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格律一共有幾種格式?ZRDelly2020-07-12 15:18:23

七絕的格律一般分為平起、平起首句入韻、仄起、仄起首句入韻四種。頭條萊垍

以下是詩譜: 萊垍頭條

平起: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萊垍頭條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萊垍頭條

平起首句入韻: 垍頭條萊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頭條萊垍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萊垍頭條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條萊垍頭

仄起: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萊垍頭條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萊垍頭條

仄起首句入韻:垍頭條萊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垍頭條萊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萊垍頭條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萊垍頭條

七絕格律一共有幾種格式?

拓展資料頭條萊垍

七言絕句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絕,屬於近體詩範疇。此體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條萊垍頭

詩體起源於南朝樂府歌行或北朝樂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晉的民謠,定型、成熟於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二首》、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條萊垍頭

七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簡稱七絕,其起源已不甚清楚。垍頭條萊

明清人認為七絕起自蕭綱、虞世南或是四傑的說法,都是指七言律絕。垍頭條萊

雖然七絕在其發展過程中,的確以律絕為主,但與五絕一樣,古絕之形成還是先於律絕。現代國內外學者一般傾向於以北朝樂府民歌為七言古絕之源。萊垍頭條

也有學者認為七言古絕的源頭應追溯到西晉的民謠。雖然漢魏時已有曹丕《燕歌行》這樣成熟的七言歌行,但最早完整的七言四句體的出現,是在西晉的歌謠中。這就是逐句押仄聲韻的《豫州耆老為祖逖歌》:“幸哉遺黎免俘虜,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思歌且舞。”條萊垍頭

初唐時,七言絕句不僅數量較少,題材狹窄,而且在詩壇上的影響也很小,藝術上也不夠成熟,不僅未能充分協律,而且作風比較板滯(如常用對仗作結,有類律詩的前半截),缺乏悠遠的韻度。初唐比較知名的詩人如沈佺期、宋之問,律詩寫得很好,七絕水平卻一般。進入盛唐,大量的七絕詩人湧現,在藝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完全可以與五絕並駕齊驅。李白、王昌齡、王之渙、王維、賈至、高適、岑參、常建等確是當時詩壇上的一批七絕高手。萊垍頭條

代表七絕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王昌齡二人。王昌齡率先並大力創作七絕,在他的筆下七絕的題材得到了大大拓展,舉凡從軍、出塞、懷古、贈別、狩獵、宴飲以及奉佛、崇道、閨思、宮怨等等,無不可用七絕來表現,擴大了七絕在詩壇的影響。條萊垍頭

李白的七言絕句則更能體現盛唐絕句的典型風貌。中唐時,擅長七絕的詩人不少,如李益和劉禹錫等,但基本路子並未突破前人。頭條萊垍

及至晚唐,七絕在杜牧、李商隱和溫庭筠手裡又有了新的發展。萊垍頭條

七言絕句,由於可以不拘對偶,故構寫自由;由於篇幅短小,故語句精煉含蓄,多言外之音;由於講究聲律,故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宜於低吟高誦。自唐代以來,名篇佳句甚多。頭條萊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