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天地有正氣2020-02-29 18:54:33

莊子之所以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是因為他的思想主張與老子一脈相承,並有獨樹一幟的發展。

老子的著作《道德經》,被認為是幾千年來道家至高無上的經典。老子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強調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指不違反客觀規律,遵循大道法則。幾千年來,他的主張滲透到治國、修身等各個領域,成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即使是到了科學昌明的今天,他的思想仍然被積極研究和運用,“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等說法,成為千古名句流傳至今而光輝不減。

莊子是老子的繼承者,反映他主要思想的《莊子》一書,倡導清靜無為、養生全年,與《道德經》一脈相承。老子說盈虛、禍福、高下,莊子說大小、死生、是非,都具有樸素的辨證主義特色。除了思想上一脈相承,莊子想象奇幻,構思巧妙,文筆優美,《莊子》一書同時具備了哲學、美學的亮點,是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之作。

莊子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合稱“老莊”,最關鍵的就是他們的角色。老子是道家學派偉大的創始人,莊子是道家學派偉大的傳承人。莊子發展了老子的主張,在老子的《道德經》之後,他的《莊子》被奉為《南華真經》,二者同為道家至高無上的經典。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漢文化競華居士2020-02-28 21:56:41

莊子與老子並不是道教中人,他們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哲學家,思想家,莊周死後六百年,東漢末期張道陵才創立道教,道家學派以《易經》、《道德經》、《莊子》《黃帝內經》為核心指導思想,其中《易經》、《黃帝內經》非一人一時所作,所以剩餘這兩部書的作者也就順理成章的被尊奉為道家始祖。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

然而《黃帝內經》、《道德經》、《莊子》,這三部又是以《易經》理論為基礎延展出來的,老子的《道德經》被公認為是對《易經》的解答,莊子的思想又圍繞《易經》的陰陽,三才,以隱微的事物,奇特的寓言揭示變化之道。《黃帝內經》也是以《易經》中陰陽對應表裡虛實,五行對應五臟、五液、五種情緒、五器官,以五行生剋平衡為標準研究四季養生之道與病理分析,所以《易經》被稱為六經之首,大道之源,中華文化的源頭。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

老子的《道德經》主要是以五行中的水作為譬喻,用水的特性來闡述諸多自然法則以及人生哲理,構架為人處事的道德標準。《莊子》中的《逍遙遊》、《齊物論》出塵脫俗,飄逸逍遙的意境,一個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隱藏的深奧義理,令人驚歎不已,迎合了道家飛仙思想。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

李耳的《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多個字,但是文筆洋洋灑灑,裡面的道理高深玄奧,在全世界廣為流傳。莊周的《莊子》,文采飛揚,汪洋恣肆,莊周夢蝶的故事盡人皆知。這二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奇才,都不看重功名利祿,而去追求逍遙自在的簡單生活,都具有洞察事物的獨特能力,所以被尊奉為道家始祖。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之間詩意呼2020-02-29 08:22:41

靈動的自然觀和拙樸的自然觀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挑水砍柴2020-02-28 21:01:49

二人主要共同點是崇尚自然,無為。反對智巧仁義。

老子言,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莊子言,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袁連法的國學答問2020-02-28 19:57:18

老子,守住臣道,論而不辯;孔子,知世救心,仁禮並行;莊子,悲憤傷世,自求逍遙;墨子,濟渡蒼生,興利天下;孟子,信守正道,降維勸主;而荀子,急疾欲醫,重典致功,禮樂刑政全面鋪開。但有一點:世界的問題永遠不是物質的問題,而是精神的問題;解決世界問題之道,乃是救心之道,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硬核所在!

