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博大精深,表現的含義、寓意是不是比外文書籍更加好?水煮周易2019-04-22 22:15:27

一,傳奇故事《施氏食獅史》

有一個奇特的故事,用一段奇特的文字寫成,通篇所有的字都讀同一個音,卻把一個故事講得完完整整。那就是《施氏食獅史》。故事說: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十獅恃矢勢,使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故事講完,結尾還請讀者試著解釋一下這件事,請讀者說明這件事是怎麼回事?

二,漢字有強大而獨特的表義功能

這個短文講了這麼一個精彩的故事,足以說中文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長處。有些外文書,比如英文,很大的部頭,一旦翻譯成中文就可能顯得縮水了,因為用字音拼音文字,單詞往往較長或者較中文字長,所以佔用的版面就多。

表音文字比較好認讀,只要瞭解基本規則,但它的表義性卻從拼音符號不容易發現。表義文字,容易從它得到意義或意義的提示,卻可能對它的讀音認識會有一些障礙。

中國文字,從原始的古老的符號開始,漸漸產生出可以表達一定意義的符號,它們可能是象形的符號或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約定俗成的特定的符號。比如模擬動物、植物、星辰水火的形狀的符號,漸漸形成單個的象形字;比如原始人觀察日月執行,從無意識的刻到有意識的刻劃,最終定形用來表示日月星辰執行的符號,可能就是後來的八卦。

象形符號,發展成單個的象形符號,也可能發展成象形字;象形符號更重要的職責是用來互相組合形成更多的文字,表達更復雜的意思,如人和木,合起來表示“休”:

漢字博大精深,表現的含義、寓意是不是比外文書籍更加好?

漢字博大精深,表現的含義、寓意是不是比外文書籍更加好?

漢字博大精深,表現的含義、寓意是不是比外文書籍更加好?

,人勞動累了,背靠樹子坐坐,休息休息;歇氣,停止,完結,養頤等等,好多意思。我從為在這一點上,表義文字與拼音文字相比,有十分突出的優勢。

中國漢字,一個字就可以表達一件事,一個故事,甚至是一首詩,甚至是一個人類社會的重大議題。比如,“牧”字,以手拿著樹枝之類驅趕牛羊,就是“牧”:

漢字博大精深,表現的含義、寓意是不是比外文書籍更加好?

這個字表過意思 ,是多麼形象和容易理解啊。我們很容易就想到,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還有那個姑娘……;古代有一種官職,叫“牧”,就是古代治理百姓的官,如某州牧。而一個國家最大的這樣的官兒,治理百姓的事情也可以用“牧”表示,所以《老子》說:“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一個字表達了多麼豐富的意思啊。真是說不盡哩。

有人寫詩,以“生活”為題,只用了一個字“網”,形象不?深刻嗎?你說,你哪個時候能逃脫生活的網?

漢字博大精深,表現的含義、寓意是不是比外文書籍更加好?

外國人翻譯中國的語句文章,非得中國通不能得到真味。一個成語,一句諺語,一個方言,一句詩,一句格言,都可能有極深的文化內涵,不是簡單的字面轉換可以表達清楚的。

三,漢字神功蓋世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除了我們的祖先聰明睿智神武不殺,那就可以說是漢字立下的汗馬功勞了。

中國文化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漢字不得不說,那就“和”。這個字叫教授們來講,不知其幾千幾萬言也。

俺笨就不講了吧。

漢字雖然有如此強大的表義功能,但在表音上也有自己的優勢。俗話說,四川人生得尖,認字認半邊。其實全中國人都基本上這樣,認字認半邊也可以將就認讀。這其實表明了漢字的表音功能也並不弱小。這就是被列入六書之一的形聲字。

正是因為如此,外國人學中文才感覺到很難,但一旦入門有特別受吸引,

四,漢字的儲存和傳承一直都很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漢字的傳承一直都非常好,僅管我們現在使用簡化字,但傳統的典章古籍儲存和研究一直都很不錯,除紙質的、電子化工作也做得很不錯,大型的字書如《中華大辭典》《中華字海》《漢字大字典》等做得很有意義,為漢字儲存和傳承發揮了十分要的作用。這與世界上已經消失的象形文字文明相比,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蓋世神功。

所以,我覺得漢字博大精深,表現的含義、寓意比外文書籍更加好一點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