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幸福像蠍子尾巴2021-03-07 22:54:04

張載的橫渠四句: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高度總結了儒家的至高理想,一代代儒生前赴後繼,就是為了實現它。

可以比之馬克思之於共產主義,馬克思親自拿槍去推倒資本主義了嗎?馬克思是給每一個共產主義者提供了理論武裝,思想上的槍和子彈。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風清揚1290945122021-03-07 23:00:58

本來不想回答的,因為這個問題完全可以問度娘。還有,我知道的也不多,但是剛好我是讀了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讓我對張載有點映像,這個人很牛,他可以說是新儒學的奠基人,我們都知道王陽明很牛,因為他是新儒學的代表,他的心學影響了很多人,甚至毛、蔣都很推崇他,連日本戰神東鄉平八郎都戴著一個寫著“一生俯首拜陽明”的牌子。他比王陽明還牛,他是王陽明的長輩,也是朋友,他影響了王陽明,就是說老師也不為過。

他研究了什麼?帝王之學。我們都以為帝王之學是周易,其實不完全,新儒學是把易經與儒學融匯貫通,行成的新學問,區別於程朱學派,所以叫新儒學。他把朝代甚至人類的新衰更替研究的很透,他進一步把八卦進行了衍生,一極生兩極,兩極生四象,從而有64卦。乃至推算到人類大的迴圈是一萬九千九百八十天。這些我無法去判斷對錯。但是我記得前些年說2012是世界莫日啥的,跟他比起來簡直是小兒科。別以為國外的都是神,實際上咱們的老祖宗聰明太多,只是大家都知道的原因,造成很多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被稱為偽科學或者封建迷信被無情拋棄,這個世界上,真正去研究真理的不多,尤其是追問人類的生與發展。

不想寫了,我說了,想要了解全面的,還是好好去讀下書吧。我不想誤導你,畢竟我知道的只是皮毛。

對了,還有一個人也是他的朋友,就是被稱為新儒學的陸王學派的陸九淵,都很牛,只是張載被歷史的星光湮沒了而已。但不表示他不牛。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笑看文化流氓2021-03-08 07:44:35

夏蟲不可語冰,牛頭不對馬嘴,胡拉亂扯。一種精神,一種思想,會影響千秋萬代。連這個都沒有意識到,給你打這幾個字,都覺得多餘!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梅里一了2021-03-08 11:31:24

張載著名的橫渠四句,最大的意義,是集中而簡約的概括出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價值觀。

中國繼周秦之後,精神上打破了神的束縛,社會中消除了種姓的籬障,經濟裡強化了耕讀的功用。中國進入了一個世俗化的社會。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話就是陳勝在種田時發出的一句驚天之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世事皆有利弊,世俗化有利的一面是適合人個性的張揚,因此,布衣劉邦可提三尺劍一統天下。世俗化不利的一面是社會缺乏共識,一盤散沙。因此,劉徹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個性與共識就成為世俗化社會的一對矛盾,此消彼長。到了東漢末這種平衡被打破,中國進入一段漫長的人有幾狠理有幾長的時代,魏晉南北朝,分崩離析,你方唱罷我登場。隋唐雖天下一統,朝堂上,卻明爭暗鬥,父子相爭,兄弟相殘,終至五代十國,軍閥割據。其結果是生靈塗炭,淪於虛無。及至北宋清醒的知識分子(士)開始思考社會的長治久安之策,這就是理學產生的原由,為社會尋找共識之理。

張載是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因為他出生於關隴一帶,這裡是古代中國各方勢力消長之地,權力鬥爭的最前沿,也是民生之苦的慘烈之境。張載從這裡出發,開初也是想從軍事入手,研習兵法,透過強權實現抱負,後聽范仲淹的勸導,潛心治學,成為關學的奠基人,晚年也曾從經濟基礎上進行實踐,搞起公私兼顧的井田制實驗。

