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讀歷史觀人心2017-12-31 18:50:54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議論紛紛,觀念無外乎以下幾個:

本是君王毅力。

長平一戰坑殺40萬是任何一個將領都無法做出的決議計劃,非君王毅力不可為。

這場戰爭之後,秦國再次出動軍隊攻擊邯鄲,白起堅決對立秦王出兵,並且清晰表示決不掛帥出征。即使秦王親身指令,范雎親身動員,白起照樣不給體面。白起只是戰爭的執行者,是個背鍋的。

出於一己私益。

白起擒殺趙括,攻擊邯鄲,趙國一亡,秦就可以稱帝,白起也將封為三公。秦軍的戰功是以人頭來記的,你殺的人越多軍功越大,受封也越多。據史書記載有兩個秦軍去追殺一個敵人,終究這個人頭不知道算誰的頭上了。其間一個秦軍戰士就把別的一個戰士給殺了,這樣他就得了兩個人頭,你想想這四十萬個人頭那是多大的軍功,就說不算在白起的頭上算在他的部下身上也是很好的福利。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對實際的考量。

這四十萬個大老爺們(不必想必定都是男壯丁),吃起飯來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他們正是由於不想捱餓才屈服的。但實際卻是秦國沒有那麼多的糧食來分給趙國的降卒吃。我們想想,一旦秦國不能提供吃的給他們,這四十萬人會有什麼反響?而一旦安慰不了趙國降卒的心情,估量秦國好不容易打來的勝仗就會落入萬劫不復的地步。所以,作為主將的白起只能挑選“詐而盡坑之”。

戰略上的佈局。

在長平,儘管趙國打了敗仗,但這個國家還在,並沒有消亡。而白起單單打贏長平之戰並沒有完成任務,他的終究意圖是為了滅趙。所以他想出了一個頗為驚駭的戰術,那就是讓驚駭延伸趙國。我們可能都知道,白起並沒有殺光所有的趙國降卒,他還留了二百多個未成年人回去報信。真可謂“殺人誅心”!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迄今為止,經考證,在長平等地共發現450多個與長平之戰相關的地名或村莊,如趙莊村,縣誌記載長平大戰後此地一度成為廢墟,趙括身後,當地老百姓將趙括屍身偷回,葬於村北的二仙嶺上,為使子孫後代不忘趙國,遂將此地改名為趙莊。再如谷口村,相傳是白起坑殺趙軍最多的當地,這兒曾發掘發現了大量趙國戰士遺骸,因而,谷口村又叫殺谷、哭谷、省冤谷。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這些遺址中,最為著名的無疑是骷髏山與骷髏王廟。史書記載,唐玄宗李隆基曾巡遊至此,見白骨遍野,頭顱成山,情形觸目驚心,遂將此地命名為骷髏山,在山旁建築骷髏王廟,“擇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髏大王”。現骷髏王廟為清代遺構,廟內塑有趙括夫婦像。

明代詩人於達真曾在此賦詩一首,寫出了唐玄宗的震動,也寫出了白居易、陳子昂、朱元璋等人巡遊此地後的心聲:“此地由來是戰場,平沙漠漠野蒼蒼。恆多風雨幽魂泣,如在英靈古廟荒。趙將空餘千載恨,秦兵何意再傳亡?竟然詞宇勞瞻拜,不信骷髏亦有王。”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歷史雜貨鋪2018-07-05 11:30:25

