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字的演變過程?安如山4952022-09-15 20:11:14

帶,現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dài,最早見於商朝甲骨文時代,在六書中屬於象形字。

“帶”的基本含義為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如帶子、皮帶;引申含義為像帶子的長條物,如帶鋼、帶魚。

在現代漢語使用中,“帶”也常做名詞,表示輪胎,如車帶;裡帶。

基本資訊

中文名   帶

筆順號碼   122245252

繁體  帶

釋義

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像帶子的長條物;車輪胎;區域;佩戴,披掛;隨身拿著;捎,連著,順便做;含有,呈現;率領,引導;女子陰道分泌的白色黏液

字碼   基本區 U+5E26

字源演變

“帶”,初見於商朝甲骨文,“帶”字本義是腰帶,是一個象形字。在金文中,“帶”字是一條長帶子的形狀,上邊和下邊都有纓頭,中間是彎曲的。

在小篆文中,“帶”字的下邊被中所替代。因為帶子一般是長條的,所以“帶”字又引申為“圍繞”。

後來陸續在金文、楚系簡帛、秦系簡牘、說文中發現,“帶”字簡體版的楷書從秦朝小篆演變而來。

詳細釋義

拼音

dài

名詞

大帶,束衣的腰帶

broad belt

帶冕(大帶和冠冕)

子墨子解帶圍城。——《墨子·公輸》

泛指狹長形條狀物

belt

褲帶、鞋帶

而半山居霧若帶然。——清·姚鼐《登泰山記》

根據緯度和溫度把地球表面分為5個大帶的任一帶

zone

溫帶

生物地理區的典型帶狀區

南方生物帶

以某種特殊性質、作用或成分為特徵的地球物質(如岩石)的分帶、分層或層系

飽和帶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帶”字頭,請參考“帶”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蓋切,音㯂。《說文》紳也。男子搫帶,婦人帶絲,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故帶從巾。

《徐鉉曰》卌,其帶上連屬固結處。《釋名》帶,蔕也。著於衣,如物之系蔕也。

《易·訟卦》或錫之鞶帶。《疏》鞶帶大帶也。《禮·玉藻》凡帶有率,無箴功。《疏》謂其帶旣襌,亦以箴緶緝其側,但繂襵之,無別裨飾之箴功。

又《揚子·方言》厲謂之帶。《注》小爾雅,帶之垂者曰厲。《詩·小雅》垂帶而厲。

又佩也。《禮·月令》帶以弓䪅。

又《揚子·方言》行也。《注》隨人行也。

又蟲名。《莊子·齊物論》螂蛆甘帶。

又書帶,草名。《三齊記》鄭康成山下生草,大如䪥,葉長一尺餘,土人名康成書帶草。

又姓。《賈誼·過秦論》帶佗。

又叶音蒂。《楚辭·九歌》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鄉,誰須兮雲之際。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帶”字頭,請參考“帶”字:)

紳也。男子鞶帶,婦人帶絲。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從巾。當蓋切。

說文解字注

(帶)紳也。糸部曰:紳,大帶也。男子鞶帶,婦人帶絲。古本皆如此。毛本依小徐,誤。內則曰:男鞶革,女鞶絲。革部鞶下雲:大帶也。男子帶鞶,婦人帶絲。

按古有大帶,有革帶。革帶以系佩韍而後加之大帶,則革帶統於大帶,故許於紳、於鞶皆曰大帶,實則內則之鞶專謂革帶。

此偁內則者,謂鞶統於紳,佩繫於鞶也。象系佩之形。謂卌也。佩必有巾,從重巾。謂凧也。當葢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