瞭解宋以前中國社會的大致程序,再來看橫渠四句。為天地立了什麼心?立了生生之心。理學的源頭來自於對易理的研究,陳摶,二程,張載,周敦頤,邵雍都是易學的專家。易學的核心是透過天文物候闡釋生命存在之理。一句話概括為:生生之謂易。天地孕育萬物,這萬物是指生命之物,這就叫生生,前一個作動詞,孕育。後一個作名詞,生命。這種天地生生之意在人性上的反映,就是一個字“善”。人之初,性本善,就是為天地立的心。為生民立了什麼命?人的命運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先天的稟賦,如體質的強弱,父母的陰庇。二是後天的個人性格,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先天是不可變的,後天的是可塑造的。因此,為生民所立的命,就是性恪。張載的名著《正蒙》,就是在人之初啟蒙階段就建立正確的″三觀″,也就是《易,乾卦》所說的“各正性命″。什麼叫各正性命,其註疏中這樣解釋:″命雖受之天地,短長有本,順理則壽考,逆理則夭折,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法則,以定此命,言有法,則命之長短得定,無法,則夭折無恆也″。理學的目的,就是想為人找到安生立命的法則。為往聖繼絕學,這個聖,未必單指孔子,理學是將儒釋道三家之理揉合成一體,儒學的仁,佛學的心,道學的自然,都拿來說這世間之理。為什麼稱為絕學呢?這些學問被世人異化,肢解了。所以要返本求真,融匯貫通,這就是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是理學的終極目標,為世俗化社會確立永葆太平的信仰。理學建立後,是否就真的開創了太平盛世呢?貌似沒做到,因為宋以後,有元明清。元清還是外族統治。為什麼又稱為貌似呢?因為理學只是解決世俗化國家內部的信仰問題,它無法影響外部世界,因此,宋元明清,依靠理學保持了內部的穩定,沒出現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但沒能抵禦外來的侵入,因為天下的概念變大了。另一點,理學的重點是解決上層建築問題,而沒有涉及經濟基礎,因此當生產力被破壞時,在生存面前一切說教都顯得蒼白無力,它並不能從根本上阻擋農民起義,反而因其壓迫所形成的抗力,造成更大的破壞性。

總之,張載的橫渠四句,是在自然農耕經濟基礎上樹立的社會精英的政治理想和價值觀。從宏觀上講,對世俗化社會的共同價值觀建立有著重要的啟蒙作用。從微觀上講,脫離經濟基礎和外部環境的善意和良知,往往是一廂情願。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思念是一種病352021-03-07 22:49:04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莪就不懂了2021-03-07 22:39:32

天地立心,乃傳承華夏民族之宗教信仰。

生人立命,乃追求大同與民主國家之願景。

往聖絕學,即正名以儒為核心的華夏文化。

萬世太平,籲將此文明及精神,播撒全球,惠及萬邦。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山谷讀史2021-03-07 23:52:31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成了一代代儒學知識分子人生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鼓舞了無數仁人志士為國家為民族埋頭苦幹、殫精竭慮直至獻出寶貴的生命。

特別是中華民族每到歷史的重要關口,總有人挺身而出,為了民族血脈的延續,文化的傳承嘔心瀝血,奮鬥終身。

一干年過去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張載的名言沒有過時,它早已溶進一代代知識分子的血脈裡,開始新的歷史征程。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流芒流2021-03-08 15:34:30

【原創】他描寫出最高最難最絕最堂而皇之的遠景大目標,幾乎不可能達到的高度。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有萬代的太平?雖誇張也要有個度。但有些人就喜歡說絕對話,做絕對事。可以說好高鶩遠。老實說,國外理解不了,理解了也聽不進去,聽進去也不可能停在心裡。就是聖人也達不到、做不了。天地立心?天地心就是人。能把幾十億靈長類動物都教育成真正的“人”,大寫的人,正正經經、光明磊落、…的人。何其難哉!這比地藏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願還難。中國人有喜歡說大話,越大越好。做不做得到,他她不管。有得甚至說一套做一套。兩面三刀的人。所以還是回到現實中好。重在當下,現代,近的將來。比如我們的中長期規劃也只到2035年。僅供參考。拋磚引玉。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書生季賽爭2021-03-12 19:58:48

一、橫渠四句:聖賢的精神實質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句流傳至今的名言出自北宋哲學家張載的《橫渠語錄》。

自從這句話說出以後,近千年來頗受一些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儒家學者推崇,近代學貫中西的大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將它概括為

“橫渠四句”。

至今仍被不少人常常引以自勉自勵。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

二、你行你來:題主問題的實質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

看到這樣的問題,我的腦海中突然浮現了一句在網路問句頗為流行的“你行你來”!

用“你行你來”這四個字來概括本題的實質,

應該是再合適不過了!

