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圖書館嗎?鳳凰西遊2018-05-25 12:02:16

當然有,但是絕對不叫圖書館!綜合規模不如現代,更沒有如今遍地開花的模式。

在古代,圖書館一般只存在於皇家機構,地方以下的行政級別單位也只是儲存、處理一些文案、公文之類,基本稱不上圖書館;至於印刷術發明之前的竹簡、布帛時代,圖書館更難以查究考證。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款聞名遐邇的圖書館。

一。藏經閣

中國古代有圖書館嗎?

既是講經說法之場所,更是藏經儲典之聖地!

勿需多言,有請藏經閣史上最牛管理員登場!

掃地僧,專業掃地四十二三年,退休返聘,掃地業餘兼職圖書管理。掃地僧慈眉善目,和藹可親,對讀者從未出言不遜,總是善加誘導。

中國古代有圖書館嗎?

當讀者蕭遠山借閱了《無相劫指譜》和《善勇猛拳法》之後,掃地僧認為這兩本書與蕭遠山的專業不是太對口,向其推薦《法華經》和《雜阿含經》,以便參考學習。蕭遠山竟然不以為意,又借閱了《伏魔杖法》。

當讀者慕容博出於寧濫勿缺的心態,在借閱了《拈花指法》後,竟然透過摘抄、拍照之類的手段,將藏書一一複製,製作了72副本。掃地僧不但沒有揭破,還替他無奈惋惜。

當讀者玄澄來藏經閣借閱圖書時,掃地僧曾經三次提醒他要選專業對口的典籍,切不可多愛少成、囫圇吞棗,玄澄也聽不進去。

結果呢,這三位讀者統統栽了進去,學業雜亂不精、專業荒蕪不堪,全都廢了。

另外,掃地僧恪盡職守、定期巡視,在整理借閱檔案時發現《易筋經》尚未歸還,向鳩摩智討要,這位小僧竟然死不承認;心慈手軟的掃地僧竟然沒有對其罰款,還告訴了他該書的讀書要點和注意事項。

中國古代有圖書館嗎?

掃地僧作為編外人員,其豐富的知識和專業的素養,讓其單位的大小領導都肅然起敬,對其培訓課程洗耳恭聽。

這種骨灰級的專業人才,卻拿著清潔工的薪水,真不知道單位高層是怎麼管理的!

二、文淵閣

中國古代有圖書館嗎?

文淵閣之名始於明代,但明清兩代各有建築,分別來看。

1。明代

朱元璋“始創宮殿於南京,即於奉天門之東建文淵閣,盡貯古今載籍”。後來朱棣遷都燕京,仿照南京規制營建北京宮殿,同時建立了文淵閣。但是,清朝入關後,燕京文淵閣被焚燒燬壞。

文淵閣的功用主要是編書,更多的是藏書。最為著名的《永樂大典》,即在南京文淵閣開館編纂、珍藏。

2。清代

乾隆年間,文淵閣建成。在公元1782年,曠世奇書《四庫全書》編纂完成。該書隨即入藏文淵閣,按經史子集四部分架放置。

文淵閣現居北京故宮博物院東華門內文華殿後,不知道開放情況、門票情況如何,大家自行查詢吧。

三、天一閣

中國古代有圖書館嗎?

天一閣,始建於明朝中期,由當朝退隱的兵部侍郎範欽主持建造,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更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值得一提的是,文淵閣的建造,極大程度上是模仿了天一閣。

天一閣現居浙江省寧波市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不知道開放情況、門票情況如何,大家自行查詢吧。

最後,最近聽說藏經閣掃地僧那裡招收實習生,試用三十年,期間無薪,可以考慮嗎?

中國古代有圖書館嗎?玉儒於成2017-03-02 19:33:06

唐宋時期私人藏書

1、唐代私人藏書情況:這一時期有些藏書家在藏書數量,特別是對藏書進行認真校勘方面,甚至超過了宮廷藏書。如唐代蘇弁“聚書二萬卷,手自讎定,當時稱與秘府埒”(見《新唐書》本傳)。又如韋述“蓄書二萬卷,皆手校定,黃墨精謹,內秘書不逮也。古草隸帖、秘書、古器、圖譜無不備”(見《新唐書》本傳)。

這一時期藏書的特點是:

A、許多人做了校勘工作,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其藏書的質量。

B、透過建樓藏書(如田弘正、張建章)和改良藏書辦法(即用不同顏色的裝幀材料來區分藏書的類別)等,使圖書的保管工作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2、宋代私人藏書情況:兩宋私家藏書事業空前繁榮。

