而不見,公然宣稱朝中有奸臣,要出兵“靖難”,清君側。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居然還將這一套歪論寫成奏摺,公然上奏朝廷,向朝廷要人,擺出一副義憤填膺的模樣,這就如同街上的地痞打了對方一個耳光,然後激動地詢問肇事者的去向,並表示一定要為對方主持公道。

“靖難”理論的提出和發展充分說明朱棣已經熟練的掌握了權謀規則中的一條重要原理:

〖如果你喜歡別人的東西,就把它拿過來,辯護律師總是找得到的。

——腓特烈二世原創〗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諶人2018-12-11 18:05:06

朱棣敢造反,有五個原因;

第一,正統性;

若朱元璋按兒子順位封太子。有資格的是馬皇后養大(嫡出)的前4個兒子,長子朱標、次子朱樉、(秦王)、三子朱棡(晉王)、四子朱棣(燕王)。

朱棣靖難發兵時,他的三個哥哥已去世,他成為朱元璋事實上的長子。他奪侄兒的皇位非議最少。

第二,最強藩王

朱元璋靠“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起家,非常注重防範北方元蒙,派二兒子朱樉鎮守西安(秦王)、三兒子朱棡鎮守太原(晉王)、四兒子朱棣鎮守北京(燕王)。在所有(26個)藩王中,這三個藩王軍事實力最強。由於朱樉、朱棡已死,朱棣是唯一親身追剿過北元的藩王,他的軍事才能居藩王中的翹楚。

第三,有“虎狼之師”幫助

朱棣綁架了17弟寧王朱權(封地內蒙)造反,借用了他的“朵顏三衛”(寧王收編的蒙古武士職業亡命徒團隊)參加“靖難”戰爭,朱棣勢力如虎添翼。

第四,有人緣

朱棣兩次親征北元,在明朝庭管轄的北方將領中有崇高威望,處於崇拜和私交甚好,他們沒有按朝廷密令逮捕朱棣,後來還在朝廷鎮壓朱棣“靖難”造反的軍事行動中消極作戰。

第五,建文帝削藩“先易後難”策略失誤,黃子澄給了朱棣“神助攻”。

由齊泰、黃子澄等迂腐文官安排,他們挑選軟弱的藩王下手,先後搞掉朱元璋的5個兒子,他們是;第5子周王朱橚(封地開封)、第7子齊王朱榑(封地山東青州)、第13子代王朱桂(封地大同)、第18子岷王朱楩(封地雲南)、第12子湘王朱柏(封地荊州)。

當時有人建議,削藩要“殺一儆百”樹威,先搞掉燕王朱棣;黃子澄阻止;“不可!燕王無過”。建文帝繼位時,燕王全部三個兒子都在南京,本可扣為人質。但黃子澄安排,放他們回家,說可以麻痺穩住朱棣。

由於建文帝的“豬團隊”愚蠢,為朱棣起兵贏得了時間和做了必要準備。朱棣決心造反了!也只有他有膽識和能力造反。

最後說說黃子澄,朱棣絲毫沒有感謝他的“婦人之仁”,被處以磔刑,族人一律斬首,姻親全部充軍。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吾才是傻瓜2019-01-09 14:12:47

首先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愚感非常榮幸。這個問題的原因如下大概是這樣的。

朱元璋的長子朱標,當了25年的太子後,突然病死。其長子朱英早在父親之前就已死去,因而,身為朱標第二子的朱允炆便有機會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儲。而在朱元璋的眾多子孫中,能與朱允炆竟爭皇儲的,只有他的四叔朱棣。

公元1398年夏,朱元璋病逝。22歲的皇太孫即位,是為明惠帝。在聽說父親朱元璋的死訊後,朱棣立即南下,想最後看一眼疼愛自己的父親。但朱元璋臨死前曾留有遺詔,令諸王鎮守封國,不得來京。朱允炆聽說朱棣南下後,立即派人阻攔,促令他返回燕京。朱棣本來就對朱允炆能成為太子而憤憤不平,現在又遭阻攔,最後都不能望父皇一眼以盡孝心,更是懷恨在心。

朱元璋把自己的兒子分封到各地,本來是想加強皇權,但手握重兵的諸王都把新立的皇帝侄兒朱允炆不滿,對帝位虎視眈眈。朱允炆對此深感不安,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接受了一些親信大臣的意見,決定削藩,以加強中央皇權,並於心腹大臣秘密策劃削藩事宜。但此事很快洩漏,削藩的流言很快傳遍京師內外。朱棣聞後,立即上書稱病,暗地裡私制兵器,招兵買馬,企圖以武力奪取皇權。