我以為,似乎在題主看來,因為張載說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所以他自己就必須“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似乎無可厚非,但這其實是妥妥的“強盜邏輯”。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

雖然儒家向來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正人先正己”的主張,一些有素養的儒家知識分子也是按照這種成聖成賢論來嚴格要求自己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能成聖成賢!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

正如網上有網友所說的:一個普通的客戶在評論冰箱的好壞的時候,沒有必要會製冷。魯迅先生早就說:

試將粗淺的事來比罷:譬如廚子做菜,有人品評他壞,他固不應該將廚刀鐵釜交給批評者,說道你試來做一碗好的看: 但他卻可以有幾條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沒有“嗜痂之癖”,沒有喝醉了酒,沒有害著熱病,舌苔厚到二三分。

三、張載:流芳百世,只此一言足矣!

由此,我想說,已經說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其實已經不用了,立什麼心,立什麼命,繼什麼學,開什麼太平。

因為他這句話說的本身很有道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

一句話說白了,這句話之所以流傳並不是因為他本身,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絕學,開了什麼太平,僅僅是因為他說的有道理而已。即使他沒有立什麼心,立什麼命,我們也不能否認這句話有道理,因為因人廢言不可取!

我想大部分人之所以知道張載,也並不是因為他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祭了什麼絕學,開了什麼太平,大部分人之所以記得他,只是因為他告訴我們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

注:

張載為天地立的心是“氣”;

張載為生民立的命是“文”

張載為往聖繼的絕學是“關學”

張載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的哲學家之一,他第一次構建了完整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體系,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佔有突出地位。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閒看秋風9992021-12-04 07:34:56

張載,在他生活的北宋中期並沒有多大存在感;此人並非是政治明星比如說王安石,也不是文壇領軍人物比如說蘇東坡——張載,就是一個哲學家,一個教書先生。

張載年輕時中過進士,做了幾年地方小官,由於其弟弟被朝廷貶謫的張載害怕受到牽連,自己主動辭了官,回老家開始了私人講學的經歷。

北宋年間有兩個學派;一個是“洛學”、另外一個是“關學”;由於張載長期在關中從事理學研究,教授門生,因而以他為核心的學派被稱為“關學”,

張載的家族與洛陽名士程顥家為姻親,他登第之後,曾遊學河洛,與程顥、程頤兄弟一起研討學問。時間長了,張載就決定“自立門戶”,不再依附“二程”;

“二程”以“理”為萬物的本源,張載則把“氣”作為萬物的本源。

張載認為,由於“氣”的聚散和變化形成客觀世界的各種物質現象,氣聚攏時而為萬物,氣散開時就成為無形的“太虛”。

張載沿用《論語》中“兩端”一詞來表達事物內部矛盾性質,認為氣分陰陽兩端,即事物都有對立著的兩端,兩端的矛盾鬥爭形成宇宙間事物的運動,稱矛盾運動為“參”,這就是張載的“兩端一參”論,也是他和“二程”學說的原則區別。

他的哲學思想和教育思想對明、清時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著重要的影響。

張載的政治主張是贊同王安石的新法;不過此時他已經不是朝廷的命官,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當然也就沒有多大的危險(不會被清算)。

張載幾乎沒有留下任何文學,因此知名度也就遠遠不如“唐宋八大家”那麼如雷貫耳——說白了就是一句兩句口號而已。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心是謂中2021-03-08 07:39:08

何謂為天地立心?《禮記•禮運》有云:“人者,天地之心也。”並進而闡釋道:人之所以為人,止是一心。宋代理學家袁燮發揮道:人生天地間,所以超然於群物者,以存是心焉。心者,人之大本也。

《傳習錄》中有段對話:

“你看這個天地中間,什麼是天地的心?”

“嘗聞人是天地的心。”

“人,又什麼叫做心?”

“只是一個靈明。”

故而我也借先賢提出的題目試闡述之,如下:

人所以特異於禽獸者,在其有知覺靈明。知覺靈明即所謂人性,此其一也。

充分發展心之知覺靈明,即是“盡心”,此其二也。

“知性”,即是人的知覺靈明的自覺自知,此其三也。

人的知覺靈明愈發展,則其性即愈得實現,所以“盡心”,亦即是“儘性”,此其四也。

心,譬如水;性,水之理。性之所以立乎水之靜,情所以行乎水之動,欲則水之流而至於濫也。性者,體也;情者,意也;欲者,知覺也。此其五也。

凡此五者,亦即《孟子•盡心上》所述之微言大義。

人乃天地之心。《易·繫辭》雲:“天一地二。”何謂也?謂萬物惟心也。老聃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者,天也。二者,地也。三者,人也。先有其人,後有其物;先有其身,後有身外之物;先有其主體,後有其客物,客物者,體之用也。是故《尚書•泰誓》雲:“惟天地,萬物之母;惟人,萬物之靈。”

