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總體來說是競爭性文化,中華圈則講究和諧,那麼,哪一種文化更有利於科技的發展?亞歷山大大弟子2019-09-16 06:55:52

以這個“競爭性的西方文化和和諧性的中華”這個暫不清楚的結論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我先說我的觀點吧,它是:【競爭性的文化當然更有利於科技發展】,至於我為什麼這麼認為,咱繼續往下說。

1、大家都聽說過“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三教九流”這些個詞,懂點歷史的人肯定能想到這些詞是來自於春秋戰國這個中華文明茁壯成長的歷史時期。

在那個年代,諸侯割據、列國紛爭、大國混戰、小國交鋒、縱橫捭闔,好不熱鬧,持續500多年的國戰使得周室分封的數百個諸侯國消亡,列國統治者為救亡圖存採取各種可以富國強兵的手段進行變革,重用各類人才,激烈競爭之下便產生了諸如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孫子、荀子、莊周、管仲、蘇秦、張儀、呂不韋、韓非、李斯、鄒衍、鄧析、惠施、公孫龍、慎到、桓團、許行等等歷史名人,誕生了儒、法、道、墨、兵、陰陽、雜、名、縱橫、小說、農、商等等數千個思想流派,持續長達500多年的思想交鋒和論戰直接推動了中國進入比奴隸制更加先進的封建社會,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封建社會的國家,比西方早了將近700多年,為中華文明和科技持續領先西方1500多年提供了強大的生命力,這才有了中國古代輝煌的科技成就,西方科技直到15世紀左右才追平中國乃至16世紀之後的超越。

當然中國科技持續碾壓西方1500多年這個功勞僅僅憑藉春秋戰國催生的思想和科技是不夠的,接下來繼續說第二個激烈競爭的歷史時代。

2、第二個具有激烈競爭性的歷史時期大概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年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總體上是遠遠不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持續近400年的諸侯割據紛爭,落後的草原文明馬踏中原、大肆屠戮,重武輕文使得中華文明和科技持續倒退,直到肥水之戰得勝和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之後,中華文明才停止了倒退而重新步入恢復、發展和更進一步。

雖然往事不堪回首,但這一歷史時期也算是成就斐然,連年的戰爭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使中華文明第一次有了消極避世的思維,儒家式微,佛家、道家興起,波斯希臘文化也由此進入中國,數學(劉徽《九章算術》、祖沖之圓周率、大明曆)、地理學(裴秀《禹貢地域圖》)、書法(王羲之)、水利學(酈道元《水經注》)、文學(陶淵明、竹林七賢)、農學(賈思勰《齊民要術》)、道家(葛洪《抱朴子》)、旅行家(法顯)、繪畫(顧愷之《女史箴圖》)、藝術(敦煌壁畫、雲岡石窟、洛陽石窟)等等都有較大發展,為以後的隋唐科技文化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這些大發展稱不上,只能說是更進一步。

魏晉南北朝時期唯一不斷向前發展且輝煌的顯學是政治學,政權的不斷更迭使得統治者對於國家的實際掌控者士族頗為忌憚,不用國家不穩定,用了皇帝不自由,都對政權穩定性構成嚴重威脅,因此統治者絞盡腦汁的完善政治體制,從“九品中正制”到“科舉制”的誕生,官員選拔逐漸引入平民百姓以制衡貴族勢力,維持了相對公平的制度,這個考試選官制度領先世界1000年,並在中華大地施行至今,直接促成了復興中華文明在隋唐時期的興盛以及其後政權的極度穩定,直至清朝滅亡,而西方直到16世紀才開始仿照中國採用考試選官制度,現如今全世界仍然通行考試選官。

3、清末民國時期,也是激烈競爭的一個歷史大時代。清末國門大開,農民起義不斷,國家危亡,為救亡圖存,中國開始與世界接軌並與世界列國同步競爭,新鮮事物進入中國,各個仁人志士不斷在中國的土地上試驗著各自的救國理念,相互激烈競爭,直接促成了士農工商等360行對西方的追趕步伐,這一時期中國的誕生了文化、教育、政治、農業、工業、商業、軍工業等等自有史以來見過的所有新興行業,中外思想交鋒激烈,名人大家不斷誕生,雖然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時期,但並未能促成中華文明的再度復興,依然處於追趕期和模仿期,也依然落後於明清時期開始裂變的西方文明,但也並非全無作用,它仍然為中華文明覆興再度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時至今日中國仍在追趕中,也已經看到了再度復興的希望,這離不開近180年來所有先輩們的努力。若無變故,中華定能大興。

4、再說說西方,西方文明的興盛始於文藝復興,在這之後彷彿開掛了一樣,遠遠的將其它文明甩到了看不見的地步,強盛至今。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文藝復興之前,西方文明處於黑暗的中世紀,歐洲大小國家數十個,紛爭不斷(英法兩國甚至有百年戰爭),黑死病和亞歐文明板塊(波斯、伊斯蘭、蒙古、奧斯曼)也不斷威脅歐洲各國,各國不斷的亡國與復國,

上面那一幕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與中國的春秋戰國的大爭之世很相像呢?只不過當時沒有人能想到,這會產生多大的能量。500年後的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經過1000多年的激烈競爭和交鋒所產生的能量要選比1500年前的中國封建革命大的多,完全可以用爆裂來形容,這就是暴風雨前的西歐。

其實,當年的西歐,經過1000多年的激烈競爭的封建社會,神權與世俗王權的競爭對立,使得世俗王權與平民成為天然盟友,且由於人多地少的原因,各國對於商業限制極少,直接促成了城市資產階級的形成,萬物具備只欠東風,這下就只差一個導火索了,果然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也就在這個時候,歐洲人從黑暗中發起了文藝復興運動,得見光明。一百年後人們終於看到了這經過1000多年的激烈交鋒所爆發出的巨大的能量,最終引領世界潮流進入現代社會,時至今日已經過去500多年,仍然還沒有任何一個文明能夠完全追趕的上西方的步伐。

總結,歷史證明,競爭效能促進文明和科技發展,且具有強大的能量,更能促進科技的發展。

西方總體來說是競爭性文化,中華圈則講究和諧,那麼,哪一種文化更有利於科技的發展?佰琞2019-09-16 19:06:13

這個問題各有特點吧。西方的文化是顯性誇張的,比如:西方講話方面大多數凡事做沒做到,就說我做到以後的一個事情,或者說我能怎麼樣怎麼樣的。東方文化比較隱性內斂的。比如:東方講話方面大多數都是我盡力辦好,一定能辦好,或者是這件事就交給我了。沒有去表現出來一個比較相對“自大”的一面。

所以各有特色。沒有好壞之分。但是近些年網路媒體的發展迅速,讓中國的企業進步是越來越快。主要表現在企業和粉絲或者是網客之間。比如:一家企業或者是公眾人物,稍有不慎,或者產品稍有不滿意,那這幫粉絲或者網客將是毫不客氣的批評和找問題。所以不得不使國內的企業在不斷進步和不斷要求自己。當然外部的競爭國內企業也是一樣有實力的,畢竟一直在走國際化麼。隱性的和顯性的只是一個外在的表現而已。其實在競爭發展方面並不是有決定的影響。埋頭苦幹就行了,而且大家都在不斷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