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東北大木瓜2021-06-28 18:13:31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一個“取”字,使這首詩立馬悅動起來。

聽到,是說不管辛棄疾走到哪裡,也不管他此時此刻心情如何,耳朵裡灌滿了“呱呱呱”的青蛙鼓譟聲:“咳,煩不勝煩,噪聲也。”

而“聽取”就不然了,那是辛棄疾和好友談詩喝酒賞月後,心情無比愉悅。又興許是他寫了一首好詞,被譜上動聽美妙絕倫的曲子,而且被某大美人歌手唱出來,心情超好。特意出門行走於地頭田埂,尋找美妙的蛙聲,一個“取”就是刻意“尋”的意思。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

還有同樣著名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作者沒用“染”,也沒有用“吹”,更沒有用“拂”等字。一是都比較常用較俗,二是“綠”字一出,映入讀者眼簾的是一種顏色,更是勃勃生機景象。作者恰到好處地把“綠”字,既當了形容詞,又當了動詞來用。

總之,“取”與“綠”,兩個普通的文字,都被詩人們賦予“仙氣”,有了迷人的靈性。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潦草東君2021-05-18 12:45:48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而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他的妙處就在於化被動為主動。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

取,乃是自己動手去拿。到就是別人送到自己手上。

辛棄疾在這裡之所以“取”而不用道,正是為了體現出自己主動參與的精神。事實上也唯有主動去聽,才更能彰顯自己主動參與自然活動,更能體會聽蛙的樂趣。相反,如果是蛙聲主動送到耳邊,那誰又知道辛棄疾當時有沒有聽蛙的心情和趣味?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

事實上,我們在詩詞創作中,也需要活用一些詞語,來展現自己的情致,是“紅杏枝頭春意鬧”,如果沒有這個“鬧”字,未必會成為千古名句。這些屬於詩詞創作的技法範疇。如果不懂這類技巧,往往就是平鋪直敘,不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那自然也會讓讀者失去讀下去的興趣。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

作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當然深諳這一技巧,所以他的詞用詞都有其獨到之處。具體到這裡之所以用“取”而不用“到”,應該也是這個原因。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

同時,用“取”字,還更能體現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基於此,還有什麼理由去用“到”呢?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

圖源免費相簿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三秋樹老2021-05-18 21:21:10

謝邀。

這是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一句詞的後半句,整句是:“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個人淺見認為,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漫村遍野的稻花香撲入鼻中,沁人心脾。作者由稻花香聯想到豐收年景,鄉野的泥土的清香和田野裡一片的蛙聲,無不引起作者愉悅的心情。作者由稻花香再到駐足去聆聽那連片田野裡的蛙聲,所以用“聽取蛙聲一片”去寫。如果寫成聽到蛙聲一片,就是作者夜行黃沙道中,無意間聽到蛙聲一片,而不是由稻花香聯想到豐收年景,再去駐足主動聽取蛙聲一片,這蛙聲好似在為人們的豐收年景而歡唱著。

可見用“取”能正確表達作者夜行黃沙道中主動駐足聽蛙聲一片之意,而用“到”則不能表達此意。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

淺見理解,謝網友和讀者。圖片來自全網,侵刪。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舜子文學藝術2021-05-26 13:43:12

“聽取蛙聲一片”,是南宋詞人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詞中的一句。整首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描寫豐收的田園風光,字字透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了詞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其用“取”不用“到”之別,確有妙處。詞人不僅僅是夜行路過,聽到蟬鳴蛙聲。而是,刻意主動選取鄉村、田園豐收景象、稻花飄香的稻田,用格外舒暢的心情和善於捕捉美好事物景象的眼睛,使用大量生動具體的物象,一幅恬靜的美好生活畫卷躍然眼前。其“取”與“到”之別,愚見有三:

1。主動與被動;

2。選擇與接納;

3。刻意與無奈。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楊柳1232021-06-28 16:05:11