在坑殺四十萬趙軍之前,各國之間作戰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殺降卒。因為有這個規矩,各國之間作戰,在明知打不過的時候,直接投降就行,投降之後這些士兵可以回去,雖說城池被敵國搶了去,可是卻儲存了有生力量。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這會造成什麼局面呢?仗打個不停,這些降兵回國之後,繼續穿起盔甲,拿起武器,又是一條好漢,過幾天又出現在了戰場之上,那這個仗打到什麼時候才算完?當時的人太講規矩了,打仗都要講究這麼多,可是呢要想真的滅掉一個國家,一定要將其有生力量完全消滅,當時沒人敢第一個去殺俘虜,罵名太大。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白起自然知道殺俘虜的好處,也有一種說法是範睢向秦昭襄王給出攻地攻人的建議,如果將這些俘虜全部放回去的話,那麼就給了敵國休養生息的機會,而白起是想將這些人放回去的,秦昭襄王才用了範睢的建議,命令白起坑殺俘虜。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想要乘勢滅趙,並且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唯一的好辦法就是坑殺俘虜,直接將趙打的沒有辦法繼續作戰,歷史中長平之戰,雙方可謂是傾全國之力去打這場仗,趙國在當時是唯一可以與秦抗衡的一個大國,這次戰鬥秦國取得了勝利,如果不將這些人消滅乾淨,時機轉瞬即逝,這些降兵回去之後,秦國想滅趙國就不那麼容易了,魏楚援軍到了戰爭勝負就難說了,如果僅從兵力來看的話,秦國絕對打不過這三國聯軍。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還有一個問題,長平之戰打了三年之久,雙方國力銳減,糧食已經不夠用了,沒有多餘的糧食給這些降兵吃,如果放回去,他們又可以繼續作戰,給秦國帶來很大的麻煩,殺了才是唯一的好辦法。當然殺降卒也是有負面效應的,那就是剩下的國家看到這種情況,在下次戰爭中肯定會拼死抵抗,因為他們知道降也是死不如拼死一戰。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歷史研習社2017-12-28 11:37:52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結束,趙軍主將趙括被殺,四十萬趙軍向秦軍主將白起投降。白起接受了趙軍的投降,不過卻在趙軍投降後下達了一個慘無人道的命令,將四十萬趙軍全部坑殺。為何白起要做出如此殘忍的決定,將這四十萬已經解除武裝的趙軍全部殺死?其實,不是白起滅絕人性蓄意想殺這些人,而是現實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殺死這四十萬人。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首先,就算不殺死這四十萬趙軍,白起也斷然不會將他們放回趙國,因為這無異於放虎歸山。四十萬的軍隊,也許比不上後世那動輒上百萬的大軍,但是放在戰國時代,四十萬幾乎已經是一個諸侯國全部的兵力。如果,將這四十萬趙軍放回趙國,他們在兩到三年後又會重新成為趙國計程車兵與秦國為敵。因此,為了削弱趙國的實力,這四十萬人是絕對不可能被放回趙國。之後的歷史也證明了這這四十萬人的重要性,趙國在失去這四十萬軍隊後便一蹶不振,再也無力同秦國抗衡。要不是因為長平之戰後,趙國上下男女老少的同仇敵愾,加之魏國的友情救助,趙國早就在一年後(前259年—前257年)的邯鄲保衛戰中亡國了。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既然不能把這四十萬趙軍放回趙國,那把他們統統押回秦國當苦力總行了吧。答案也是不行,因為一旦選擇將這四十萬人押解回秦國,就會破壞秦國的既定戰略。長平之戰中秦趙兩國都亮出了自己的家底,這四十萬趙軍,幾乎就是趙國全部的家當了。如今這四十萬趙軍已全部投降,趙國國內不僅士氣低落而且軍隊空虛,秦軍只要乘勝追擊,便可一舉攻克趙都邯鄲,滅亡趙國。如果要將這些趙軍全部押解回國,為保證押解途中他們不會譁變反抗,至少需要二十萬的秦軍陪同看管。此時,前線的秦軍也不過四十餘萬,抽出二十萬押解趙軍等於拿掉了秦軍一半的軍隊,少了這麼多軍隊,白起自然也就無法實現其乘勝攻拔趙都邯鄲的戰略意圖。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同時,長平之戰總共打了三年,與其說是前線戰士的廝殺,不如說是秦、趙兩國國力的大比拼。戰爭打到最後,不僅是趙軍沒了糧食,要吃戰馬、吃死人,連秦軍自己都沒什麼餘糧了。秦軍自己都吃不飽,現在又多出了這四十萬張嘴,秦軍拿什麼來養活他們。再者,趙軍雖然投降成了降卒,可是無數秦軍的親人、朋友都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被趙軍殺死,他們怎麼能不痛恨趙軍。況且戰爭中,士兵出於報復心態,虐待戰俘乃至殺死戰俘的事例更比比皆是。是故,作為統帥的白起如果真的善待這四十萬趙軍,恐怕也不好像向殺紅眼的秦軍兄弟們交代吧。

