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只描寫了張岱與陌生人的一次偶遇,為什麼卻能成為經典名篇?它精妙在何處?子愚之言2019-06-17 06:35:17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這篇《湖心亭看雪》寫的是張岱一次去往湖心亭看雪與陌生人相遇的經歷,這是一篇散文,為什麼它能成為經典名篇呢?明代的散文雖然沒有唐詩宋詞那樣光芒璀璨,灼灼其華,但也自有一段幽蘭般清新脫俗的風韻。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行文一開始就點明瞭時間和地點,也由此引出下面的到湖心亭看雪一事。這裡還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使用的是明朝的年號,而當時明明已是清朝,體現了作者對故國的懷念之情。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大雪三日,所以湖中人鳥聲俱絕,與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柳宗元是從視覺來描述,張岱是從聽覺來描述,不用看,就呈現出一幅冰天雪地,四野茫茫的雪景圖。用一種高度的寫意手法來巧妙的達到寫景傳神的藝術效果。

“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後,晚上八點,在湖中人鳥聲俱絕的冰天雪地裡,有人獨往湖心亭看雪。體現了看雪人懷有迥絕流俗的孤懷雅興。而一人獨行於茫茫的雪夜,頓生“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人生徹悟之感”!而“獨”這個字也充分體現了作者遺世獨立,不隨流俗的高潔情懷。他選在深夜獨自前往看雪,大約是不欲被人見,也不欲見人,說明在作者那高潔孤寂的情懷裡,還蘊含著隱隱的避世的幽憤。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好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圖!天空、雲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混沌一片渾然難辨,使人唯覺其大!而下面“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就是一幅簡約畫,一首朦朧詩,寥寥幾筆,人與自然,給人似有若無,飄渺恍惚之感!也表達了一種人生天地間無限渺小的淡淡愁緒!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到得亭上,不料竟已有人先至,然而作者並不自己說,而是對方見他而大喜,拉餘同飲。實際是作者的驚歎與意外!學者一語不發,盡得風流,實在妙不可言!“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喝不了,而一定要喝,說明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句話表明遇到知己了!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問他姓名,卻只說是金陵人,他鄉遊子。作者感慨知己難逢,再難相遇的惆悵!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這裡借舟子之口,點出作者的痴,金陵客人的痴!痴于山水之樂,痴於世俗之外的閒情雅緻!

全文敘事,寫景,抒情熔於一爐,透過使用大小對比,動靜對比,冷熱對比的手法來烘托文章的意境!全文兩百來字,行雲流水,筆調淡雅,看似平平無奇,卻又耐人尋味,情致深長!不得不說是一篇經典散文,傳世之作!

《湖心亭看雪》只描寫了張岱與陌生人的一次偶遇,為什麼卻能成為經典名篇?它精妙在何處?

《湖心亭看雪》只描寫了張岱與陌生人的一次偶遇,為什麼卻能成為經典名篇?它精妙在何處?

《湖心亭看雪》只描寫了張岱與陌生人的一次偶遇,為什麼卻能成為經典名篇?它精妙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