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才情的古人,是如何描述糕點的?子愚之言2019-08-07 07:07:21

說到為美食作詩,就不得不提詩人中有名的吃貨蘇東坡,用他的名字命名的食物實在太多,如東坡肉,東坡豆腐,東坡餅等至少十幾種。在糕點方面,他也寫過不少。

蘇東坡在被貶海南時,曾經為詹縣的一婦人做的環餅寫過一首叫《寒具》詩:

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形狀、顏色、做法、口感都熔鍊在這四句七言絕句裡,簡短精煉又不失豐富!

風雅才情的古人,是如何描述糕點的?

據說原本這家店在當時是少有人問津的,但在東坡先生提了這首詩之後,老婦人的生意變得大好!可見東坡先生真是打得一手好廣告!

很多時候,人們寫詩不僅僅只是寫景寫物,而是總會藉以表達、對映或寄託人的感情!

例如他曾經在《留別張左藏》裡描述過合浦豬仔餅:

編灌以豆豬,瑾塗以塗之。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詒。

懸知合浦人,長誦東坡詩。

好在真一酒,為我醉宗資。

此詩前前短短二十個字已經可以看出豬仔餅的做法,並且從詩中嚐到了味道,又甜又酥,十分美味!這首詩也不例外,它不僅表達了東坡先生對合浦美食的喜愛之情,還以寫合浦豬仔餅來感念合浦人的真情厚誼!

風雅才情的古人,是如何描述糕點的?

因為蘇東坡在去合浦之前剛遭逢人生大變,此時的蘇東坡已六十多歲,他到合浦後因當地淳樸包容的人文環境給了他很大的安撫與心靈的慰藉。這首《留別張左藏》就是他在廉州合浦呆了兩個月後離開時為東道主張左藏等人所作的詩。

除此以外,還有借描寫糕點來表達友誼和問候的。

例如白居易曾經在《寄胡餅與楊萬州》裡描寫過胡餅: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鮮香酥脆的胡麻餅要寄給飢饞的楊大使,看看與輔興的是否一樣好吃,詩人以調侃的語氣烘托出與楊萬州的深厚友誼!

風雅才情的古人,是如何描述糕點的?

自古以來,流傳最久普及範圍最廣的糕點當屬中秋佳節要吃的月餅了。

彭蘊章的《幽州土風俗》:

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

幡然嫦娥竊藥手,奔入廣寒歸不得。

這是看到月餅上的圖案而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略帶些遺憾與傷感!感嘆世間沒有後悔藥!

風雅才情的古人,是如何描述糕點的?

中秋夜裡邊吃月餅邊賞月時,看到圓圓的月餅圓圓的月,這時最容易懷念親人!

清朝的袁景瀾寫過《詠月餅詩》:

形殊寒具制,名從食單核。

巧出餅詩心,貌得嬋娟月。

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

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

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

皓月瑤池怨,碗中泛青光。

玉食皆入口,此餅乃獨絕。

沾巾銀絲透,舉頭相思愁。

兒女坐團圓,杯盤散狼藉。

詩人在前面使用了大量篇幅來描寫製作精良的月餅,甚至還提到了手藝靈巧的月餅師傅、形狀多樣的器具等,毫不吝嗇的使用華麗的詩句來描述整個過程。只有最後四句簡單直接的暴露了對親人的懷念之情。兒女都在,獨缺父母!

風雅才情的古人,是如何描述糕點的?

諸如此類的詩還有很多,詩人們透過自己的才華使用簡短的詩句描寫就讓我們讀者看到了糕點的製作過程與糕點的顏色形狀,嚐到了糕點的口感,聞到了糕點的香味,還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感!實在不得不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