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春雨亭的典故?小驢愛唱歌2022-09-17 21:05:45

第一個典故——“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季鷹,即晉人張翰。《世說新語》載:“張季鷹闢齊王東曹掾,在洛陽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蓴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作者拿張翰(季鷹)和自己作比,季鷹有鄉可歸,而自己縱然鄉思無限,卻有鄉難歸,因為故鄉仍在金人的鐵蹄蹂躪之下呻吟。(一說,張翰因見齊王將敗而辭歸,作者卻恥於棄官歸隱,因為他有報國的雄心壯志。)

第二個典故——“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三國志?魏志?陳登傳》說,陳登(元龍)因許汜沒有志向很看不起他,自己睡大床,叫許汜睡下床。許汜把此事告訴了劉備,劉備說,如今天下大亂,希望你能憂國忘家,你卻只管買房置地,假如我是陳登,“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辛棄疾用這個典故是說,如果自己像許汜那樣只為自己打算,那就羞見劉備那樣胸懷大略的英雄了。從而表明了詞人為國忘私的廣闊胸懷,也批判了那些不顧國事、鑽營私利的人。

第三個典故——“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尤如此”。《世說新語?言語》記載,東漢大將軍桓溫率軍北伐,在路上看見自己從前栽種的楊柳已經有十圍粗了,不禁感嘆道:“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樹已經這樣大了,人怎麼能不老呢!辛棄疾用這個典故,抒發自己不能為抗擊敵人、收復失地而效力,徒然虛度年華的憤慨和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