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餘者一舟往救之中的之有什麼用法和意義?使用者54358427899452022-09-02 13:28:13

有漁者以舟往救之

“之”用法:作代詞 意義:他,代指“賈人”

一,“之”在古文中的用法

1、動詞,本義,出、進、發展。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

2、動詞,往,到,去。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譯文:我想去南海,怎麼樣。

3、助詞,表示之前後之交集,常可譯作的。例句:馬之千里者。唐代文學韓愈《馬說》譯文:能夠日行千里的馬。

4、代詞,他,她,它(們)。例句:人皆吊之。西漢劉向《塞翁失馬》譯文:人們都前來慰問塞翁。

5、作賓語前置(倒裝句)的標誌。例句:何陋之有,先秦孔子《論語·子罕第九》譯文:有什麼簡陋的呢?

6、用在句末補足音節,無實義。例句:悵恨久之。漢司馬遷《陳涉世家》譯文:因失望而嘆息了許久。

7、用在句中(常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翻譯。例句: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十四年》譯文:皮都沒有了,毛往哪裡依附。

二,之的基本字義:

1、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係:赤子之心。

2、助詞,表示修飾關係: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閒視之。

5、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