老子寫《道徳經》是有意圖的,當時周室衰微,爭霸時代來臨,再也沒有堯舜禹時的大同世界。老子因此作文醒世,反對強權霸道,強調寬柔無為,順天應民。

老莊都難懂,老孑的金句,莊子的寓言,其實都是有感而發,只是不敢直言,借了形上的隱喻,希望大家得意忘言,從看似繚亂的敘述中得到真知灼見。

比如《莊子》似乎更是拉拉扯扯,說東說西,極不相屬。古代文章的寫法看上去其實有點印度因明的味道,宗因喻,點到為止,卻不注重析理細論。

如果用《執象注易》的方法,老子的每句話都是有所指,無非隱喻而已,得其神得其骨者,就應該是莊子了,他只取有而不言無,反老子之道而行之。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老龍眼2020-02-28 21:44:50

這和孔孟差不多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蔓草於野2020-02-28 21:39:05

對莊子來說,我覺得過譽了!真正懂“道”的人只有老子!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超級科學奶爸2020-02-28 20:53:31

莊子確實是集道家大成者,但莊子和老子談不上比高低,高低是後來人的見解,我們往往把老子和莊子並稱老莊,這個合稱其實就有段位高低,如晉朝時期一群士大夫好虛崇玄,這點《莊子》可以滿足他們,因此他們把莊子和老子合稱為莊老,可見稱呼之間也是有排名的,當然最高聖人永遠是孔子,畢竟他們的資本和地位需要靠孔子之學來維持。

再說說莊子,莊子其實是一個老子的迷弟,非常崇拜老子,我們在莊子整本書裡會看見他鄙視孔子,瞧不起天天御風而行的列子,甚至要把同門楊朱之學 門下弟子的嘴巴給鉗住,但在整本《莊子》中,老子永遠扮演著智者的形象。

比如

《莊子。德充符》一章: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子不謹,前既犯患若是 矣。雖今來,何及矣!”無趾曰:“吾唯不知務而輕用吾身,吾是以 亡足。今吾來也,猶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務全之也。夫天無不覆,地 無不載,吾以夫子為天地,安知夫子之猶若是也!”孔子曰:“丘則 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請講以所聞。”無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 !夫無趾,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況全德之人乎!”無趾語老聃曰:“孔丘之於至人,其未邪?彼何賓賓以學子為?彼 且以蘄以諔詭幻怪之名聞,不知至人之以是為己桎梏邪?”老聃曰: “胡不直使彼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者,解其桎梏,其可乎? ”無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因為章篇太長,所以簡短介紹一下,這裡大概是說有一個叫叔山的人前來向孔子求學請教,叔山因為以前在朝政中不謹慎,導致被砍掉腳趾(可能在朝中得罪君王,犯了錯),後來孔子一見叔山沒有腳趾,二話沒說就以主觀臆想,來判斷叔山不行了,砍到腳趾政治失敗,肯定不咋樣,於是叔山退走,見到老子,向老子吐槽這個孔子這個人不咋樣,還看不起殘疾(孔子話語上沒有歧視,但其實從一開始就不把殘疾人當正常人看),並嘆息道:“我若是身體上的殘疾,那孔子就是思想上的殘疾。”

又如

《莊子。應帝王》中:陽子居見老聃,曰:“有人於此,向疾強梁,物徹疏明,學道不倦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於聖人也,胥易技系,勞形 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來田,猨狙之便執嫠之狗來藉。如是者,可 比明王乎?”陽子居蹴然曰:“敢問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 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測,而遊於無有者也。”

這章是陽子居問老子一個勤勞能幹,思維邏輯都很明智,學道不倦的人可以和明君相比嗎?

《莊子。在宥》崔瞿問於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老聃曰:“女慎,無 攖人心。人心排下而進上,上下囚殺,淖約柔乎剛強,廉劌雕琢,其 熱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其居也,淵而靜 ;其動也,縣而天。僨驕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昔者黃帝始以仁 義攖人之心,堯、舜於是乎股無胈,脛無毛,以養天下之形。愁其五 藏以為仁義,矜其血氣以規法度。然猶有不勝也。堯於是放囗調節讙 兜於崇山,投三苗於三峗,流共工於幽都,此不勝天下也。夫施及三 王而天下大駭矣。下有桀、蹠,上有曾、史,而儒墨畢起。於是乎喜 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誕信相譏,而天下衰矣;大德不同, 而性命爛漫矣;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於是乎斤鋸制焉,繩墨殺 焉,椎鑿決焉。天下脊脊大亂,罪在攖人心。故賢者伏處大山嵁巖之 下,而萬乘之君憂慄乎廟堂之上。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 ,形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離跂攘臂乎桎梏之間。意,甚矣哉!其 無愧而不知恥也甚矣!吾未知聖知之不為桁楊椄槢也,仁義之不為桎 梏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為桀、蹠嚆矢也!故曰:絕聖棄知,而天 下大治。

崔瞿請教老子,如何在不管制天下的情況下,讓天下變的更好?