A、首先是人數多,見於文獻記載的,據不完全統計有160人(見方建新《宋代私家藏書補錄》);

B、其次是分佈廣,除江浙為藏書家集中的地區外,從中原到邊遠的地區皆有藏書樓;

C、再次是藏書家收書的範圍很廣,根據自己的專長與愛好,呈現出了較為鮮明的個性(如蘇過於《斜川集》卷四《夷門蔡氏藏書目敘》中所言);

D、第四,在校勘方面也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如賀鑄等);

E、第五,開始用題跋的形式來寫讀書和藏書的感受,如(陸佃、陸游);

F、第六,編寫藏書目錄成風(參見汪闢疆《目錄學研究》)

北京文淵閣、瀋陽文朔閣、承德文津閣、杭州文瀾閣

北京文淵閣:文淵閣位於故宮東華門內文華殿後,原明代聖濟殿舊址。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774—1776年)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庫全書》的圖書館。

世界上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曾藏在這裡,以非常考究的楠木書箱盛裝,安置在書架上。另外,故宮文淵閣還存放過康熙時編纂的《四庫全書總目考證》、《古今圖書整合》和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至今仍有重要的使用價值。

文淵閣為三層樓房,仿寧波天一閣規制,樓上通為一間,樓下分為六間,取“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意在防火。文淵閣的園林佈局,十分精緻。閣前設長方形水池,周置石欄,以石拱橋與文華殿後殿聯為一體,池中養殖魚藻。大型疊石假山環列閣後,假山山路、山洞上下穿行,就連閣的左右門道階梯也增加疊石藝術處理,使文淵閣的氣氛更加濃厚。閣內懸有乾隆御書“匯流澄鑑”四字匾

瀋陽文朔閣:文溯閣建於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而建,另有《古今圖書整合》亦存於閣內。閣後是仰熙齋,東西有抄手遊廊,是皇帝讀書之所

承德文津閣:文津閣位於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建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仿浙江寧波天一閣建造的。它不僅是清代的重要藏書之所,也是一處很有特色的小園林。 清乾隆年間,為了庋藏《四庫全書》,在全國修建了7座皇家藏書樓,其中北京故宮內的文淵閣、圓明園的文源閣、瀋陽故宮的文溯閣和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又稱北方四閣或內廷四庫。乾隆為文津閣題詩中寫道:“淵源如欲問,應自此尋津。”在詩注中又說:“山莊建閣,以文津名之,御園之文源,大內之文溯,皆由此津逮也。”大意為:追尋文化的源流,繼承文化遺產,繁榮和發展現代文化,先要找到它的濟渡處。文津即是在文化長河上由此岸達彼岸的濟渡處。 從外觀上看,文津閣是一個二層樓閣,實際上是三層樓閣,中間有一暗層。暗層全用楠木造壁,能防蟲蛀,是藏書之處。此閣在設計上按《易經》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說法,將一層的六楹隔為六個單間,而將頂層的六楹相通為一大間,用“地六”、“天一”來克火。 文津閣有圍牆環繞,坐北朝南,三面臨水,從南往北為門殿、假山、水池、文津閣、碑亭。文津閣建成以後,1782年,《四庫全書》成書,共謄寫了7部,其中一部藏於文津閣。7部《四庫全書》隨著中國的命運沉浮,只有文津閣內的藏本儲存完好,並於1915年運往北京,現藏於北京國家圖書館。 閣的東北部有水門與山莊水系相通,閣前池水清澈,人在閣前特定位置向池中望去,只見池中有一彎新月,隨波晃動,而天空卻是豔陽高照。原來這是造園家在池南的假山上,開出一個半圓形如上弦月的縫隙,利用光線,在水中形成下弦月的倒影,構成“日月同輝”的奇特景觀。水池南岸是一座造型別致的假山,怪石嶙峋,氣勢雄渾。假山佔地約800平方米,用石3279立方米,由漿石和雞骨石等堆疊而成。假山石洞,前後各有兩門相通,結構也頗具匠心。洞內山石遮掩,可分廳、堂、窗、孔、穴等,洞壁用雞骨石鑲嵌,幽深曲折。有幾個大小不等的窗孔,透進幽幽的光線,使洞中的峭壁怪石若隱若現。山上橫嶺縱峰,溝橋崗壑,各自爭奇。有棒槌山、羅漢山、雙塔山等十大名山的縮影,更有“十八學士登瀛洲”的造型,還有仿米芾“寶晉齋”的園林佈局。文津閣東為碑亭,四角攢尖頂,上覆黃琉璃瓦,內豎石碑一座,通高5.34米,碑正面鐫刻著乾隆題《文津閣記》,其餘三面刻有乾隆作的3首詩。 每逢中秋佳節之際,天高氣爽,登臨“月臺”賞月,但見園內,老樹蒼勁,枝杈縱橫。一輪明月冉冉升起,把一片銀輝灑向大地,山莊頓時銀裝素裹,更顯得清澈靜謐。文津閣假山的造型藝術,集中了米翁寶晉齋和範氏天一閣之長,運用傳統疊山技法,結合北方雄壯的特點,風格一反南方小巧玲瓏之態,而是雄偉、渾厚、氣勢磅礴的藝術作品。 《熱河志》中寫道:“文津閣與紫禁、御園三閣遙峙,前為趣亭,東側月臺,西乃西山,蓋仿範氏之成規,兼米庵之勝概矣。”