因此,不是白起嗜血好殺,而是白起在衡量了戰略部署、糧食狀況乃至秦軍士卒心態後,不得不對這四十萬降卒痛下殺手。

參考資料:

劉向:《戰國策》,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大哥說2018-01-26 12:57:15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秦軍為什麼要坑殺趙軍四十萬,這要從當時的生產力說起。戰國時期生產力大大提高,養活的人口也多了,所以坑殺投降的俘虜時有發生,後來的項羽也幹過這事。但如果是西周,或者春秋時期,那時候的戰爭多半是擺擺陣勢,雙方看看誰的氣勢高,統帥單槍匹馬單挑幾下,誰贏了就算那一方贏了,為什麼要這樣,因為那時候人口稀少啊,都死了,誰來種地,沒人要那麼多地幹什麼。所以秦軍坑殺趙軍,是因為當時的人口多了,殺了那麼多人還會有人來種地。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史話海說2018-01-17 16:30:24

長平之戰,其慘烈程度放眼於整個人類歷史也是無與倫比的,最為慘絕人寰的是秦將白起悍然將40萬趙國降卒一舉坑殺。是白起嗜殺嗎?可能有這因素,但更多的可能是不得已。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長平之戰,看似秦趙為爭奪上黨地區才引發的,但上黨地區關係著秦國東進戰略的成敗更是趙國的肘腋之患,雙方不約而同壓上了全部國力,相當於一次國運之戰。這就決定了40萬降卒無論如何是不會放回趙國的,否則趙國馬上就可以捲土重來對秦國佔領的上黨地區進行軍事威逼。這是其一。

第二,看管這40萬降卒難度極大,在冷兵器時代,持械士兵對於徒手有組織軍人的威懾力與火器時代比差距極大,白起將不得不分出大師兵力來彈壓降卒。而一旦降卒起事,將對秦兵造成極大壓力和困擾,一旦引發營嘯,將一發不可收拾。尤其是40萬降卒中的中基層軍官的鑑別也十分困難與繁瑣。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面,大概還是後勤壓力。秦國國力雖然遠勝趙國,但畢竟勞軍遠徙,其後勤線漫長,這導致的後果就是軍糧器械運輸和路途損耗,再加上此戰曠日持久,秦國的後勤部門估計也是苦不堪言。而俘虜了40萬趙軍後,秦軍的後勤壓力無疑加倍。殺神白起估計也是考慮到這點,才悍然下達了屠殺的命令。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中孚鑑2018-01-20 16:03:13

當時形式造成的。

長平之戰後,雙雙都投入幾十萬的兵力。最終秦國勝出了。

長平之戰之前,戰國七雄,可以說秦國是傲視群雄。而趙國進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變法以來,又經過趙文王的開明,使趙國的國力一撅而起,是唯一能和秦國相抗衡的。

長平之戰之時,雙方的兵力也不斷增加,直到加到百萬之多。而此時戰爭不僅是軍事上的較量,同時進行的還有文人方面的。

趙國聯合山東諸國想以合縱之術,來壓制秦國,而秦國則以連橫之術來對付。此時秦國兵強,趙國剽悍。國力都很強。

基於這個原因,山東諸國都不敢輕舉妄動,不敢隨便的接受合縱或者連橫的策略。因為他們怕,如果同意趙國合縱抗擊秦國,但到時如果趙國輸了,秦國一定會抱負自己。同意如果同意秦國連橫,如果趙國勝了,趙國同樣也會抱負自己的。所以他們最後都是隔岸觀火。

