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中“物無害者,無所可用。”怎麼理解?朱八戒CC2020-02-03 05:28:18

莊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代表性的人物。莊子與老子形成老莊學派,在漢代封為“南華真人”,《莊子》後來被尊稱為《南華經》。《莊子》的開篇之作《逍遙遊》最後的四句話是“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不用,安所困苦哉!”

《莊子》中“物無害者,無所可用。”怎麼理解?

《逍遙遊》是莊子人生的處世哲學高度概括,他嚮往一種飄逸空靈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主張清靜無為,以養天年。最後四句話說的是:一棵大樹巳經老朽,木工覺得沒有使用的價值。而莊子認為,如果把它移植在虛無的鄉土上,寬廣無際的曠野裡,它可以枝繁葉茂,來往行人可以在樹的底下逍遙自在地採涼歇蔭。大樹同樣可以逍遙適性,蔭庇蒼生。

它既沒有受到斧頭砍伐的傷害,也不因為所謂無所可用而感到困苦。

《莊子》中“物無害者,無所可用。”怎麼理解?

“物無所害,無所可用”,是告訴我們遵照自然本性地生活,不讓許多的規矩和禮法約束自己。不讓自己受到傷害,由無用而無不用,無為而無不為,那就沒有任何憂愁與困苦。悠然自在,逍遙處世,何樂不為。

“無所可用”並不是要我們什麼都不做,而是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修為和境界,讓自己的內心無所欲求,具有最崇高的道德品質。這樣自己也有著聰明的智慧和創造能力,為大眾為社會奉獻青春熱血,成為有用之才而無所不為。

《莊子》中“物無害者,無所可用。”怎麼理解?

《逍遙遊》,看似逍遙不逍遙。莊子是透過這種方式更好地探索自然的發展規律,研究道的奧妙無窮不可言。透過逍遙處世,豐富他的哲學思想,開啟他的文學靈感,激揚文字,語出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