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是怎麼樣表達戰爭的殘酷的?國家人文歷史2017-05-10 17:10:52

從兩方面介紹這件作品,首先是歷史背景,其次則是簡單的賞析。

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是怎麼樣表達戰爭的殘酷的?

歷史上,格爾尼卡是巴斯克省的精神重鎮,象徵著傳承已久的“自由巴斯克人”之精神,也是巴斯克自由派的聚集地。當時正處於西班牙內戰時期,格爾尼卡的地理位置被看做是共和派的戰略退守點,以抵抗佛朗哥的國民軍。此外,西班牙最重要的軍火商之一阿斯特拉·烏恩賽達·西亞(Astra-Unceta y Cia)於1913年搬遷到了格爾尼卡。

當時的納粹空軍軍團“禿鷹軍團”以及義大利的“傳奇空軍”受命於佛朗哥的西班牙國民軍,鎮壓當時的西班牙共和黨人,轟炸格爾尼卡的行動代號為“榮格”。這次空襲之所以臭名昭著是因為國民軍居然對手無寸鐵的平民動用軍事轟炸。

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是怎麼樣表達戰爭的殘酷的?

面對接受納粹幫助的佛朗哥軍隊,處於劣勢的西班牙共和國政府希望能在1937年巴黎世博會上進行一定效果的政治宣傳,因此,他們想找尋藝術家為西班牙館創作一幅政治題材的壁畫。而畫家畢加索在不久前創作了其第一幅政治題材的作品《佛朗哥的夢想與謊言》,明確站在了共和一派,是為展館創作壁畫的最佳人選。1937年初,畢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國政府委託。就是在構思期間發生了“格爾尼卡慘案”。

畢加索義憤填膺,決定就以這一事件作為壁畫創作的題材,以表達自己對戰爭罪犯的抗議和對此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畢加索最著名的作品《格爾尼卡》就此誕生。畫中並未出現炮彈和飛機的形象。從右往左看,首先可以看到著火的房子,舉雙手揚天呼救的女人,接著拖著斷肢往中心奔跑的人,舉著燈的手臂,被踐踏的鮮花、斷肢,手死去的孩子,悲痛的母親、仰天狂叫的求救,身殘倒地,斷臂仍然握著斷劍的戰士、瀕死長嘶的馬匹、光芒冰冷尖銳的頂燈,驚慌的牛等等。整個畫面都是支離破碎的,但是每一部分有很值得推敲。看似雜亂支離破碎的畫面就是表現了炸彈轟炸時的格爾尼卡的慘狀。但是畫面又很巧妙的保持在一個三角狀的平衡之中。而且畫面以黑白色為主,突出了凝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