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繁體字“間”比簡體字“間”多一個發音呢?小漢字見大歷史2018-03-02 00:55:17

這個問題總是在我的主頁顯示了一個多月了,我一直沒有回答,因為把這個問題講清楚、透徹特別麻煩,吃力不討好。

網路時代都是快讀閱讀,我懷疑沒幾個人能靜心看長篇大論。

所以,我只有就將這個複雜的問題,用【總——分——總】模式長話短說,如果你沒有興趣看論證過程,就看頭、尾的結論。

為什麼繁體字“間”比簡體字“間”多一個發音呢?

先說一個大致結論:

第一,因為「間」和「閒」、「閑」(閒)」這幾個字之間有著錯綜複雜的交叉關係。

第二,繁體字「間」是「閒」的異體字:「間」「閒」字形不一樣,音義完全一樣,所以繁體字「間」也可以讀為jian1、jian4,也可以讀為xian3。

如果你想進一步深究,

就要從三個方面展開:

1、漢字「間」「閒」古今讀音。

2、漢字「間」和「閒」、「閑」源流演變。

3、漢字「間」和「閒」、「閑(閒)」的簡化方案分析。

想知道就往下看,不想知道,則到此為止,或者直接跳到後面看結論。

為什麼繁體字“間”比簡體字“間”多一個發音呢?

一、「間」「閒」古今讀音問題。

【間(jian)】和【閒(xian)】在音韻學上叫做【雙聲疊韻】:「溪見旁紐雙聲,鐸元通轉」。

這是古代音韻學的術語,不是中文系的人覺得很奇怪,你只要知道在古代它們的讀音幾乎一樣就行了,可以互通的。

用我們熟知的漢語拼音簡單來說,聲母j、q、x是元代以後演變出來的,是來自【見組音】和【精組音】的一部分合流。明清、近代以來又演變出所謂的「尖團合流」,這個問題就不詳細講了,可以百度。

為什麼繁體字“間”比簡體字“間”多一個發音呢?

如【j、x】不分在古文和漢字的形聲字中非常常見:

《敕勒歌》:風吹草低見牛羊,「見」讀為xian。

漢字「現」從「見」得聲,但讀為xian。

「賤」和「線」、「險」和「檢」的音符是一樣,但是普通話讀音分別是jian和xian。

這就是見母和溪母的讀音很相近,發音部位都在舌頭根部。音韻學術語叫旁轉雙聲。

為什麼繁體字“間”比簡體字“間”多一個發音呢?

明白了以上這些道理,我們再來談第二個方面的問題:

二、漢字「間」和「閒」、「閑」源流演變。

「間、閒」這兩個字都始見於東周金文,很顯然它們的造字意圖是完全一樣的:

從「門」見「月」為「閒」

從「門」見「日」為「間」

從門縫中看到月亮或者太陽的光,會「間隙、縫隙」之義:

為什麼繁體字“間”比簡體字“間”多一個發音呢?

《說文》:「

閒,隟也。從門從月」。

(「隟」也就是「隙」的異體字)

段玉裁注:「門開而月入,門有縫而月光可入」。

徐鍇注:「夫門夜閉,閉而見月光,是有閒也。」

所以:

「間」和「閒」因為音、義皆同源,在漢字學上叫做「同源字」(王力先生的定義)。

「間、閒」古音、意義一樣,所以,它們互為「異體字」,或者叫「異構字」。

說簡單一點,「間」和「閒」是一個字的兩種寫法就行了。如同「線、綫」一樣。

「閒(間)」的本義「門縫」的用法,如:

《史記.管晏列傳》:「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閒而窺其夫」

本義空間上「縫隙、空隙」,引申出「方位、間隔」:

《孟子.梁惠王下》:「滕,小國也,閒於齊楚」。

(意思是「滕國」的方位在「齊楚之間」。)

《易.序卦》:「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

又引申為動詞「離間、疏遠」之意: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讒人閒之」

(意思就是「小人離間」)

「空間空隙」進一步引申「時間空隙」:

《孟子.梁惠王上》:「七八月之閒旱」

「時間空隙』又引申出「閒暇」之義,如:

陶淵明〈歸園田居〉:「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從上面的文獻可以看出,「間」和「閒」完全是等價的。

但是後來,「間」和「閒」實現了分工,各有所專:

「閒」專門表示「閒散、閒暇」。

其他的職務就完全交給了

「間」。

這在漢字學上叫做【異體字分工】。

所以,正是因為在一些先秦古文中,「間」和「閒」不區分,繁體字「間」才比簡化字「間」多一個讀音【xian】。

另外三個讀音是:jian1\jian4\jian3,

為什麼繁體字“間”比簡體字“間”多一個發音呢?