以上略抄三條,至於外篇當中還有很多老子的戲份,就不一一復說。

再回到原題,《莊子》其實本身引用道德經的地方也非常的多,據專門人統計有122條之多,我以下簡單列舉幾條出來。

《莊子。胠篋》故曰:“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引《老子》三十六章)

《莊子。胠篋》:“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若此之時,則至治矣。”(引《老子》八十章)

《莊子。達生》:“茫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是謂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引《老子》十章)

《莊子。知北遊》:“故曰: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也。”(引《老子》四十八章)

再回到原題,如果我們認真的閱讀思考《莊子》,也會發現《莊子》這本書其實也可以用老子解讀,如莊子齊物論就是老子說的玄同;莊子說的聖人不死,大道不止本身也是闡述老子說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的觀點;莊子說的至人用心若鏡,實則為老子說的:滌除玄覽(以道為鏡),能無疵乎!;莊子說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實則是老子說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可以說莊子其實一生都在實行老子的道,他不與惠子在廟堂中爭宰相位子,是因為老子說的:無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他甘願一生貧窮,比自己作自由的烏龜,是因為老子說的: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但他同時又可以和高高在上的惠子等人打交道,這是老子說的:和光同塵。

莊子就好比老子說的穿著布衣卻身上揣著美玉的聖人(道德經: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他明白自己為什麼而來,也曉得自己為什麼而去,他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所以他不厭生亦不懼死,生死在他看來如一晝一夜,萬物在他看來不比一葉多,時光在他看來彭祖不比夭嬰更壽,空間在他看來泰山不比秋毫還廣。

故彼可以為朝菌瞬華之短,亦可為木椿騫林之長,此中玄同何人能知?故老子云:知我者稀。莊子亦如是也。

不如任他與他的鯤鵬逍遙於北冥之上,任他與他的蝴蝶齊物於大夢中,任他與他的魚兒相忘於江湖之遠吧。

有云:不與人爭一時,但與人爭萬古。莊子不爭什麼,老子也不爭什麼,因此他們的書籍可以流傳萬古,被無數賢哲讚頌,成為無數人的精神糧食。

因此你說的誰高誰低,本身就違反了道家不爭的理念。

只是這裡必須還要提到一點,老子為道家之祖,莊子為道家之宗,我們看文子,列子,楊子,莊子,亢桑子,子華子等書都會發現老子的思想,甚至可以說道家諸子的學問都是從老子這個根源而出發。

因此老子的影響力還是比莊子大的。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簡學話題2020-02-28 21:08:44

道家始祖只老子一人,莊子雖是道家文化主要代表之一,卻從沒有被設定為道家先祖,建議查實資訊源。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錢自湧2020-02-28 20:35:45

關於比較老莊思想異同這個方面,還是要著眼於道家本身的特點來看。

首先從先秦諸子起源的問題來說,諸子的思想最開始出現的是儒家,然後是墨家,道家和法家。這四家直接針對當時周文發展到春秋時代出現疲敝這一問題而出現的。儒家推崇周禮,開闢價值之源,建立道德主體,所謂: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論語 · 八佾》 墨家否定親親尊尊,對周文秉持著一種否定的態度,主張節用、節葬、非樂,偏功利主義。法家更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應當時社會現象而出現的一群實用家,變革家。

而道家也處在這種大環境之下,並不可能不受影響。人說,察事變莫過於道,道家人物對時局的事變看的很清楚,而當時的社會狀況是周文疲敝,周禮已經不能起到本來‘立人’的作用了,那些禮樂典章制度成了一種外在的空架子,貴族早已頹廢墮落,周禮失去根本變成了一種形式。 這種形式化的東西就是道家所謂的‘有為’,有為即是造作,所以老子針對這個提出‘無為’。反對矯揉造作,反對違背自然,【這個自然並非自然世界,下文解釋】而老子的這種‘無為’蘊含著自然,那麼這個自然指的是什麼,就是自由自在,無所依靠,精神獨立的一種境界。老子講無為,莊子講逍遙,其實都是反對有為,反對造作。所以說在人生的問題上,生命的意義之上,老莊的態度都是一樣的,就是反對把人生落在虛偽的不自在上。