最後就只剩秦趙的較量。長平前期和中期,秦主將白起,趙主將廉頗。可是說是相持階段,各有勝負,因為兩人都是名將,白起善於攻城,但廉頗長於守城。

相持不下之下,秦國使用反間計,使趙國內部不信任廉頗,以至於到長平之戰關鍵時候,臨陣換將,換了沒有經過戰陣,卻讀過很多兵書的趙括。由於缺少經驗,最終的結果,趙國失敗。趙軍幾十萬投降。

而秦國接受幾十萬降兵,而安治的問題,卻是一個及大的問題。

如果收編趙軍,但當時風氣,都是精忠報國,何況又是幾十萬的降兵,一旦在戰場譁變,那是很大的危險。

如果放其回趙國,趙國雖然失去這幾十萬,受了元氣,但國內還是可以在建立起新軍隊的,但如果這幾十萬歸國,無疑是給趙國一個生力軍。同樣會給秦國帶來危險。

最後只能坑殺,才能解除那樣的隱患。

雖然慘無人道,卻是戰爭的殘酷,和利益的結果。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歷史風暴2018-01-19 13:42:23

到戰國後期,能夠與秦國正面對抗的國家只剩下了趙國。趙國在防備北方匈奴人的時候,仍然可以調動數十萬精銳與秦軍大戰,可見趙國軍事力量之強大。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在長平之戰前,秦國和趙國的幾次大戰互有勝負,但是明顯趙軍佔據了上風。尤其是長平之戰前,趙奢率大軍擊敗秦軍取得上黨的控制權後,更是讓秦國銳氣大挫!讓列國士氣為之一振!

所以,想要統一中國,就必須殲滅趙軍主力,大量殺傷其有生力量,讓趙國失去與秦軍對抗的資本。同時也有震懾各諸侯國的作用!

在這一背景下,長平之戰打響了!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這場戰爭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趙軍指揮官是廉頗,秦軍指揮官是王齕,趙軍與秦軍在長平形成了相持局面,雙方都付出了重大的傷亡。

第二階段是趙括對白起,結果是趙軍主力中計被圍,46天后趙軍投降秦軍,戰爭結束!

到這裡,秦國已經完成了戰略目標:殲滅趙軍主力!

這時趙軍的人數應該不是40萬,而是十幾萬!

在圍困期間,趙軍斷糧數十天,已經到了人相食的程度。想象一下這46天趙軍是怎麼度過的,沒有糧食,他們只能以同袍的肉為食。46天時間1個人足以吃掉另一個人了。所以,不需要作戰,有一半人是被自己人吃掉了。再加上趙軍在圍困期間多次突圍,肯定也會被大量殺傷。所以,到趙軍投降的時候,數量應該也就10幾萬人。

而秦軍在戰爭中也損失慘重,所以這時候應該沒有後勤方面的壓力!

那麼,為什麼要痛下殺手將趙軍俘虜坑殺呢?

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白起發現沒辦法安置這些俘虜!

放走,肯定不可能,放虎歸山會讓長平之戰失去了意義!

編入秦軍,也不行,作為敵國降兵,他們的忠誠度是個問題!

作為刑徒參與國家建設,更不行,秦軍精銳一直在邊境作戰。國內都是老弱,他們根本壓不住這些百戰餘生的俘虜!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們殺掉!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星山視覺2018-01-26 12:56:24

謝邀!為什麼坑殺?有兩點,第一是秦國養不起這麼多俘虜。第二,為防止趙國捲土重來

我們來分析第一點,秦趙三年的長平之戰,舉世罕見,雙方投入的兵力之多,涉及的戰場之大在整個中國古代史都是罕見的。秦趙死敵浴血奮戰,雙方皆舉國之力在對抗。在這種背景下,秦國終於勝利了,但是國庫也損耗了十之七八,從長平之戰後秦國努力復甦經濟,發展人口沒有再去攻伐其餘六國就可以看出,秦國差點被趙國耗死。所以如果接受這四十萬趙軍,秦國將士就要餓肚子,這顯然不符合當時的國情,秦王也不允許這麼做。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第二點,秦趙同源,皆是百戰之軍,以一敵十的銳士,這四十萬生力軍如果回到趙國,那麼趙國依然擁有與秦國分庭抗禮的本錢,秦國當然不允許這種情況出現,但是秦王又不能明說,他也怕被天下人唾罵,被後人唾罵,所以就把決定權交給了赫赫武安君白起,白起也明白這些,所以只能頂著千古罵名坑殺四十萬趙軍。