朱棣的行動,也很快被朱允炆獲悉,於是再度與心腹大臣密謀。針對朱棣蓄謀已久,在諸王中實力又最強盛,朱允炆君臣決定先削周、齊等弱藩,先孤立朱棣,最後再廢黜朱棣。同時,為了防止朱棣起兵南下,先後命令謝貴、張信、宋忠、耿王獻等人屯兵北平四周,形成包圍之勢。

部署完畢後,朱允炆便於公元1398年秋開始削藩行動。首先削除的,是位於開封的周王。朱允炆密令士兵奇襲開封,捕獲周王及嬪妃等人,押回京後,將其廢為平民,貶至雲南。後又召回囚禁。公元1399年初,朱允炆藉口有人告發岷王、湘王違法,下令將岷王廢為庶人,而湘王則全家自焚而死。接著齊王被削為平民,代王被囚禁。

連廢五王后,朱允炆便把矛頭指向朱棣。這次是以朱棣兒子高煦擅殺吏民為藉口,並將燕王府官吏於諒、周鐸在京城捕殺。朱棣見勢不妙,便假裝自己已瘋,以減輕建文帝的戒心,表示自己無力爭位。

朱允炆的親信大臣謝貴等雖相信朱棣的瘋病,但朱允炆已下詔,密令謝貴和北平都指揮張信裡應外合,逮捕朱棣。結果張信向朱棣告密,朱棣遂計殺謝貴等人,於公元1399年秋起兵造反。為出師有名,朱棣指責和朱允炆一起策劃削藩事宜的齊泰、黃子澄二人是奸臣,以清君側為藉口。自稱舉兵為“靖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

朱棣起兵後,朱允炆並沒有正確認識到朱棣的實力,因而雄心勃勃地先祭告太廟,削去朱棣屬藉,廢為庶人,然後命耿炳文率軍討伐,結果耿炳文率領號稱30萬、實際上只有13萬的人馬出征後,便有去無回。

朱允炆採納齊泰、黃子澄的建議,派李景隆率50萬人馬出征。結果朱棣誘敵深入,將李景隆誘到北平擊潰。李景隆兵敗的訊息傳來,黃子澄害怕承擔誤薦之責,於是將訊息封鎖,並向朱允炆撒謊說,李景隆在北平獲勝,但因天寒難以用兵,所以,暫退德州,等明年春天再戰。

朱允炆信以為真,立即封李景隆為太子大師。並於公元1400年春天到來的時候,屢屢催促李景隆用兵。李景隆不得不率60萬大軍與朱棣在白溝河(今河北省雄縣北)決戰,結果李景隆又遭慘敗。被殺死、馬踏而死和被水淹死計程車兵達十幾萬,橫屍百里,慘不忍睹。李景隆只得逃回德州,又在朱棣的追擊下率十幾萬殘軍南逃濟南,結果又被朱棣在此殺得大敗。隨後,朱棣率軍一路過關斬將,渡過淮水,攻下揚州、高郵、通州(今江蘇南通)、泰州等江北重地,屯兵鎮江,準備向京城發動總攻。

李景隆的軍隊被擊潰後,朱允炆就再無兵可用。眼見大勢已去,朱允炆只得派人前去求和,結果被朱棣加以拒絕。朱棣的大軍直逼京城城下,朱棣的弟弟和李景隆便開門迎降,京城失陷。

這時的朱允炆究竟在那裡呢?有人說朱棣的“靖難軍”攻入京城後,朱允炆命人點起大火,含淚和皇后等人投火自盡。還有人說朱允炆並沒有自焚,而是化裝逃出京城,以後隱姓埋名,剃度為僧,浪跡天涯。朱棣即位後,派太監鄭和七下西洋,不只為加強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還帶有尋找朱允炆蹤跡,以防後患的秘密使命。

第三種說法是,朱允炆後來恢復本來面目,得到明英宗認可,從而入居宮中,壽年而終。死後葬於北京西山。

這些傳說,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又難以定論,遂成為明史一大疑案。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不為剛峰但為元敬2018-12-11 16:12:59

斷了自由,沒有自由,人的內心都渴望自由,沒人願意被束縛,威脅到生存誰不反抗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我是小肥2018-12-11 19:04:35

很簡單,實力擺在那裡,燕王是經歷過戰爭的人,長時間鎮守北方,手下經歷大小戰爭,實力非凡呀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風雨的學習園地2018-12-11 19:15:53

朱元璋的深謀遠慮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創立者,為了保證明朝的長治久安,以周王朝封建宗法制為模板,實行嫡長子繼承製,“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同時分封諸王為藩王,小宗屏衛大宗。特別是為了抵禦外族的侵略和反擊,分封了九大塞王,這九王有提兵專制的權利。

