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耕時代後,會選擇穀物作為大規模耕種的作物?答題天行者2018-03-02 18:30:09

要搞清這個問題,就要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及穀物的優良特性。我國農耕時代開啟,一般認為是以鐵器犁的廣泛使用為標誌,即我國的戰國時代。諸侯國混戰是這個時代的顯著特徵,人口的增加,急需產量高,營養高的作物。這就為穀物登上歷史提供了舞臺

為什麼農耕時代後,會選擇穀物作為大規模耕種的作物?

“穀物”涵蓋的範圍較廣,包括大米、小麥、小米、大豆等及其它雜糧。穀類包括大米、小麥、小米、大豆等,主要是植物種子和果實。是許多亞洲人民的傳統主食。

為什麼農耕時代後,會選擇穀物作為大規模耕種的作物?

“五穀”這一名詞的最早記錄,見於《論語》。根據《論語》的記載: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孔子帶著學生出門遠行,子路掉隊在後面,遇見一位用杖挑著竹筐的老農,問他:“你看見夫子嗎?”老農說:“四肢不勞動,五穀分不清,誰是夫子?” 在此前的《詩經》、《尚書》之中,只有“百穀”,而無“五穀”的提法。但對五穀究竟指哪五種作物,則出現在漢朝時的著作。

穀類主要是指禾本科植物的種子。五穀主要包括稻米、小麥、大豆等及其他雜糧,比如小米、黑米、蕎麥、燕麥、薏仁米、高粱等。穀物透過加工為主食,為人類提供了50%~80%的熱能、40%~70%的蛋白質、60%以上的維生素B1。穀類可因種類、品種、產地、生長條件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其營養素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別。

穀類作為中國人的傳統飲食,幾千年來一直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在我國的膳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被當作傳統的主食。

《論語·鄉黨》:“肉雖多,不使勝食氣。”這是孔子作為周代貴族時,當時貴族的生活習慣。穀物在其中佔有最大比例。

《靈樞·刺節真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是說五穀的營養是人後天最重要的營養。

為什麼農耕時代後,會選擇穀物作為大規模耕種的作物?

近年來,學者對中國人以五穀為主的優缺點爭議也很大。

美國學者尤金。N。安德森在《中國食物》一書中指出,中國大陸具有海拔最高的山峰和最低的盆地,動植物資源豐富,可選擇食物多;中國人選擇了最經濟和營養差的穀物,從而養育了眾多人口。

中國學者聶文濤則認為,既然可選食物多,選擇穀物就顯得相對從容和理性,這是古代貴族倡導的一種生活方式;這是與中國養生理念相關的民族習慣。

可見,穀物作為主要農作物,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為什麼農耕時代後,會選擇穀物作為大規模耕種的作物?新農小哥2018-03-02 20:59:25

為什麼農耕時代後,會選擇穀物作為大規模耕種的作物?

在廣西有一個專門研究那文化圈的機構,整個那文化圈的範圍非常的廣,包括了泰國,越南,寮國,雲南,廣西,廣東的一些區域,他們發現大量的地名出現中有“那”字。你開啟現在的亞洲地圖,稍微留意一下這些地名,也會發現他們有這特點。在古壯語中那字,是讓是田的意思。這就說明當時的祖先在馴化野生稻之後,選擇了穀物,作為主要的大面積種植的作物。當時選擇的品種主要還是糯稻,從現在的食物中可以看到很多有關的食物如粽子,糯米飯,餈粑,印餅……。

為什麼農耕時代後,會選擇穀物作為大規模耕種的作物?

為什麼農耕時代後,會選擇穀物作為大規模耕種的作物?

為什麼農耕時代後,會選擇穀物作為大規模耕種的作物?

為什麼農耕時代後,會選擇穀物作為大規模耕種的作物?

為什麼農耕時代後,會選擇穀物作為大規模耕種的作物?

一直到現在,依然還有一些老的稻穀品種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種植。我覺得可能是穀物易於儲存,來年進行耕種,而且這個穀物也適合這個地區種植,製成各種各樣的主食和小吃,也比較豐富,滿足了當時人的需要。隨著種植技術的傳播越來越廣泛,慢慢的就形成了那文化圈,因為這些區域比較適合種植水稻或旱稻,地名也就慢慢的起成同化的名字,如網地有www開頭的一種共識,代代相傳,不斷的改進和馴化相應的穀物品種。這只是我的猜測,希望有更專業的人來回答這個問題。•ᴗ•

為什麼農耕時代後,會選擇穀物作為大規模耕種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