杭州文瀾閣:文瀾閣位於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倖存的一閣。

文瀾閣是將杭州聖因寺後的玉蘭堂改建而成的,建成於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改建的各項工費均由浙江商人捐辦。據時人記載:“閣在孤山之陽(南麓),左為白堤,右為西泠橋,地勢高敞,攬西湖全勝。外為垂花門,門內為大廳,廳後為大池,池中一峰獨聳,名‘仙人峰’。東為御碑亭,西為遊廊,中為文瀾閣”。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文瀾閣焚燬,部分藏書散失。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開始重建,並把散失、殘缺的書籍收集、補抄起來;辛亥革命後又幾經補抄,文瀾閣的《四庫全書》才恢復舊觀。建國以後,書閣經過多次修繕,面貌一新。

文瀾閣是一處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築,園林佈局的主要特點是順應地勢的高下,適當點綴亭榭、曲廊、水池、疊石之類的建築物,並藉助小橋,使之互相貫通。園內亭廊、池橋、假山疊石互為憑藉,貫通一起。主體建築仿寧波天一閣,是重簷歇山式建築,共兩層,中間有一夾層,實際上是三層樓房。步入門廳,迎面是一座假山,堆砌成獅象群,山下有洞,穿過山洞是一座平廳,廳後方池中有奇石獨立,名為“仙人峰”,是西湖假山疊石中的精品。東南側有碑亭一座,碑正面刻有清乾隆帝題詩,背面刻頒發《四庫全書》上諭。東側亦有碑亭一座,碑上刻清光緒帝題“文瀾閣”三字。平廳前有假山一座,上建亭臺,中開洞壑,玲瓏奇巧。方池後正中為文瀾閣,西有曲廊,東有月門通太乙分清室和羅漢堂。全部建築和園林佈局緊湊雅緻,頗具特色。

中國古代有圖書館嗎?蘞蔓於野ye2018-06-27 10:42:30

有的。

在文字產生之前,人們為了幫助記憶,採用過各種各樣的記事方法,其中使用較多的是“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兩種方法。而這兩種方法都存在不足,後來人們不得不採用一些圖畫來幫助記憶,這些圖畫慢慢地就演變成了文字。

中國古代有圖書館嗎?

中國古代有圖書館嗎?

後來,當人類意識到需要將經驗和知識用文字記錄下來以便利用的時候,最古老的文獻就產生了。中國就是用獸骨、龜甲、青銅器、竹簡、木簡、縑帛為載體來記錄文字元號。再後來,當人類認識到需要對已經產生的文獻進行連續不斷地收集,並將收集到的、有一定數量的文獻有序地存放在一起以便長久儲存和利用的時候,最早的圖書館就誕生了。

中國最早的古代圖書館產生於公元前14世紀的奴隸社會,也就是殷商時期。這個時候就有專門負責文化事務和宗教事務的官員。他們把占卜時間、占卜者姓名、占卜的結果等卜辭刻於甲骨上,形成早期的文獻。有考古發現,在河南安陽小屯村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文獻,這就足以證明那個時代已經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圖書館”。

但是,這些藏書的地方並不叫“圖書館”,而是統稱為“藏書樓”。在不同的朝代,“藏書樓”又有不同的別稱,如:商朝的官府“藏室”等等。古代時期的藏書事業包含四個分支:官府藏書、私家藏書、書院藏書、寺觀藏書。

中國古代有圖書館嗎?