為什麼繁體字“間”比簡體字“間”多一個發音呢?

引自:漢語大字典,第二版,頁4364

再來看「閑」字,也是始見於東周金文,「門」中有「木」之形:

為什麼繁體字“間”比簡體字“間”多一個發音呢?

演變脈絡:

為什麼繁體字“間”比簡體字“間”多一個發音呢?

《說文》的解釋是:

「閑」,闌也。從門中有木。

可見「閑」的本義是一種「木欄杆、柵欄」。

那為什麼可以表示「閒暇」呢?

《字源》的解釋是:「柵欄」有「空隙」,「閒」也是表示「空隙」的意思,所以,二者引申義是相同的,讀音相近,所以可以通用。

為什麼繁體字“間”比簡體字“間”多一個發音呢?

引自:李學勤主編,《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頁1043

我覺得這種說法比較牽強,我個人覺得徐鍇《說文繫傳》的註解比較可靠:

止也。從木、門。

臣鍇曰:閑猶闌也。《易》曰:閑有家。陶潛有〈閑情賦〉,謂自閑止其情慾也。

「閑」本義是「柵欄」,柵欄前必須止步,所以,訓「止也」,由「停止」引申出「閒止」之義。

「閑猶闌」,所謂的「闌珊」也有「停止、消失」的意思。

在西周金文中就有「閑、閒」通用的用法:

《殷周金文整合4271 同簋》:「世孫孫子子差(佐)右(佑)吳(虞)大父,母(毋)女(汝)又(有)閑(閒)。」

為什麼繁體字“間”比簡體字“間”多一個發音呢?

為什麼繁體字“間”比簡體字“間”多一個發音呢?

三、漢字「間」和「閒」、「閑(閒)」的簡化方案分析。

「間」、「閒」、「閑」的簡化要從兩個方面來講:

一是形體的簡化:

很顯然:「門」是「門」的「草書楷化」。簡化字「間、閒」都是由「間、閑」的類推簡化而來。

二是減少字數,規範明晰職務:

將「閒」、「閑(閒)」合併,廢「閒」而行「閒」,舍繁取簡,這樣減少了一個字數。「閒」的筆劃也較少。

那麼,「閒」專職「閒暇、閒散、悠閒」之意。「間」就專職「時間、空間相關的名詞、離間(動詞)、量詞」等意義。

這樣做的好處是簡化了漢字的字形,減少了字數,又使得漢字的職務規範明確。

為什麼繁體字“間”比簡體字“間”多一個發音呢?

最後再總結一下:

「間」和「閒」始見於東周金文,二者互為異體字,開始混用不分。有「時空的空隙、方位、疏離、離間、閒暇、量詞」等多個義項。

後來「間」和「閒」各有所專,也即【異體字分工】。「閒」專門表示「閒暇」,其他的義項都交給了「間」字表示。

漢字「閑」也始見於西周金文,本義「欄杆、柵欄」,引申義「閒止」,與「閒」通用不分。漸漸「閑」的引申義行之,視為「閒」的異體字,本義「欄杆、柵欄」反而隱匿不行。

漢字簡化方案將「閒」「閑」合併,並類推簡化為「閒」。將「間」類推簡化為「間」,可謂一舉三得:簡化字形、減少字數、明晰職務。

因為「間」和「閒」為音義皆同的同源字,在先秦古文中是不區分的,所以,繁體字「間」可以讀為「閒」,但是,1964年簡化方案頒佈以後,「間」已經成為一個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規範漢字,讀音、職務都明晰了,不能表示「閒暇」的意思,也不能讀為「閒」。

所以,繁體字「間」比簡體字「間」多一個讀音,是從古文和古音的角度來說的。讀先秦古文,「間」讀為「閒」是可以的。

為什麼繁體字“間”比簡體字“間”多一個發音呢?

最後說一下文中提到的漢字學術語【異體字分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很少人知道漢字的這種演變模式。

我再舉列子解釋一下,就可以秒懂。

比如:「雅、鴉」其實異體字,其本義都是表示「烏鴉」:

《說文》:雅,楚烏也。一名鸒。一名卑居。秦謂之雅。

《集韻.麻韻》:「雅,或作鴉、鵶。」

後來「雅」被假借專門表示「文雅」,於是,人們乾脆讓「鴉」則專門表示「烏鴉」,「雅」則專門表示假借意義「文雅、高雅」。

本來「雅、鴉」不分,後來職務分工,各有所專。這就是【異體字分工】。

若是在先秦古文讀法,「雅」就有兩個讀音。可以表示「文雅(ya3)」,也可以表示「烏雅(ya1)」。對比分工以後,就多出了一個讀音。

漢字非常多的字都是這樣分化演變的。比如:

勾、句

邪、耶

亨、享

著、著

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