然後,再透過‘無為’這個含義來了解‘無’,把‘無為’普遍化,提到‘無’之上。無為反對的是什麼呢?首先是最底層的生物的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老子。 道篇》(第十二章) ,然後是喜怒無常的心裡情緒,再往上就是意念上的造作,道家在這裡講無,就是要化去人思維中的固定形式,或者可以說是一孔之見,道家的特點也在這裡,他致虛極 ,守靜篤(第十六章)處在一種'不發之發'的狀態下,是反對存在層面的概念化。他要把這個形式化開,舉個例子,倚天屠龍記裡邊,張三丰將太極劍演示給張無忌,問張無忌看清楚沒有,又問他忘掉沒有,張無忌想了想,說忘了一大半了;接著張三丰又表演了一遍,和前次完全不同,又問張無忌忘記了沒有,他說還有三招沒忘;直到最後張無忌說全忘記了。張三丰道:“不壞,不壞!忘的真快。太極劍是並沒有招式的,就像道家的普遍性一樣變通無礙,切不可拘束住,特別是思想上的桎梏是很嚴重的。

由此,‘無’作為一個動詞看,就是否定前面的三層,否定之後的無就成了一種境界。這種境界的‘無’可以看作是一個名詞。這種境界可以用來解釋‘無名天地之始’(第一章),那麼後邊還有一句,‘有名萬物之母’(第一章),‘有’也是不可缺少的。

那麼‘有’,如何來理解呢?首先,道家將‘無’視一種虛的心境,而透過‘無限妙用’來證明或者解釋‘無’的存在,妙用無方,用無限的妙用來應付無限的世界和無限的可能性,而這種無限妙用是要依靠‘有’來實現的: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檄(第一章)這個檄就是端倪,一個聯絡‘無’和‘有’的橋樑,而天下萬物生於有(四十章)‘有’可以直接與‘萬物’接壤。但是不能固定住一個方向,否則就變成了‘利’,就違背了虛靜的心境。所以這個‘有’是作用層面的上的意義,它可以顯示出無的境界,顯示出‘無’這個本,所以無為連著無不為,即是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四十章),這裡邊有一個圓環,有和無總是互相轉化的,無有檄向性,有端倪,用有發出來,發出之後再回到無,否則就變成利,變不成一個迴圈了,於是有而不有就是無,無而不無就是有,這個迴圈就是玄,是道家的思維方式。而有,無,和把有無合一化圓的玄,就構成了道。道家的本源思想都不能脫離這個,不規定原理卻又把原理包含其中,最具有一種邏輯上的普遍性,所以我們說道家是最具有哲學意味的。

那麼關於道家的思想,關於老莊的異同,有人說老子是偏向政治性,莊子則是追求自身的逍遙無礙,我是這樣理解的,老子的思想緣起前文已經說過了,是針對周文疲敝這一現象而發的,針對當時諸侯國不再安於周王朝的統治這一歷史背景之下,老子提出的小國寡民其實是希望恢復當時周王朝分封制度,畢竟時代是有侷限性的。現在我們當代人妄自菲薄的下了老子是愚民政策這一結論是不公平的。老子的思想起於政治但早已超越政治,正如前文所說,這種境界上的普遍性才是老子思想閃爍著光輝的地方。莊子所處的戰國可以說是徹底的諸侯混戰兼併戰爭了,莊子只是把這種普遍性,這種無為自然的境界用自身的逍遙無待來表現出來。本質上都是相同的,只是無的落腳點不同,有時代的因素也有個人的因素,因此他們的不同也是落實點不同而已。

中國哲學都是實踐意義上的哲學,哲學意義的實踐即是工夫.道德經中代表工夫的就是致虛極 ,守靜篤(十六章)萬物虛一守靜,‘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其根曰靜,是謂覆命’(十六章)心境平和下來,不躁動,物歸其根,人歸其命,也是逍遙遊裡莊子追求的境界,逍遙齊物不就是萬物各在其位,各守其性的境界麼,由此可見莊子的許多思想已經包含在老子的教理之中,只不過無的檄向性有所差別,側重點有所不同罷了。