心者,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所以存乎發與未發之際。總而概之,天地萬物,發育流行,鳶飛魚躍,潮起潮落,無不是“心”之功用。未發之時,則心是一人人皆有,而不可指其一而言之“理”;已發之時,則心之功用顯現,是可以具體而言之“氣”。理者,性也。氣者,情也。性情統而言之,“心”也。是故《中庸》雲:“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心之未發,謂之性;性者,心之體。心之已發,謂之情;情者,意之動。在天地萬物而言:心之體者,即理也;意之動者,即氣也。理主而氣運,惟心統之。心統性情,亦統理氣。

《大學》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者,心也。明明德者,明心也。明心,即見其性。所以《易》曰:“窮理盡性,乃至於命。”云何見性?熊十力雲:“性真之流行,而為吾人一身之主者,便名本心。《管子•心術》雲:‘心之在體,君之位也。’此即謂本心。本心之自明自了,是謂見性。非別有一心來見本心,方雲見性也。恆時保任此本心,無令放失。則一切動念發慮處,是便知是,非便知非。當惻隱時,自知惻隱。當羞惡時,自知羞惡。當辭讓時,自知辭讓。萬善之端,百慮之所出,皆以本心為其源。本心者,內在固有之權度也。慾念萌時,極度自在。吾人如能保任此權度,則邪欲不得橫流。譬如主人持權,群僕效命,群僕所為作,皆主人之為作也。欲從心不逾矩,即欲成為性之慾,亦同此譬。千聖相傳,內聖外王之道,其根極在此。堯舜執中,執此而已。孔門求仁,孟子求放心,求此而已。朱子存天理,陽明致良知,致此存此而已。”

人之本心,原本清明,具眾理,應萬物。“但為氣稟所拘,人慾所蔽,則有時而昏。然其本體之明,則有未嘗息者。故學者當因所發而遂明之,以復其初也。新者,革其舊之謂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當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舊染之汙也。”(朱子《大學章句》)

橫渠四句教言“為天地立心”,《禮記》雲:人者,天地之心。橫渠先生又在《經學理窟·詩書》中講:“天無心,心都在人之心。”故知為天地立心者,在吾自心而已矣!明吾自心即是為天地立心。如何明心?曰:為往聖繼絕學。往聖之學固足以明心見性也!

夫道也者,妙契同塵,離形得似,理無不統,遊刃萬機。聖人體天弘道,故能澤被蒼生,垂文作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是故《中庸》雲:“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陽明先生《答聶文蔚書》: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萬物本吾一體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於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無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謂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無間於聖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世之君子惟務致其良知,則自能公是非,同好惡,視人猶己,視國猶家,而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天下無治,不可得矣。古之人所以能見善不啻若己出,見惡不啻若己入,視民之飢溺,猶己之飢溺,而一夫不獲,若己推而納諸溝中者。非故為是而以蘄天下之信己也,務致其良知求自慊而已矣。堯、舜、三王之聖,言而民莫不信者,致其良知而言之也。行而民莫不悅者,致其良知而行之也。是以其民熙熙嗥嗥,殺之不怨,利之不庸,施及蠻貊,而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為其良知之同也。嗚呼!聖人之治天下,何其簡且易哉!

聖人之學,無非心學。孔孟朱王,心心相傳,一以貫之。其義有二,一曰學統相承,二曰道統相傳。

比如孟子,雖然不是子思在世時的弟子,然而其思想卻是直承子思無疑,因而也可以算是子思的“私淑弟子”。學統、道統的傳承,並不一定是在世時的師徒授受,這也是為什麼古往今來的聖賢都要著書立說的原因。考稽經傳,我認為,陽明之學術實際是直承朱子晚年之定論,而世間所流行之比較之所謂“朱王異同”的“朱子學”,其實是朱子早年的未定之論。至於說陸象山,其學術淵源更是來於程子(明道先生)無疑,這也是歷朝歷代學者所公認,從這個層面講,程朱陸王只能是一個學統、道統,而非兩個。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盡心上》)

伊川先生曰:“理也、性也、命也,三者未嘗有異……在天為命,在義為理,在人為性,主於身為心,其實一也。”(《二程集》)

《朱子集註》雲:“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也。自理而言謂之天,自稟受而言謂之性,自存諸人而言謂之心。”

陽明先生曰:“經,常道也,其在於天謂之命,其賦於人謂之性,其主於身謂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尊經閣記》)

