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感悟心得?中韓國際紋繡微整培訓機構2021-08-13 19:43:53

原文: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萊垍頭條

這段文字表現出了孔子對於人生目標和實現手段之間的看法。他認為,榮華富貴人人都想得到的。但是,如果用不正當的途徑得到它們,君子是不能接受的。貧窮的處境沒有誰喜歡,可謂人人都厭惡,君子要透過正常的途徑擺脫它,要坦然地面對貧窮而不應該回避它。在孔子看來,得到富貴和擺脫貧窮的想法都沒有錯,關鍵在於實現這個目標的途經是否合乎道義。如果合乎道義,求富去貧是理所當然的。這是聖人的一貫主張和思想,體現了孔子思想中靈活便通的一面。萊垍頭條

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需要“無終食之間違仁”,就連吃飯的時候都不能違背仁的原則,在倉卒匆忙的時候,顛沛流離的時候,也要與仁者為伍,這說明孔子對君子的要求非常高。因為孔子認為“為仁由己”,“仁”不是外在的,是與生俱來的人的本心,一個人只要真想行仁,是能夠成為仁人的。但要想達到這種境界談何容易?連孔子最優秀的學生顏回,僅僅能堅持“三月不違人”,其餘的人就更不要說了。因此,孔子的對君子的這些客觀要求,多少有點自相矛盾。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