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當如何解?鵬鵬哥9Q3A2019-07-15 18:46:02

謝謝邀請。

《莊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意思是:形體誠然可以使它像乾枯的樹木,精神和思想難道也可以使它像已經冷卻的灰燼那樣嗎?

《莊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當如何解?老頑童3742368892019-07-15 12:39:13

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是說人的外形如同乾枯的木頭,內心(精神)如同死灰。整個人如同行屍走肉,萬念俱灰。這就是形容枯槁、心如死灰成語的出處。

《莊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當如何解?雲淡風清292019-07-15 21:37:40

<齊物論>是莊子內篇的第2篇。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認為天下萬物,同齊如一,沒有美醜,善惡,高下之分。天下言論看似紛紜,實則同一。這就是著名的齊物與齊論思想。

莊子出生於老子之後,是老子之後道家最具標誌性的人物,與老子合稱“老莊”。他繼承了老子的思想。相信天地萬物迴圈相生。迴圈的過程當中,事物總是向另一面不斷的發展。因此從本質來說,沒有什麼分別。道家這一對立統一的辨證思想觀,時時影響著中國文化的發展。

“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是莊子在<齊物論>中講的一個故事中的一句話。一天南郭子綦坐在几案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其神態好象與身軀已經分離。南郭子綦的弟子偃成子便了問子綦的上面的話。子綦告訴他:“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翻譯過來就是:“偃啊,你問得好呀!你知不知道,剛才我已經不是我了”。

結合他們師生之間的一問一答,我們可以知道,這句話本是道家人物用來形容靈肉分離,神遊物外時,身體與精神所呈現出的特殊狀態。後來人們把“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用來形容一個人身體和精神面貌極差時情態。這也是古今語義不盡相同之處吧。

這句話在描述了道家人物,修煉神遊時,身安心寧的入定狀態的同時也反映了道家天人合一時的思想精神境界!

個人見解,歡迎指正!

《莊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當如何解?德元空道2019-07-15 23:24:01

原文是: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是個問句,不是肯定句,後人對我們的經典多有誤解,多是斷章取義的結果,一句話必有開頭結尾,有它的語境,剝離的它的語境,單單就幾個字不會解釋的通的,但我們大多就單單幾個字無限的發揮,並把這種無限發揮的胡言亂語當真知灼見,這種胡言亂語到流行開來,大行其道,而我們真正的經典到少有問津,是典型的認賊做父,本末

《莊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當如何解?

倒置。

莊子,老子被後世的道家稱為先祖,但它們可不僅僅是道家的先祖,《道德經》《莊子》這兩篇經典中的經典,也是我們文化的源頭,當然在這之前還有,《歸藏》《連山》《周易》,雖然有部分失傳,但它們的存在有明確的記載,無奈我們的文化底蘊就是雄厚,每每念及於此,內心之中總是有一股自豪由然而生,這是我們綿延不息的原因,也是我們文明優越的體現,我們不僅有厲害的祖先,而且我們的每一代人都會出

《莊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當如何解?

現精英人物為我們的文明服務,我們當代正在重回世界的中心,我們在人類歷史上其實大多時候就是世界的中心,因為我們的文明昌盛,也因為我們代代都有繼承,話說到這轉回來,說繼承,我們確實代代有繼承沒有終斷我們的文明,但不等於說一切就順理成章,過程是艱苦的,就拿《莊子-齊物論》的這幾句就被很多的誤解,這是個疑問句,問的是我們人的生命狀態,或說

《莊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當如何解?

問的是我們的本來狀態是什麼,是在問我們在靜坐時(佛家叫打坐,禪坐,儒家叫靜默)我們的心是什麼狀態,身體不動如槁木,心也成死灰了嗎,回答當然不是心成死灰,但這是對大道的問尋,這是一個未見本來的人對本來的渴求,這就是我們人類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我們的生命的根本問題,也是文明開端,但後人把這句話錯誤的理解成心灰意冷,這是斷章取義的後果,如果結合前後文就會知道,這一篇文章是闡述道的,在這裡

《莊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當如何解?

《莊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當如何解?

就不展開了,那樣篇幅會太長,時間富裕時還是會談到的,今天就不在展開了。

我們的文明一直是我們的驕傲,我個人為我能生長在這樣的文明中感到慶幸,所以,我們文明傳承,我看的比較重,對於誤解我們的文明的人,有時說話會重,這也是不想我們文明被誤解的內因造成的外部表現,並非針對人,而是要說清事,雖然我們的文明從未終斷,但這傳承也不是一帆風順,這傳承不是某個人的責任,是我們每代人的責任,當代人的責任之一就是要傳承我們的文明,而不是僅僅追求房子車子,成為房子車子的奴隸,就說到這吧。我是德元空道,歡迎評論,歡迎分享,共同交流請關注:德元空道。

《莊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當如何解?老鐵讀詩2019-07-15 14:19:22

感謝邀請。

莊子的《齊物論》給出了成語行將槁木,心如死灰的出處,都是使動句,即外形可以讓其成為枯木,內心也同樣可以讓其變成死灰。用現在的話說,無論人的思想還是外形都是可以受外界的影響,產生明顯而巨大的變化的。 比如歲月的割刀,讓人變老,想法也與年輕時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這是常態的,沒有真正的是與非,時間不同,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際遇不同,給出的答案也必然不同。水可以溫柔細軟,也可以波瀾壯闊;山可以偉岸,也可以細如粉末。事物是變化的,思想也是變化的。非常樸素的辯證法。

槁木和死灰都是事物或者思想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有的變化,可能有時候表現是瞬間的,但實質是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槁木和死灰都是一點點積累所致,不可能一蹴而就。

所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為人處事,思維方式,行為習慣都應該遵循這一原則。

行將槁木,心如死灰,都是到了異常危險的境地,幾乎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所以為人首先就要放開心胸,學會適應競爭,保護好自身權益,順應時勢,提高情商水平,以不變應萬變,不變的是心胸和意志,不停的是奮鬥和追求,我想這樣就減少了行將槁木,心如死灰的可能,正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莊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當如何解?天空之城481246302019-07-15 10:22:51

行將槁木,心如死灰,的出處。

《莊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當如何解?阿週日記2019-07-15 10:26:14

肉體誠然可以使它像乾枯的樹木,精神和思想難道也可以使它像死灰那樣嗎?

《莊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當如何解?一水一水2019-07-15 10:37:28

心如死灰的出處,原指心境淡漠,毫無情感。。現在也形容人萬念俱灰,意志消沉到了極點。靈魂業將失去。

《莊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當如何解?平頭哥飈知識2019-07-15 10:30:05

外形(或形體)固然可以讓一個人像乾枯的樹木,思想、精神也可以讓一個人像已經冷卻的灰燼嗎?

(形體誠然可以使它像乾枯的樹木,精神和思想難道也可以使它像已經冷卻的灰燼那樣嗎?)

固:固然、誠然。

槁:乾枯。

心:思想,精神。

固:豈,難道。

死灰:已冷卻的灰燼。原指心境淡漠,毫無情感。現也形容意志消沉,態度冷漠到極點。

《莊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當如何解?幸福貓2019-07-15 14:28:50

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極其消極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