自商朝開始,便設立了史官,他們主要負責掌管和記錄統治者的言行及重大事件,並將這些記錄的文獻和書籍放在專門的圖書文獻庫室進行管理。史官對這些文獻進行有目的的收集、積累、整理和儲藏,就是古代典籍收藏的雛型。

西周至春秋時期,史官增多,檔案的起草、釋出,典籍的管理、檢閱都有專門負責史官。老子大家都很熟悉,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一文中提到老子為“周守藏室之史”,意思是說他曾經做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官員。這個時期有文獻記載“藏書室”有策府、天府、盟府以及室、周室、藏室等稱呼,這種藏書室就是中國圖書館的起源。

到了秦漢時期,宮廷中設定了專門的官吏來管理圖書典籍。漢朝初期還建造了專門的樓閣貯藏圖籍,如天祿閣、麒麟閣、石渠閣。《漢書·藝文志》中有記載:“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朝廷中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內有延閣、廣內、秘室之府,初步建立起宮廷藏書與官署藏書。漢桓帝時特設“秘書監”一職,專管收藏藝文圖書,這便是我國曆史上最早設立的專職國家圖書館館長,以後歷代相沿此職。

三國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圖書以紙寫本為主,書用紙卷寫作,製作方法簡便,利於流傳,圖書數量激增,從而全面促進各種藏書處所的建立。佛教藏書因佛教的流行和道教的興盛得以發展。道教典籍在逐步積累中也形成專藏。

隋、唐時代,是中國藏書事業發達的時期。隋唐圖書編纂與著述的興盛,文化學術的繁榮,促使公私藏書空前興盛。隋代兩京各有藏書多處,西京長安的嘉則殿、東都洛陽的觀文殿,在藏書數量,書庫裝飾,管理秩序上都名噪一時。唐代初期,發明了雕版印刷術,逐步推廣於民間,由此也推動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從宋代開始,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出現了書院藏書,是中國古代藏書體系走向全面發展的重要時期。宋初在收集五代十國官府藏書基礎上建立了龐大的官府藏書體系。公元 978年,崇文院建成,標誌著國家圖書館形態的出現。

明清兩代是古代藏書事業最為繁榮的時期。明朝時期,《永樂大典》編成,入藏於文淵閣。清代無論是官府藏書還是私家藏書在數量和規模上都大大超越了前代。如紀昀等纂修《四庫全書》,並建成七閣來儲存七部《四庫全書》(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北京紫禁城內的“文淵閣”、圓明園內的“文源閣”、瀋陽舊宮的“文溯閣”合併“內廷四閣”或“北四閣”,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杭州“文瀾閣”合成“宮外三閣”或“南三閣”)。明清兩代的私藏也非常活躍世所罕見,比較著名的藏書樓有如鄞縣(今浙江寧波市)範欽的天一閣、江蘇省常熟市毛晉的“汲古閣”、常熟錢謙益的“絳雲樓”、山東省聊城市楊以增的“海源閣”、浙江省湖州市陸心源的“皕宋樓”、常熟市瞿鏞的“銅琴鐵劍樓”均為較大藏書樓。現存完好的藏書樓除寧波的“天一閣”外,還有浙江省瑞安縣的“玉海樓”、餘姚市的“五桂樓”和嘉興市的“嘉業堂”。

中國古代有圖書館嗎?

(浙江寧波“天一閣”)

與“藏書樓”源遠流長的歷史相反,“圖書館”在中國是個完完全全的外來名詞和近代文化現象。圖書館在英語中為“Library”,源自拉丁語“Libraria”,意為“藏書的地方”。而“圖書館”一詞為日本人所創,19世紀末由日本傳入,見諸於報刊。正式使用這個名稱的是1904年建立的湖北省圖書館和湖南省圖書館。之後即開始了中國近現代的圖書館史。

中國古代有圖書館嗎?國學王老師來啦2018-05-24 19:25:07

當然有啊,中國叫藏書樓。

要不然中國五千年積累的東西如何儲存下來。

官方有,民間也有。

官方四庫全書,永樂大典等等都是要儲存起來的。

當然這叫修書,修,顧名思義,就是維修,將書本修復儲存,是重要的文治武功。

民間最出名的是天一閣。

藏書幾百年不中斷呢。能進去翻閱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