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嶺南發展歷史中,與冼夫人歷史貢獻相當的人物有嗎?具體有哪些?潯陽鹹魚2018-04-20 10:23:37

盧鈞

是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的進士,於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年)出任廣州刺史、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

而當時的嶺南長官,都貪圖財貨,盤剝百姓,致使嶺南人苦不堪言。《舊唐書·盧鈞傳》對這一情況做了簡略的介紹:

南海有蠻舶之利,珍貨輻湊。舊帥作法興利以致富,凡為南海(嶺南節度使)者,靡不梱載而還。

盧鈞的到任,可謂是一股清流,他為人寬厚,為政廉潔。為表示自己與前任貪贓形象的不同,他將兼領的斂財要職—市舶使(掌管對外貿易,頗似如今的海關),交給了嶺南監軍掌管,自己則“一不干預”。此種舉措,減輕了嶺南百姓與商人的負擔,也打擊了當地橫行的貪腐之風。

我們知道,著名文學家

韓愈

曾被貶到潮州作刺史,而潮州便屬於嶺南的範圍內。在唐代,對於大臣的重罰,便是流放嶺南。有的人終身不得赦免,到死以後,貧困的子孫甚至不能將其屍骨帶回家鄉安葬。盧鈞就職後,親自出自己的俸祿購置一些棺材,使得這些士大夫們得以魂歸故土;對於那些仍然在掙扎計程車人家庭,他也儘量予以照顧,為對於貧弱孤兒們成家立業。

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僅憑一人之力,盧鈞便堅持救護了數百戶人家。這種上級的表率作用,延及下層,震動了當時尚且處於半蠻荒狀態的山越百姓,大家“

服其德義,令不嚴而人化

”,民風為之一變。

因此,史書稱朝臣聽聞盧鈞受命節度嶺南時,都互相祝賀,慶幸這位廉吏、幹吏的出現。朝廷也將盧鈞比於前代賢臣,稱讚其“

番禺清紹於隱之,江漢愛侔於叔子

”。據說盧鈞三年任期將滿之時,嶺南各族的百姓有數千人特意前往京師長安,請求為治績卓著的盧大人立生祠。

此後,盧鈞又在多地擔任節度使,最終以太保之位退休。鹹通五年(864年),盧鈞逝世,享年八十七歲。

總而言之,雖然盧鈞在嶺南為官只是其人生履歷中的一頁,也無冼夫人一般開創性的貢獻,但他正官風、變民俗,其為嶺南地區所作的事情也決不可遺忘,應該長久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