但是朱元璋晚年也意識到了藩王權力過大,鑑於西漢時的七國之亂和西晉時的八王之亂,朱元璋也有意識的削弱藩王的權力。

“(藩王)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洪武后期,諸藩王僅僅有貴爵,不再有封國,也不再治地理民,藩王的權力被大大削弱。即便最後朱棣造反,他直接控制下的部隊也僅僅八百護衛。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

朱棣的威望和能力

朱元璋所封的九大塞王,以秦、晉、寧、燕四王實力最為強大。

燕王朱棣就藩燕京北平,曾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招降蒙古乃兒不花,並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使他在軍隊中素有威望。

其他如秦王、晉王、寧王也都多次出塞或平定叛亂,擁有強大的軍隊。

朱元璋晚年,長子太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先後去世,因此燕王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是諸王之首。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

朱元璋賦予諸王有清君側的權力

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規定:“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朱允炆在朱元璋屍骨未寒之際,一年之內,連廢五王,甚至逼的湘王舉家自焚,如此酷烈的手段對待諸王,給了朱棣清君側,靖難的口實。

最後,朱元璋末年,他已經將有威望有戰功的開國諸將一掃而空,有能力的新的將領還未成長起來,這時候正好這個空檔期朱棣造反,才造成了藩王造反身登大寶的奇蹟!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

大家好,我是“風雨的學習號”,如果大家感覺我寫的有道理,請關注我吧!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使用者522840553682018-12-12 00:42:45

1。有野心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之後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兒不花,並曾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可謂是戰功赫赫,頗有太祖當年之英姿。

可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作為朱元璋的兒子朱棣又豈是庸才。在長期的軍事活動中,朱棣能征善戰,勞苦功高,而自己的大哥朱標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二哥朱樉於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哥朱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相繼因病去世,朱棣的內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2。對削藩政策的不滿

1399年朱允炆即位後,即與齊泰、黃子澄等密議削藩。以燕王朱棣勢大難圖,故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齊諸王先後削奪,湘王自焚,餘皆廢為庶人。

朱允炆上位以後便雷厲風行的對自己的叔叔們動起了腦筋,一點也不顧及親情。同時各個藩王對削藩政策也多有不滿,唯恐自己是下一個受害者。朱棣自己也明白,下一個受害者恐怕就是自己。

3。對於朱允炆的失望

朱棣對於自己的大哥朱標實際上是十分尊重的,但是對於朱允炆卻是十分失望。朱允炆上臺後也沒有像之前那樣的仁孝,反而是透出了無情與狠毒。朱棣認為朱允炆不相信自家親人也就算了,削藩時卻把自己的親人往死裡逼。

4。兔死狐悲的心理

建文帝以破壞金融罪——私印鈔票,對湘王朱柏下手了,當然這只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隨後朝廷就派使臣至湘王封地去抓人。

湘王朱柏不愧是朱元璋的子孫,甚有骨氣,他在得知有人要來抓他的訊息後,笑著對自己的手下說:“我親眼看到很多在太祖手下獲罪的大臣都不願受辱,自殺而死,我是高皇帝的兒子,怎麼能夠為了求一條活路而被獄吏侮辱!”他沒有開門迎接使臣,而是把老婆孩子都召集起來,緊閉宮門,自焚而死。

5。對自身實力的審視

朱棣此前在北方軍隊中很有威望,北方諸將很多也是朱棣一首提拔起來的。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同時朱允炆重用文臣,朱元璋時期文武平衡被打破,武將對此多有不滿,朱棣的妻子又是開國功臣徐達的女兒,諸多將領均是出自徐達門下,也對藩王的遭遇抱有同情。這些都是朱棣對於自身實力的成功審視。

6。刀架在脖子上,左右都是死

朱允炆令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以謝貴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凱、耿瓛屯兵開平、臨清、山海關一帶,並調檢燕府護衛軍士,加強防燕措施。不但把燕京城主要官員換了個遍,而且也把跟隨朱棣多年的三衛兵馬也調走,只留下了護衛王府的七百人。

朱允炆馬上要對朱棣下手可謂是昭然若揭,朱棣不得不透過裝瘋賣傻以求活命。即使是這樣朱允炆對自己的親叔叔也沒有放下屠刀,反而更加緊鑼密鼓的對自己的叔叔下手。

朱棣現在是刀架在脖子上,左右都是死,束手就擒也是死,起兵造反也是死,前者是沒有一點活命的希望,而選擇後者未嘗不能有一線生機。

公元1399年七月,朱棣以尊祖訓、誅“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國“靖難”為名,誓師出征。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世上人不語2018-12-11 16:35:14

首先說一下,建文太子。他生性聰明,卻是從和平里長大的,到底是缺了殺伐果斷。他聰明卻還是年輕,就像少年時的玄燁,說話辦事到底缺了閱歷。一個被他人左右的皇帝能有什麼作為?他父親確實不錯,可惜早死。太祖傳位於他,為的是秩序,為的是老朱家以後的傳承。可惜呀!

