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香港電影的“暴力美學”?它有文化內涵嗎?我就是竹韻2019-03-07 07:06:26

香港電影的“暴力美學”,最早源於美國電影,後來傳到香港電影后,有著進一步的發展,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吳宇森。

如何看待香港電影的“暴力美學”?它有文化內涵嗎?

一、暴力美學的定義

暴力美學,就是將暴力美化成一種詩意的、灑脫的形式,把暴力的血腥、殘忍,透過電影手法將之給人視覺聽覺上的轉化。它的本質依然是暴力,但美化後,讓人在公義上、道德上的審視心理緩和一些,以詩意代替血腥,但又不失積極的教化作用,這就是藝術魅力。

最早的美國暴力美學電影是《殺死比爾》。這部電影的暴力看起來不血腥,而且讓人有詩意的審視,雖然它的動作設計於現在看起來有些彆扭與不自然,但它是暴力美學的雛形。

如何看待香港電影的“暴力美學”?它有文化內涵嗎?

二、香港電影中的暴力美學

可以說,香港電影中的暴力美學繼承過來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因為咱們中國本來就是詩意的國度,有著很好的文化氛圍,將這種暴力美化,有著非常大的優勢。

比較經典的如吳宇森的《喋血雙雄》,不管槍鬥還是武功,都相當地有詩意,還配以白鴿紛飛的美麗,襯托和平的願望,但又有得為和平下付出深重的血的代價,這種雙重意義下的暴力美學,讓人為之讚歎。

這影片,吳宇森導演細膩的外景佈置,詩意的電影色彩,更有主演瀟灑的武打動作,流暢的槍鬥姿態,音樂的美感配合,讓人一下子精神審視上遠離了殘酷的廝殺,上升到了一種公義上的遠離血腥恐懼,雖然本質還是暴力,只是換了它的衣裝。赤裸的暴力對人心理影響太大,詩意的暴力讓人明白道理,又有審美。

如何看待香港電影的“暴力美學”?它有文化內涵嗎?

三、經典暴力美學電影《縱橫四海》的文化內涵

電影《縱橫四海》,也是暴力美學的經典,它的文化內涵是將英雄人性化,靈活化,生活化。周潤發與張國榮,賊與警察的兄弟情在黑暗中的矛盾,正義對邪惡在美妙的音樂中讓人感慨,槍鬥與武打的詩意對峙,襯托的不是暴力的殘忍,而是正義對治邪惡的艱難。

如何看待香港電影的“暴力美學”?它有文化內涵嗎?

周潤發在殺黑社會時,配以樸素又動聽的閩南音樂,這種音樂化的血腥反而讓人覺得正義也可以這麼詩意,它營造的氛圍讓人是感到非常舒服與灑脫的。吳宇森導演下的這種暴力美學,其實它的文化內涵是側重於公眾的心理釋放,但這種釋放不是仇視的破壞發洩,而是詩意式的緩和釋放。

這種暴力美學的積極意義在幫助人們減緩壓力,同時又不失藝術審美的高度。可以說,它是西方電影技術與中國傳統的詩意文化的完美融合。它在現代電影文化中,有著很大的積極影響,為現代電影審美增添了精彩的一筆。

如何看待香港電影的“暴力美學”?它有文化內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