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元代初期的名臣,著名學者許衡?古今通史2018-04-15 13:03:46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許衡-著名學者,是元代初期的明臣,可以說是個以天下為己任的優秀臣子,雖然在元朝的統治之下做官,可所做之事,大都順應時勢,以體恤百姓為首要。

如何評價元代初期的名臣,著名學者許衡?

當時的戰亂紛爭不斷,而且民生潦倒,許衡向元世祖忽必烈建議:

對於百姓來說,他們的生存底線並不高,有飯吃,有衣穿,所以要“

重視農桑

(已採納)

廣興學校。奉元世祖之命,負責培養一批蒙古貴族子弟,在他的辛勤教育下,這些不懂漢文的青年也都成為“尊師敬業”的優秀儒生。其中有不少人,後來“致位卿相,為一代名臣”。

許衡長期擔任國子監祭酒,主持教育工作,承宣教化,不遺餘力。許衡以“樂育英才,面教胄子”為宗旨,故其門下不僅有大批漢族學生,還有不少蒙族弟子。

(已採納)

以“

行漢法

”作為“

立國規模

”。他說:“古今立國規模,雖各不同。然其大要,在得民心。而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漢法,乃可長久。故魏、遼、金能用漢法,歷年最多。其他不能用漢法者,皆亂亡相繼。史冊具載,昭昭可見也。”

(已採納)

大意為:從古至今,立國模式雖有不同,但其中最關鍵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考證以前的朝代,推行漢法則國運長久可期。比如:魏、遼、金這都是推行漢法的朝代,其他不用漢法的,皆以禍亂滅亡為終,史籍上都有記載,顯而易見。

許衡的政治理想是要實行儒家的仁政以獲得民心。至於獲得民心的關鍵,則在於實行“漢法”。由於這一“立國規模”的確定,中原廣大地區社會秩序得到恢復,生產得到發展,人民生活得到安定。

許衡還與劉秉忠、張文謙等一起定官制、立朝儀,對元初政局穩定、經濟生產的恢復起了積極作用。

“凡經傳、子史、禮樂、名物、星曆、兵刑、食貨、水利之類,無所不講”

與姚樞、竇默等講程朱理學,“慨然以道為己任”

元世祖忽必烈為親王時任京兆提學,於關中大興學校;世祖即位後,任中書省議事、中書左丞,與劉秉忠等“立朝儀”

“定官制”

籌劃立國規模,上書言立國“必行漢法”

“犯顏諫諍,剛毅不屈”

有元代的“魏徵”之稱;建立並主持元初國學,任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培育人才,善教,眾多弟子如姚燧、耶律有尚等皆學有成就;對漢蒙文化交流,程朱理學傳播和朱陸合流有較大影響;教領太史院事,與王恂、郭守敬、楊恭懿等改定曆法,“撰《授時歷經》”

“新制儀象圭表”等

道德情操高尚,留下了“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不食道旁無主之梨的價值標準和道德信念;治家嚴謹,教子有方,其子孫皆學有所成,第四子許師敬先後三居相位,為元仁宗推行科舉制度和使天災頻生的泰定時期呈現治平的盛世,卓有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