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的流行節日——感恩節,中國人需要過嗎?人生漫漫侃2017-11-23 10:52:31

感恩節是西方傳統節日,近年來,國內也有許多人跟風過起了這個節日。我不禁好奇,中國為什麼沒有感恩節?

答案很簡單,“感恩”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佔據重要地位,很多歷史典故都在潛移默化傳授感恩、知恩圖報的品德。那麼,我們來看看古代有哪些跟感恩有關的典故。

外國的流行節日——感恩節,中國人需要過嗎?

一、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出自詩經,用於情人表達彼此的愛意。你送給我甜美的桃子,我回贈你美玉,不是為了報答你,而是表達我珍重你的情意,想與你想好。

這句話現在更多簡化為一個成語,即“投桃報李”。

外國的流行節日——感恩節,中國人需要過嗎?

二、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小羊羔跪著吮吸母乳,以感謝母親的哺育之恩;老烏鴉飛不動的時候,喪失捕食的能力,小烏鴉會把吃到嘴裡的食物反哺出來給老烏鴉吃,感謝老烏鴉的養育之恩。

這是動物中贍養父母的例子,動物尚且如此,人更要懂得感恩!

外國的流行節日——感恩節,中國人需要過嗎?

三、結草銜環

出自《左傳》,講的是關於報恩的兩個故事。

結草:春秋時期,一士大夫將其父的愛妾改嫁他人,沒聽從父親臨終遺願讓她殉葬。這位愛妾的父親非常感激。在一次打仗時,將地上野草結繩,絆倒了恩人的敵手,使恩人大獲全勝;

銜環:有個小孩救了一隻受傷黃雀的命,黃雀銜來四枚白環,此環可保恩人子子孫孫清廉正直,位列三公。

後人將這兩個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必當厚報,至死不渝。

外國的流行節日——感恩節,中國人需要過嗎?

四、知遇之恩

春秋時期,伯牙擅於撫琴,子期擅於聽音。有次,伯牙在山間遊覽,突降暴雨,被困在岩石下。伯牙寂寞之餘,拿出古琴肚子彈奏起來。碰巧在附近避雨的樵夫鍾子期聽到琴聲,忍不住稱讚:“好曲!真是好曲!”隨後伯牙每奏一首曲子,子期都能意會其中的情趣,伯牙異常驚喜。二人因此結為知音,並相約來年再來此地相會論琴。

當第二年伯牙赴約時,得知子期已經去世。伯牙十分傷感,摔破了古琴。此生不再撫琴,以謝子期的知音情誼。

外國的流行節日——感恩節,中國人需要過嗎?

五、士為知己者死

春秋時期,智伯被趙湘子所殺,他有一個門客叫豫讓,認為“士為知己者死”,發誓必定為智伯報仇。豫讓為了刺殺趙襄子付出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犧牲,為了不被認出來,自殘毀容,吞炭弄啞嗓子,然而幾次刺殺還是失敗了。第三次刺殺失敗後,懇求趙襄子借衣服他砍幾刀,而後便從容自殺。

外國的流行節日——感恩節,中國人需要過嗎?

其他的歷史典故還有很多很多,譬如韓信千金報漂母的一飯之恩、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中國對感恩的教育從來沒有缺席,因此也不需要“感恩節”這樣的節日提醒自己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