太祖皇四子成祖,英武酷似其父。當時,如果建文乾的好,政治手段成熟。他也就接受了,可是看看建文上來幹得什麼事吧,改制削藩,手段低劣,有點著急吧!酸儒誤國,可見一斑!

風雨飄搖的大明由此開始。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大姨講故事2018-12-11 16:44:22

那些藩王實力,資歷,才幹都遠不如朱棣,朱棣自幼領兵在外征戰,鍛造他做事果斷狠辣的性格,從後面稱帝后大肆屠戮建文舊臣就可以看出。朱棣開始也沒有對抗中央朝廷實力,但他吞併寧朵顏三衛。才有實力造反,建文開始削的那些藩王的實力都比較弱。而朱棣坐擁北方的重鎮北平原來就是元王朝故都實力雄厚。控制北方邊境重鎮,其麾下兵馬大多飽經戰火。身經百戰的勁旅戰鬥力遠強於中原各地官軍和內地小藩王再加他吞併寧王麾下的兵馬實力進一步壯大。而其他內地藩王既無強兵也無大城,沒有同中央朝代對抗的實力。膽敢反叛只有死路一條,不反抗也能保住榮華富貴和性命。那些藩王當然能權衡利蔽,他們也沒有朱棣的野心和實力。當然不會反了,我忽然有這種想法朱元璋大殺軍事貴族和功臣,讓建文無帥無將可用。也是幫了朱棣掃清了一大堆障礙。否則朱棣反叛成功機率將會大大減小。這可能也是朱棣敢反的原因之一吧!因為朝廷無將可用。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天府雲門2018-12-12 10:05:20

朱元璋效法偶像漢高祖劉邦,大肆對宗親、子嗣予以封建作為明帝國藩籬,是為藩王。

其中,九大塞王實力最為雄厚,皆擁有多個護衛指揮,且長期與蒙古作戰,戰爭經驗豐富。但是這些藩王擁有獨立的行政、軍事權力,一方面確實可以鞏固國家邊防,一方面對中央政府形成巨大威脅。

由於太子朱標早逝,朱元璋被迫誅殺了一大批以藍玉為代表的桀驁難馴的武將,建文帝朱允炆可用武將大打折扣。因其他年長藩王辭世,燕王朱棣已經成為事實上的諸侯王長者,有著極高威望,和不俗實力。朱元璋為防奸臣作亂,允許藩王靖難,無意間給朱棣造反準備了法理依據。

面對藩王問題,朝堂上有兩種意見。一是緩慢溫和的推恩法,一是激烈徹底的直接削藩。建文帝操之過急,選擇了第二種,於是犯了第一個錯誤。對於削藩,削藩派也分為兩派,齊泰主張先削燕藩等強藩;黃子澄主張羅織罪名挑軟柿子捏。建文帝採納了第二種,造成打草驚蛇的惡果,犯了第二個錯誤。所幸,燕王三子到京師為朱元璋弔喪,成為事實上的人質,齊泰、徐輝祖主張不放人,黃子澄主張放人。建文帝顧念名聲,選擇放人。後來燕王大兒子朱高熾防守北平十分得利,燕王二兒子朱高煦勇猛堪比項羽在靖難之役中多次營救朱棣反敗為勝。於是,建文帝犯了第三個錯誤。燕藩起事,對於選將,黃子澄推薦誇誇其談但實屬草包的李景隆,齊泰反對。反對無效,建文帝選擇李景隆為統帥,後來李景隆嫉賢妒能、臨陣逃脫,喪師數十萬,建文帝無疑犯下第四個錯誤。李景隆喪師數十萬後諉過於人逃脫罪責,建文帝選擇讓李景隆再次擔任南軍統帥,結果再次喪師數十萬,總算被罷職了,結果這貨給朱棣開啟南京城的大門,建文帝一誤再誤,犯下第五個錯誤。

其實,朱棣本無絲毫勝算。但朱棣一靠演戲裝瘋、二靠狡詐賺取寧王朵顏三衛,三靠勇猛無敵的兒子朱高煦,四靠逆天的兩次戰場大風,五靠草包李景隆送人頭,竟然奇蹟般地以少勝多,以一隅克全國。