後來白起也自裁了,堂堂大秦戰神,一代將星轟然隕落,可悲可嘆!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眯眯眼看到你2017-12-28 19:11:47

長平之戰,秦坑殺趙四十萬。這種說法不夠全面。真正坑殺的只怕只有一半二十萬多左右。還有二十多萬戰場陣亡。

如果你是秦國,你和趙國炸金花。好不容易,拼了家底,跟了好幾把,你贏了,難道你還把錢還給他。說不能這樣幹,不地道嗎?

秦趙長平之戰看著是上黨之爭,其實是霸主統一之爭。趙國爭的是地,而秦國爭的統一戰國的氣勢和臉面。秦國勝利了,從最終目的來講,必須殺掉已經投降了的趙軍。當時,趙軍是唯一能抵擋或者說能正面槓甚至打敗秦軍的軍隊了。你說殺不殺。必須殺了。殺了省事情。不殺,回去之後再拿起刀劍,騎上戰馬也許又是一次長平之戰,可能結果都不一樣。要知道秦國是傾全國之力才取得勝利。秦國也害怕這樣的大戰。輸贏是一回事,對國家也是沉重的負擔。

第二個這也是當時秦國的一種戰略思想吧。當時,秦國只能說是最強國,尚且不具備統一的軍力和國力。那就增強自己的同時,削弱敵人。消耗敵人有生力量。能殺一點是一點。多殺為子孫後代省事。

第三個,就是秦國可能真的養不起多餘的降兵了。本身養自己都是砸鍋賣鐵才剛剛好。還養和自己死磕的敵人。

總的來講,殺了提前統一的步伐。不殺誤國誤己。必殺無疑。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西鳳小兵2018-02-06 15:02:54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石頭剪刀布0782018-06-30 20:21:28

長平之戰,是周赧王五十三年到五十五年,戰國中期兩個最強實力的國家秦國與趙國在趙國的長平一帶發生的一次舉世矚目的大戰,最後以秦國戰勝趙國,並且坑殺了趙國的二十多萬降兵而結束。此戰過後趙國一蹶不振,綜合國力大降實力大不如前,已經不能與秦國抗衡。本來此戰過後,秦將白起想一鼓作氣,攻佔邯鄲,一舉滅掉趙國,但是秦王聽信了範睢的話,沒有同意。在這之後又不顧白起的建議,在時機不對的情況下又發兵攻趙,最終戰敗,推遲了秦統一六國的步伐。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本來是秦國攻打韓國,上黨郡守馮亭將上黨獻給趙國,從而禍水東引,讓秦國將矛頭對準了趙國,戰爭初期趙國認命廉頗為將。廉頗依靠有利地形固守不出。後來秦國使用反間計,讓趙王用趙括替換廉頗。而趙括主動向秦軍發起進攻,但是敗給了白起。最終趙軍戰死20多萬,餘下投降了20多萬,也被白起坑殺,最後只剩200多名年紀尚小計程車兵回趙。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看起來白起坑殺20多萬降兵有點太過冷血和殘忍,但是從戰爭的角度出發白起這是深謀遠慮的做法。一,經此一戰秦國雖然戰勝,但是戰爭時間太長,消耗太大,已經沒有那麼多的糧食來餵養這些降兵。二,如果將這些人放回去的話,那麼很快就會成秦國大敵,雖然是降兵但是戰力猶存。三,即使將這些人都貶為奴僕,也不能保證能夠真正讓這些人屈服,當時的趙國民風彪悍,是不會輕易屈服於人的。四,如果將這些人都編入軍隊中無疑就是一顆定時炸彈,一旦爆發反叛,是秦國所不能接受和承受的。綜上所述,唯有將這些人殺掉,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一開始白起假意接受這些人的投降,並且好言安慰,使這些人放鬆了警惕,將這些人帶到了山谷之內進行了屠殺,血流成河。關於坑殺的人數,歷史上爭議很大。不管怎麼樣這麼些人被活生生屠殺,也是一場人間慘劇。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斗柄東指2018-01-25 00:42:23

