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是什麼道理?快樂陽光nh2020-06-03 00:17:49

伯夷叔齊所屬的孤竹國,是殷商的一個封國。他們當然不願看到宗主國被滅,所以叩馬而諫。

武王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是什麼道理?堰風來襲2020-06-02 16:06:44

叩馬而諫的故事出現在《史記-伯夷列傳》中,其中有一段被儒家視為經典範文的言論:““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原來當時伯夷叔齊投奔周人時,剛好周文王駕崩,為了儘快完成文王遺願及天下人心所望,未過喪期周武王便在姜太公的輔佐下整軍經武,準備興師動眾討伐殷紂。

兄弟倆本是奔著周人的仁義來的,見到這副場景,反差太大,也是忍不住了,正兒八經的對武王說:“父死不葬,卻急著動刀兵去征伐,這是孝嗎?作為臣子去討伐君王,這是仁嗎?”言外之意責備周武王不仁不孝不忠。為此伯夷叔齊差點遭來殺身之禍,幸虧姜太公出面調和,他說了句被儒家奉為千古墨繩的言論:他們是講仁義的啊,怎麼能殺呢?

武王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是什麼道理?

現在我們來回答上面的問題,首先伯夷叔齊叩馬而諫阻止武王伐紂並不是出於自己是來自殷商後裔維護商王朝的目的,也不是因為有其它的解決之道。他們冒死而諫更多來自一腔本義,即本性使然,這也是後世儒家倍為推崇的最大因素。因為他們的言行賦予了人性的最高道德準則,這在當時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儘管紂王暴虐,人人得而誅之,天下都認同武王伐紂的正義之舉,但伯夷叔齊卻認為人性的品德跟受體是否正邪不存在對應關係,即使君王無道,作為臣子也得服從,這才是臣子的本份,也是孔子經常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這也正是後世儒家學說被封建帝王大力推崇的關健所在。

武王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是什麼道理?

本人十分懷疑伯夷叔齊故事的真實性,無論是兄弟讓國、還是拒食周粟、絕食而亡都非常符合儒家要義,就好像為儒家量身訂做似的,沒有一點破綻,而沒有破綻便是破綻。

武王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是什麼道理?骷髏棺材閻王墳2020-05-22 02:48:12

就是愚忠,本身二人就是不忠不義不孝不仁的典型小人一個,過去封建社會君主為了控制人心就時常會拿二人為榜樣,在現在人眼裡這兩人就是十足小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