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屬海滄區,為什麼東孚常稱“積善裡”,海滄卻稱“三都”?圭海四記2018-05-27 11:45:33

海滄區,下轄海滄、嵩嶼、新陽和東孚四個街道,而傳統上常稱海滄和東孚。

海滄包括海滄、嵩嶼和新陽三個街道,歷史上屬於漳州海澄縣;東孚包括東孚街道和新陽街道的祥露,歷史上屬於泉州同安縣。

同屬海滄區,為什麼東孚常稱“積善裡”,海滄卻稱“三都”?

(請將手機橫看)

海滄區屬於拼湊的組合,因此單純的看海滄和東孚,其五十年前的歷史軌跡是不同的,完全可能有不同的表現,誠如它們的舊稱。

東孚,過去所在的同安縣,從五代時期設縣以來,轄區一直都比較穩定,而最近的改變僅是清末民初廈門和金門獨立設縣,因此在政區的名稱上也能較好的保持傳統。

反之,海滄,曾經的老東家海澄縣是明代中期從龍溪縣分出的,而龍溪縣從宋代以後也是各種分離,先是衍生出南靖,再是明代的平和和海澄,民國時期的華安,變化之大與同安形成鮮明的對比。

同屬海滄區,為什麼東孚常稱“積善裡”,海滄卻稱“三都”?

儘管,同安和龍溪在經歷歷代政區演變的規則是一樣的,但卻因變化的節奏不同,導致各個地方的舊稱發生了變化。

在北宋,同安轄有3鄉11裡,東孚屬於明盛鄉積善裡(當然還包括角尾和龍池),龍溪轄有6鄉33裡,海滄屬於永寧鄉新恩裡。

到了南宋末年元代初,裡改為都,同安11裡分成44都,東孚為17-20都,而龍溪33裡卻只有30都,海滄為1-3都。

儘管改為都,但在同安,因政區變化不大且裡大於都的範疇,因此裡的說法被繼續沿用。而龍溪因裂地分縣,鄉里的劃分已亂七八糟,如過去的永寧鄉則分別歸屬於龍溪縣和海澄縣,故而更小範圍的都被後世沿用。

同屬海滄區,為什麼東孚常稱“積善裡”,海滄卻稱“三都”?

在明代初年,因人口的流失,海滄原來分屬龍溪縣的一都、二都、三都合併為一二三都,簡稱三都,這個稱謂和地盤被海澄縣繼承,一直延續至今。

故而,老一輩的人常稱東孚為積善裡,海滄為三都。

………………………………

文/圭海四記

圖/摘自今日海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