精準回答:戰爭打完,白起計程車兵死亡人數超過趙括的人數。按照秦國當時的法令,打完仗後我方死亡人數遠遠高於敵方的,不核算軍功,就是說白起手下計程車兵們大家都白乾了一場……沒獎金。

你氣不氣?

只有敵人死亡人數高於我方,大家就會有獎金拿……“兄弟們,去,殺吧……”白起只能這樣做。

所以大家不要再猜了,沒有人天生喜歡殺人,只有關乎幾十萬兄弟們的利益的時候,才不得已而放縱秦軍開戒。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衛仁閔2018-01-26 16:25:22

謝邀,這個問題可大可小,往大了說引經據典,根據歷史軍隊習俗等等,往小出說我個人認為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是戰功,商鞅變法秦人以敵首計功。第二是弱趙,戰國末年六國抗秦以趙楚為甚,為了削弱趙國實力坑殺之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喵五先生2019-04-25 16:17:27

40萬人吃喝拉撒很麻煩,而且不方便管理,放了感覺又不划算,當時秦的目的就是滅六國統一天下,防止趙國捲土重來,所以最終心一橫還是殺了,這樣大大的削弱了趙國的力量,對於之後的併吞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秦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等說歷史2019-04-25 17:07:47

秦軍與趙軍的戰爭的起因是因為上黨郡。

上黨郡是三晉的咽喉,秦國得之,則可以扼住三晉的咽喉,所以秦趙兩國為了上黨郡的歸屬而發生了局部的攻防戰爭。

隨著戰爭的發展,逐漸上升為決定兩國命運的戰略性的戰役。兩國都是舉國之兵而想一戰定勝負。

趙國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軍力強盛,趙軍騎兵甲天下。可以出九原繞過函谷關直接進犯秦國腹地。秦國為了解決這一後患,必須拿下上黨,保持時刻對趙國的軍事威懾,使得趙國只能固守,而無進犯之力。

趙國為了穩固後方,據秦軍於國門之外,上黨郡也是必須拿下。才能無後顧之憂,西進秦國腹心之地。所以,兩國的統治者就舉全國兵力進行了一場戰略上的決戰。

此戰,由於秦軍的君主老成持重,穩健,趙王年紀輕,急於求成,中了秦朝的計謀,而於長平之戰失敗,趙軍四十萬大軍悉數被秦軍所俘虜。

那麼作為人口即是國力的象徵的戰國時代,為什麼秦軍不收趙軍這四十萬為自己所用,而一舉坑殺呢?要知道這四十萬趙卒皆是精銳士兵。

我分析原因有二個:

一是當時秦朝經過連年戰爭,國庫空虛,無力養活這四十萬人口,畢竟這是四十萬掌嘴,一天所耗費的錢糧就是天文數字。這時候的秦朝養活自己的軍隊都勉為其難。

二是這些趙軍都是趙國的精銳士兵,家業都在趙國,所以叛逃秦朝,為秦朝攻打趙國是不現實的。

綜上所述,秦朝為了一同天下,消滅六國。為了打擊敵國有生軍力,所以坑殺了趙國四十萬降卒。

也許有的會想到為什麼不讓趙國出財貨贖回這四十萬士兵。在我分析看來,當時秦朝有過這個想法,趙國也是有過。但是秦朝考慮的我估計的是得一時的利益,不如將這四十萬計程車兵坑殺的長久利益大,更符合秦朝一統天下步伐的利益。所以最終秦軍坑殺了趙軍四十萬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