這應該是辛棄疾的詞句中的話,這“聽取蛙聲”與“聽到蛙聲”,雖只有一字之差,的確有珠妙之處。妙處就在於變被動為主動,變選擇為接納,“取”,乃是自己動手選擇去拿,“到”,是別人送給讓你接納。這充分體現了詩人在創作過程中主動參與,刻意體會聽蛙聲的樂趣,以及精與選詞添取意境的寫作精神。正是這種追求,成就了辛棄疾詩人的很多千古名句,使後人為之感嘆與激勵,鼓舞后人向他學習,他也成為後人的楷模。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老馮621357522021-05-17 22:11:19

一字之差,說明了情趣背反。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0o幸福一家o02021-05-17 23:21:45

弄詩言詞玩褶道,口中佳句出字繞。

蛙聲蟲鳴不可取,點睛一字超凡叫。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陳永金2021-05-25 15:34:14

妙在文言文與白話文的聲律效果。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0西風瘦馬02021-05-18 13:09:41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

聽到蛙聲一片,是正常敘事。聽取蛙聲一片,是詩。有一個回答說“一個表示主動,一個表示被動”這個說法可取。

“取”是已把蛙聲當物為先決條件,蛙聲如物詩人可取之,詩人何許人也!

文化之化乃道之所化,無道焉之如何化!

合格的詩人,一定得是合格的明道之人。

詩之為詩,只因其中含道,有宏道之功!

不含道之詩看文采,有道者道也不常用。

詩不能是思維邏輯混亂的展現,那些使人不知所云的“詩”,怎麼解釋也不是好詩!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

我寫的詩你看不懂,如果不是因為知識面的問題,那就是我有問題!詩中含典故容易讓人看不懂。除非知道詩中的典故。

詩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交流,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如果詩出現了理解困難,就是交流出了問題。不否認有高明的詩人,如果,讀者同樣高明仍看不懂……

聖賢言道之言很多人看不懂,言道看不懂有情可原,詩如果看不懂,很大可能問題出在作者身上!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

這首詩最後一句難理解。

得知道陳摶老祖曾經與趙匡胤下棋,為華山周圍百姓免去五年賦稅的故事。而今不需要陳摶贏棋免賦稅……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對還是趙對?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使用者鄉野居士2021-05-18 02:32:22

取有拿取、收取、吸取等意思。到為:看到聽到、拿到之意。在詩句: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一句中,用”取“字遠比用”到“字顯得對蛙聲的喜愛渴望,及聽了蛙聲的無比喜悅心情。更是對稻穀豐收的憧憬與希望。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行走在世間的音符2021-05-18 07:57:39

到,把聲音關在耳朵外邊,取,則把聲音入耳,入意,聲音與生命做了連結,合為一體。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有位好友2021-05-19 00:00:59

抖音上經常會看到許冠英唱《痴心願記取》。為什麼不叫《痴心願記住》或《痴心願記得》?沒有為什麼,那就是用詞習慣而已。這首詞也一樣,並非“聽取”比“聽到”更高明。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臨素2021-05-17 22:39:29

到,取 主動與被動之別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農眼看世界2021-05-20 13:01:24

聽取的取有收穫的意思,聽取是個愉悅享受的過程,聽到就平泛了,聽到的可能是噪音,表現不出作者當時喜悅的心情。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Id1094188022021-05-17 22:00:23

耳字旁的字,不更貼合聽字?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煙鎖樓臺2021-06-28 15:25:53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詩中是聽取而不是聽道,

這便是中國文字之妙用。簡而言之,

一: 聽到之意是聽覺入侵的感受,而聽取則是自我樂求的聽覺感受。

二: 對應上句“稻花香裡說豐年”中的“稻花香裡”是意識裡的嗅覺感受,而不是“稻花鄉里”。下句自然對應自我陶醉的聽覺感受。

三: 這兩句詩都是自我去感受的一種愉悅的意識形態。

所以,“聽取”二字高於“聽到”二字。文字之美在乎意會,而非單純的言傳。

謹此謬解一二,歡迎指正二三。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山上青松忠忠2021-05-26 09:39:34

取:爭取群聲的每一句發言,

聽:沒有物證,聲音入耳,真假無暇,

一個真實,一個道聽途說,妙:真實的求存者與虛度年華者的併託!給施物者以香火為妙!

為什麼是“聽取蛙聲一片”不是“聽到蛙聲一片”,一字之差,有什麼妙處?我是我55555555552021-05-17 22:46:49

為了表示褒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