朱棣登上帝位後,對藩王威脅深感恐懼,於是借北征蒙古逐次抽空其餘塞王兵力,讓其只餘富貴,再無造反實力。並在第二次北征蒙古後,將最能打的二兒子漢王朱高煦羽翼血洗一遍,消除護衛,打發到山東樂安小城。

這就是為什麼明朝只有朱棣造反成功的原因。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來玩吧2y5L2018-12-11 16:28:29

感謝謝邀

首先我們要看朱棣到底是誰。朱棣十一歲就被父親朱元璋封為燕王,並於二十一歲就藩北京,當時元朝的勢力雖然已經被趕到了大草原上,但還具有相當強的軍事實力,並不斷騷擾明朝的北部邊境。因此北京並不安寧,他是作為一個軍事重鎮而存在的。朱元璋將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代替功臣宿將掌握兵權,從而使明朝的政權更加穩固。朱棣在北京期間,在眾多忠臣猛將的指導下,迅速成長為了一位合格的軍事指揮家,並在對元朝的作戰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自己的軍事實力得到了加強,在洪武末年已經成為北方最強的一鎮諸侯。

第一。朱棣敢造反的原因,我個人認為是朱棣,他認為自己在對元朝的作戰中,自己擁有了許多忠誠猛將,而且自己也成為了一個合格的軍事指揮家,所以不懼怕朝廷才敢殺了建文帝派遣的使者進而造反。

第二朱棣肯定是肯定是明晰了這裡面的利害關係,知道朱元璋為了對後輩的照顧而釋放了很多武將的權力,導致朝廷中沒有真正的武將可以去對抗,所以他才敢去起兵造反,而不是像其他藩王一樣束手就擒。

所以從這兩點看,朱棣都具備了起兵造反的實力和時機,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大無哥2018-12-11 16:05:23

那些藩王實力,資歷,才幹都遠不如朱棣,朱棣自幼領兵在外征戰,鍛造他做事果斷狠辣的性格,從後面稱帝后大肆屠戮建文舊臣就可以看出。朱棣開始也沒有對抗中央朝廷實力,但他吞併寧朵顏三衛。才有實力造反,建文開始削的那些藩王的實力都比較弱。而朱棣坐擁北方的重鎮北平原來就是元王朝故都實力雄厚。控制北方邊境重鎮,其麾下兵馬大多飽經戰火。身經百戰的勁旅戰鬥力遠強於中原各地官軍和內地小藩王再加他吞併寧王麾下的兵馬實力進一步壯大。而其他內地藩王既無強兵也無大城,沒有同中央朝代對抗的實力。膽敢反叛只有死路一條,不反抗也能保住榮華富貴和性命。那些藩王當然能權衡利蔽,他們也沒有朱棣的野心和實力。當然不會反了,我忽然有這種想法朱元璋大殺軍事貴族和功臣,讓建文無帥無將可用。也是幫了朱棣掃清了一大堆障礙。否則朱棣反叛成功機率將會大大減小。這可能也是朱棣敢反的原因之一吧!因為朝廷無將可用。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浪漫星空818081182018-12-12 12:16:37

前幾個潘王實力不夠,沒經過戰火的洗禮,朱棣有實力經常和蒙古軍隊打仗,可以說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膽子特別大,政治和軍事才能一流。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他山之石322018-12-11 17:28:11

前幾個藩王覺得畢竟自己跟朱允文是親戚,建文應該不會對自己太過分,沒想到朱允文太狠了,將他們一擼到底,成了平民。運氣差的命都沒了。再說藩王的勢力跟朝廷比起來太弱了,造反根本是以卵擊石,根本沒有勝算。前幾個藩王的結局刺激了朱棣覺得與其束手待斃還不如拼死一擊。再說燕藩在邊境軍事力量大,朱棣本人也有才能。其他藩王兔死狐悲不會支援朱允文。而朱允文信任的人都是一群純粹的理想化的文人。有能力的大將又被朱元璋殺的差不多。所以朱棣贏了。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呆哥1632018-12-16 09:07:07

不是。朱棣最早就有了反意,那是馬後死時的事!妖僧就獻給他一頂白帽子,接著又給他舉薦了妖道袁弘。密謀策劃,造反後,無故死亡了那麼多生命!

朱允炆削藩,前面5個藩王束手就擒,為何只有朱棣敢起兵造反?物品鑑定2018-12-11 17:03:00

因為朱棣相當皇帝那肯定不願意削番了。。古代就沒有不想當皇帝的只是朱元璋在的時候朱棣不敢朱元璋死後朱棣就沒人壓制了。。自然就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