盡心則可以知性,知性則可以知天。此之謂“下學上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

子曰:“成性存存,道義之門。”(《易經繫辭上》)成性即成其本性,存存謂保全、育成已存者,亦存養本性之意。人有此性而存養之,成就之,就可以通達道義了。這就是諸聖所說的“保任功夫”,亦即道義之門戶。孔穎達疏:“此明易道既在天地之中,能成其萬物之性,使物生不失其性,存其萬物之存,使物得其存成也。性謂稟其始也,存謂保其終也。”

成性存存,即明明德、致良知,即“存其心養其性”的盡心功夫。盡心這個概念,作為功夫,意謂悉心竭力,最大程度地擴充四端。盡,竭盡,極至,無所不用其極的極(子曰:君子無所不用其極);作為境界,盡心即明心,如大學說明明德,明德就是本心。盡其心即明自本心,知其性即識自本性,知天即知天命,上達天道。

《孟子》的“盡心”與《中庸》的“儘性”原是一回事。《中庸》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大學》的明明德、止於至善和“君子無所不用其極”,朱子的存天理,先師陽明的致良知,都是盡心。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格、致、誠、正、修、齊、治、平,歸根結底,無非修身,無非盡心。

儒家學說歸根結底,只是一門學問,即是“心學”。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你是我的星辰大海527y2021-03-11 18:10:16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先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我最討厭冬天2021-03-08 12:59:31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明前或者儒家有些作為。 自明而後儒家做了些什麼? 就那篇狗屁的勸農,一群分不清韭菜小麥的玩意兒教老農民種地? 無事萬歲有事逼著皇帝下罪己詔跪太廟。 最不要臉的是重道輕器,欺壓軍戶!國家四大件讓儒家踩腳下仨。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p話其目的不過抱團把持利益而已。 學而優則仕,仕個p哦,自打認字起就玩八股能從什麼仕? 不要臉還開太平,開什麼太平了?哪個朝代是文人開出來的太平? 水太涼?頭皮癢?300年的詛咒不就是文人搞的? 一群文人抱團爭利,地就那麼多,文人家族越來越大,越大佔的地越多,還特麼舉人不收稅,此消彼長能不造反? 軍戶在文人眼中還不如叫花子缺糧少餉能有戰力? 時間到了,韃靼,女真,匈奴在外面開搞,內部農民起義揭竿而起。 這時候文人除了讓皇帝下罪己詔又能幹啥?只見嘴上喊著為百姓立命,現在公知就這樣! 只不過現在和過去的區別就在於文盲少了!現在民眾才叫開化!這開化也不是文人乾的而是革命革來的。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不聽扎心話2021-03-17 11:37:18

宋之後,三個朝代兩個是異族,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北宋的所謂大儒,除了動動嘴皮子還能做啥?還弄個橫渠四句,不知道噁心誰?如果一種精神和信仰真能傳承,中華民族後來會破敗到如此地步?

中華民族的崛起從來不靠腐儒。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為人民服務”才是真正的曠世之音!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遇見弗雷格2021-03-28 22:16:24

先做一個假設。假設這四句是我說的,你們看到這四句會怎麼想?毫無疑問,說這話的人頭腦肯定是有問題的,自命不凡。自以為是,就是傻逼一個。再來做一個對比:岳飛,笑談渴飲匈奴血,壯志飢餐胡虜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幾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表達了說話人的家國情懷。最後用邏輯來分析一下,心是什麼?命是什麼?說話人講清楚了嗎?其實並沒有。大部分人的解釋,其實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腦補上去的。總之,這幾句話什麼都不是,就是表達情懷。這種情懷中國文人自古有之,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最早可追溯到屈原。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到我發言2021-03-07 23:01:37

如是降伏其心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mikeliu2021-03-18 11:00:24

按照這說法,牛頓也沒有衝出大氣層繞著地球轉兩圈啊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923老石油2021-12-06 13:05:28

這個所謂橫渠四句不過是儒家思想的內容總結而已,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特別是從唐朝科舉考試後的歷代讀書人都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從事工作的。張載不過就是總結了一下而已,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ceit2021-03-08 16:54:28

張載立私心,立宿命,繼偷學,開宋亡。

張載立了什麼心?立了什麼命?繼了什麼學?開了什麼太平?boar2562021-03-08 11:14:11

古人講究立功,立德,立言。有任何一個,都足以名垂青史。現在人也一樣,你能辦到任何一個,也可以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