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古八景都有些什麼?西北網俠2017-09-10 17:54:00

所謂耀州八景,是古代耀州名士經常感慨觀賞之耀州的幾處最美的景色,八景分別為:寶鑑霞光、公冶古墓、富宮晚照、泥潭仙樂、錦陽疊翠、太玄古洞、漆沮並流、萬佛神鍾。耀州八景詩的作者郭泌,城內北街新民巷人,清咸豐時舉人。由於歷史變遷、環境改變及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有些景點以今日眼光觀之已無景緻可言,有些也泯沒無跡,難尋其蹤了。為儲存傳統文化,根據城內先輩耆舊傳說,對照郭泌詩文原作,今天為小夥伴們整理介紹。

漆沮會流

盈盈二水會中流,如雪蘆花鋪滿洲。

河上詩人歸何處,煙波依舊漢時秋。

============================

漆、沮二水環繞耀州城,北來南下,至城南合流一處,出岔口(鸛鵲谷)流入富平境石川河,後匯入渭河,其特殊景緻在於夏季雷雨過後山洪暴發時,兩河之水一河渾濁一河尚清,漆、沮兩水會流處如一線劃界,一清一濁、青黃分明,堪稱奇觀,故稱一景。舊時南門外南稍門處(今城南一號大樓南側處)建有一木牌坊,民國初年縣知事張建寅曾為其題額,面北為“漆沮會流”,出城人南望可見,面南為“北山鎖鑰”,由南來進城者北望可見,頗能反映耀州地理位置特徵。

錦陽疊翠

錦川石徑半傾欹,柳色青青盡掃眉。

淺水平沙常滴翠,輕盈飛絮欲題詩。

============================

耀州城北沮河川道名錦陽川,此處地勢平坦,農田如茵、煙雲淡蕩、疏柳長堤、果蔬鮮香、蘆蕩桃林、風景如畫,故稱一景。清代知州李銓“錦陽川記”美文與名士康乃心之詩題跋碑石存藥王山大殿。七十年代以來,這裡又是耀州特產辣椒、白蒜的主產地,大棚蔬菜更是遠近聞名。

寶鑑祥光

山名寶鑑頂微圓,樹色蒼蒼帶朝煙。

入暮晴霞紅一片,三農即此卜豐年。

============================

據《耀州志》載,耀州城東之寶鑑山“年豐則山有光如鑑”。北宋皇祐年間,縣令王揚廷在州署後築有“望輝臺”(址在今區政府後院)觀望此景,預卜豐收。這當然是古人的一種美好願望,因寶鑑山山體為石灰岩,偶爾在夕陽照映下發光,亦在情理中,又傳夜晚發光,可能為偶見磷火之光。耀州之名取意“祥光照耀州城”即來源於此,故與耀州得名有密切關聯。

太玄古洞

太玄玄妙何處尋,隋唐高風照古今。

世遠山中遺蹤在,洞門常鎖白雲深。

============================

太玄古洞指藥王山藥王大殿孫思邈坐像後的“龍穿洞”,傳說此洞是灞河龍王為報藥王救命之恩而鑽,是讓藥王休息隱居的。父老傳說,洞深四十里,直通黃堡後洞(今去銅川王益區的公路旁石崖上有石洞),有“前洞燒香,後洞冒煙”之說。因中間隔幾處山溝,顯然荒誕不經,石洞應為天然形成之石灰岩溶洞,經人工雕鑿才成為現在的樣子。明代張璉《太玄洞記》中有“世傳洞為龍穿,今手其痕,非天成者,安知非秦漢時取石窟乎”。

公冶長墓

公冶誰謂是荒唐,聖殿煌煌薦禘嘗。

一堆黃土留千古,猶覺墓草留餘香。

==========================

在步壽原北楊莊村北邊一處田野中,有一座青石壘砌的長方形建築物,當地傳說是春秋末期公冶長的墳墓,更有許多關於公冶長能聽懂百鳥言語的美妙傳說故事。公冶長是孔子的學生(一說女婿),活動在魯,未聞入秦,耀州有墓,顯系附會。

泥潭仙樂

綠水青山別有天,霓裳一詠會瓊仙。

引商刻羽憑誰唱,豈及泥潭祝萬年。

============================

城東北泥陽堡坡下公路旁,舊有龍王廟,下臨漆河,靠崖邊有一水潭,水色碧綠,不知其深,人稱“碧波潭”。傳說每逢夏秋午後,潭內會發出一種美妙悅耳之聲,猶如仙樂。據考,此潭地處河水急流轉彎之處,水激岸邊岩石時發出鳴響當屬必然,文人聯想豐富,筆下生花,稱其為“泥潭仙樂”。

富宮晚照

盈盈一水照無窮,父老相傳是富宮。

多少有人情暢處,開心最喜夕陽紅。

============================

富宮指“富宮亭”。《耀州志》載,北宋名相富弼之父富言曾在耀為同知,“弼隨侍,讀書耀州”,“後七十年,知州湯元甫欲存其故跡,乃就子城築臺作亭”。現遺蹟不存,原址在今南街小學後操場東北角與南宅子巷居民交界處,舊傳富公庭院中有一石槽,偶逢夕陽西下時,池水中依稀可見西塬農人耕作影象,頗逼真。應是夏季雷雨過後天晴時,空氣清新,加之當時人煙汙染少,在夕陽反照下由光線映照成像而成。

萬佛神鍾

噌吰初破曉來霜,落月遲遲滿天荒。

萬佛金身傳世久,千秋勝蹟亦蒼茫。

============================

西塬西崖畔,趙氏河東岸趙家坡附近,舊有一古剎佛寺,原稱“延昌寺”,為北魏孝文帝時延昌公主出家寺院。“公主天性獨悟,厭居慾海”,“乃結草為庵,誓修苦行”,“手塑萬佛,心祈冥佑”,人稱“萬佛寺”。傳說,寺內為了鑄造一口大鐘,派眾僧四方化緣,碰到一對夫婦不肯施捨,卻硬把孩子舍給,和尚只好走開,結果大鐘一直鑄不成形,最後不得已將那孩子要來化進鐵水,鍾始鑄成。後鍾每被敲打,似乎總能聽到孩子哭泣:“狠心的老子負心的娘”。也有人說這口鐘聲音宏大,聲傳數十里,有驅霧散雹之效。

以上“八景”之說及其詩文在耀州流傳了一百餘年,大家口耳相傳,津津樂道。經百餘年社會變遷,可惜,有些已名存實亡,或不復存在。進入21世紀,耀州發展迅猛,建設工程日新月異,天翻地覆,加之為發展旅遊事業,古城改造及錦陽新城建設日新月異,照金-香山景區、藥王山景區、錦陽湖、沮水苑等新景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