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哲學角度看上海建築與海派文化?江南老A2019-09-28 21:09:02

從哲學的角度,我們可以感受上海建築不同發展走向的巨大張力。一方面,作為今日時代精神一面鏡子的浦東建築風格應是國際風格,浦東應是世界現代建築的一座大熔爐。另一方面,上海近年建築空間的鉅變,抹去了所有與時尚不和的形式,上海建築早期呈現的多樣性反而漸漸消失,城市風貌日益單一化,人們正在逐漸喪失對豐富和多樣的記憶與渴望。 如何理解這段話,又應該支援哪一派意見呢? 望獲得您的幫助,感激不盡。

什麼叫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本質是開放,包容。追溯歷史,開埠前上海已經是個經濟快速增長的商貿集散地,已經有了海派文化。

上海,是一座經濟文化底蘊豐厚的城市。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富庶豐饒的土地物產、相對發達的經濟商貿、較早開埠的歷史淵源,這一切,都成為上海這座城市得以廣納、寬涵海內外一切文化,並融合、改造成為體現這座城市品格的標誌性特色文化的優越條件。

“海納百川,相容幷蓄”的上海海派文化,體現在上海文化的方方面面;上海的建築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相容幷蓄”中造就了中西並存、中外合璧、藝術交融、風格獨特的“世界建築博覽會”;上海的舞臺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相容幷蓄”中形成了本鄉本土的“申曲”(滬劇)與國劇京戲、越劇、淮劇等地方戲,以及來自域外的話劇、芭蕾舞等百花爭妍的“大聯袂”;上海的音樂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相容幷蓄”中由鄉土氣息濃烈的“紫竹調”、“梅花三弄”,吹來了喜氣洋洋的“廣東音樂”、喧騰激越的“歡慶鑼鼓”、迴腸蕩氣的“二泉映月”,以及來自歐美的交響樂、銅管樂、管絃樂;上海的書畫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相容幷蓄”中不但傳承、光大了傳統中國書畫的風骨,出現了被稱為“海派”的“海上畫派”,而且使發源於古希臘的雕塑藝術和來自文藝復興發祥地佛羅倫薩的油畫藝術在這裡留下了“神秘的微笑”;上海的飲食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相容幷蓄”中不但薈萃了展示域內川、粵、京、魯、江浙、淮揚等地特色菜系、傳統名點和茶酒文化的館堂樓肆,而且匯聚起散發著歐美情調、各國風味的西餐館、咖啡廳;上海的民俗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相容幷蓄”中不僅儲存並革新著傳統節慶、吉凶禮俗、民間藝技、武術健身、收藏集古等彰顯中華特色的文化,而且吸納並發展著隨歐風而來的交際禮儀、歌舞娛樂、體育競技、服飾飲食、婚喪嫁娶等異域風情等方面。

如何從哲學角度看上海建築與海派文化?

如何從哲學角度看上海建築與海派文化?

如何從哲學角度看上海建築與海派文化?

如何從哲學角度看上海建築與海派文化?

如何從哲學角度看上海建築與海派文化?

如何從哲學角度看上海建築與海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