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梯田是如何去灌溉的?趣方言2018-01-30 19:31:42

記得剛來北京的時候認識了一個苗族朋友,來自貴州凱里。

由於我沒有接觸過少數民族,內心各種好奇,所以一股腦問了很多問題,現在想想失禮了。當時,我記得很清楚,我問他第二個問題就是:你們那邊有梯田? 他回答說到處都是。然後我就追問這玩意怎麼灌溉。他就簡單地給我描述了一下。

先來一幅他老家的景色(丟失了他發給我的原圖,就找了一副類似的):

古時候梯田是如何去灌溉的?

他給我的回答太過簡單,就是說:我們抽水上去啊!就是用抽水機抽上去。

我只能腦補一下場面。最終還是沒搞清楚。然後,我就興致勃勃從網上自己查了。

首先,不同地方的灌溉方式不同,我們先看一下元陽哈尼族梯田吧!

元陽哈尼族梯田的灌溉首先依賴其特殊的地形條件。如下圖:

古時候梯田是如何去灌溉的?

元陽地勢,西北高,南部低,境內最低海拔為144米,最高海拔為2939。6米,海拔高差2795。6米。這個大夥不要理解為內地的某個山海拔多少!這是一個很大的地形概念,我們可以把他們整個縣或者說其整個地域單元在內,都看作一個大山。從高海拔到低海拔,旱地種植逐漸減少,水稻種植逐漸增多。而此處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此地區獨特的環境:

低緯度地區高溫,水分蒸發快,水汽上升在較高海拔地區形成我們所說的雲海景觀。而水汽的聚集遇冷之後又在河谷上空形成巨大降水,降水從高海拔向低海拔行進,逐漸彙集成河流

而此地森林資源豐富,也涵養巨大的水分,也形成無數小溪和河流。

這就成為了元陽梯田的主要灌溉水來源。當地人只需要在合適的地方將河流水或者溪水引入到自家田地中就可以了。這可以說是人與自然最和諧的共存方式了。生活在此處的哈尼人有一首歌有這樣的歌詞:

“有好樹就有好水,有好水就開得出好田,有好田就養得出好兒孫。”

古時候梯田是如何去灌溉的?

這是在大地形下的灌溉方式,在中國來說也只是少數地區。那其他地方的梯田如何灌溉呢?

其實,方式同之前我們的苗族同學談到的方法一樣:

採用深水高揚泵將水提到山坡,山頂建造“天池”蓄水。需要灌溉時可以將水放出,透過預置好的小水渠將水送到每個梯田中。有些設施先進一些的地方透過水管進行噴灌,能夠更好的利用水資源。

所以,大部分地區的梯田的灌溉方式跟我們想象的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大部分沒有見過梯田,所以感覺很好奇。話說回來,梯田這種耕作方式造出來的景觀絕對是大家想看到的。

大家需要了解的一個現狀是:

梯田的種植對於人力的消耗相比平原要高出很多,而產量沒有任何優勢,而且對於丘陵地帶的植被破壞很嚴重,所以這一耕作方式逐漸被淘汰,只作為一種旅遊資源繼續存在。

所以,估計以後梯田會越來越少,大家想見到只能去景區了!

古時候梯田是如何去灌溉的?中華王爺2018-01-30 00:44:42

這個真的不懂,大聖早上好

古時候梯田是如何去灌溉的?

古時候梯田是如何去灌溉的?城鄉文學2018-01-30 11:14:35

悟空真是善於思考呀。古代沒有機械,但古人也很智慧聰明,巧奪天工。關於梯田的灌溉,就是在頂層挖一個蓄水池,儲存天雨或把下方的水引上去,然後順著梯田邊修好的渠道,一層一層依次澆灌。但不論怎麼說,古人還是靠天吃飯的成分多些。

古時候梯田是如何去灌溉的?

古時候梯田是如何去灌溉的?

古時候梯田是如何去灌溉的?清如瑤2018-01-30 11:03:02

大聖呀大聖,你變化萬千,你的火眼金睛能看穿世間萬物真假,為何就不能洞明每位頭條朋友的個人愛好與擅長!我可不是如來,能知天下萬事!

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本人認為古時候梯田的灌溉應與現在差不多吧。

梯田自高而低,層層而下,都是在山的最高處挖一條水渠,一直環繞下面的梯田,再從別的地方引水到渠道,這樣灌溉就可以自上而下引流了。

或者在最高處挖口大坑,利用山泉和天河水積累成一口水塘,再透過渠道引流而灌溉。或者利用大型水車從低處抽水到水塘再灌溉,古代人的智慧有些是我們想不到的。

古時候梯田是如何去灌溉的?

如果不合君意,你等著,我去網上查查!

古時候梯田是如何去灌溉的?旺旺微言2018-01-30 11:31:40

據《史記》志部分記載,古人在山上丘陵處挖池蓄水。沿各處梯田修土溝。雨水存在池裡,用水時挖開,水沿溝流進梯田。大禹治水有導之法。導就是將大水分化成小流,分別流向田野。四川李兵修壩,方法至今還在運用。古人智慧是長期農耕中產生的。

古時候梯田是如何去灌溉的?

古時候梯田是如何去灌溉的?太常吸貓2018-08-13 18:52:42

古時候梯田是如何去灌溉的?

梯山為田是為梯田。

清代《滇南雜記》中稱其:“候雷雨而栽,又曰雷鳴田。僱工力作,不計畝計工”。古代的梯田一般多見於山多地少之處,除了懸崖峭壁不能耕種以外,有土之山皆可開墾梯田。如果是土石相伴之山則需要“壘石相次,包土成田”。如果在特別陡峭的山上開闢梯田,人則需要佝僂著身子,像螞蟻一樣爬上爬下,翻土耕作,彷彿在梯子臺階上一樣,十分辛苦。

梯田的灌溉大多倚靠山上的自然湖泊、河流和泉眼,因勢利導,在梯田周邊挖渠引水,也有在山上人為蓄水用以灌溉梯田的。然而,自然力量往往是把雙刃劍。遇到坡度比較大,窄而湍急的地段,遇上大雨,則有山石滾落,崩塌淤塞的風險。如果一個月不下雨,則土地龜裂,莊稼枯槁,也會收不到糧食。因此,梯田雖然可以種植作物,但是產量則不能期待太多。

《南平縣誌》中記載:“南平重山復嶺,梯田而耕,粒食不足。所賴山林之產,歲入不下百餘萬金。”可見山民主要還是靠山吃山,多以採集山林之產為生。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