注:本文主要參考牟宗三老師《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的特質》《才性與玄理》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沐春文漢2020-02-28 22:15:25

莊子老子都是道家的名人,莊子老子並稱老莊。莊子事實就是老子的徒弟,莊子崇拜老子。老子是道家之祖,莊子是道家之宗。老子影響力還是大於莊子的。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蘭州飛馬2020-02-28 23:11:43

一棵樹上結的碩果!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夢蝶也逍遙2020-02-28 22:26:16

從道家學派來看

他倆都是偉大的哲學家

也經常被相提並論

但沒有並稱道家之祖這個說法

即使是從道教來看

老子是道祖

莊子是南華真人

也沒有並稱道家之祖的說法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香菜就是芫荽2020-02-28 21:35:00

老子和莊子分別代表了道家思想的兩個派別,這兩個派別分別根據道家思想發展出自己的哲學觀念,或者說老子和莊子的哲學觀念合在一起才構成了道家文化。以老子為代表的思想追求天下大治,對國家和軍事等方面有自己出世的態度,期望依靠自己的學說干預政治。

而莊子整個就是由出世思想構成的哲學觀,追求個人心靈的自由和思想上的無拘無束,對國家的經濟政治和軍事方面根本就沒有自己的追求。由於兩個人的思想各具特點,由同樣深邃,同樣被人矚目,所以現在一提到道家思想就是老子和莊子。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雅蘭星空22020-02-28 21:50:29

老子與莊子俱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被認為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莊子則是道家學說的集大成者,並在老子的理論上有所引申和創新。其二人在歷史上並稱為“老莊”。而一般人們則以“老莊之學”或是“老莊之術”代指道家學說。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雸夜青藜2020-02-29 04:37:09

莊子多虛。有些脫離了道的本質精神。我認為他夠不上道家之祖之說。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醜午子2020-02-29 10:58:27

中國唯獨的哲學家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帝俊後代老天門生之上古外星丹道煉養家2020-02-29 08:03:31

謝邀!

華夏大道分兩系,一派炎帝,一派黃帝,到了春秋時期大道雖然大部分隱沒,但老子聖人又發掘出了一部分而寫下德道經,而莊子也學了不少,老子與莊子思想算是比較接近,但莊子之學還是比不上老子之學,莊子太重視坐忘了,故與上古大道大不同了!但老子聖人比較接近上古大道些!應該如此吧!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爽爽的大跟班2020-02-28 20:47:34

莊子在哲學思想上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觀點,使道家真正成為一個學派,他自己也成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莊子的才學不可小視,然而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漁父》《盜蹠》《胠篋》等篇,都是用來辨明老子的主張的。他把“貴生”“為我”引向“達生”“忘我”,歸結為天然的“道”“我”合一。

莊子認為,“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莊子·讓王》說,大道的真髓、精華用以修身,它的餘緒用以治理國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莊子·秋水》又說,不要為了人工而毀滅天然,不要為了世故去毀滅性命,不要為了貪得去身殉名利,謹守天道而不離失,這就是返璞歸真。他認為,“道”是無限的、“自本子根”、“無所不在”的,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氣耳”和“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辨證法因素。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照莊子的邏輯,道是無分別、無界的混沌,因而它不是理性的物件:“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素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一方面,道是真實存在的,所謂“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所以道是有;另一方面,道又不同於具體之存在,它“無為無形”,因而道又是無。但它不是虛空之無,而是涵蓋了萬有的無。所以道既派生了萬物,又不滯於萬物中,表現出超越性與內在性的統一。由此也決定了人對道的認識既不能是簡單的經驗認識,也不能是理性的邏輯推理,而必須是物我、主客為一的內在觀照,即超驗的形上學的觀照。莊子曾說:“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這裡的至知,就是從知進入到不知的渾池的能觀照一切的知識境界。道由於其不可言說性和無限性,對道的體認實際上就是超越理性的直覺認知過程。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使用者魯峻豪2020-02-28 22:35:36

按道家的說法,老子和莊子都是道家的得道高人,莊子得道後著《逍遙遊》,老子得道後著《道德經》,兩部著作都是道家的經典。老子和莊子同為道家的三清之一,換言之,二者俱為道家修行最高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