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關於春秋的記載?魔法豆逗2021-09-24 23:34:01

《春秋》是世界最早的編年體史書,記載了上自公元前722年,

下至公元前481年,合計242年魯國的歷史。“春秋”因魯國

編年史《春秋》得名,始於平王東遷,為東周的第一個歷史階

段。據史家推算,魯國史書《春秋》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

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左傳》

記載史事較《春秋》明備,下續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

終,共255年。《春秋》是魯國史,但也是把當時天下演變的情

況做了廣泛的記載。

《春秋》是魯國史記的名字,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史

書。為什麼叫《春秋》呢?因為,說到春,就兼及了夏,說到秋

,就可以想見冬,所以用“春秋”二個字,就包括了春夏秋冬四

時,萬物繁育,盡在其中。四時之事,無物不包,無事不記,所

以當時把一國的歷史稱為《春秋》。在西周,“春秋”是各國國

史的通稱,當時有“周之春秋”“燕子春秋”“齊之春秋”。。

。。。。有所謂“百國春秋”。

現在我們所讀的《春秋》是魯國的編年體國史,經過孔子的修

訂,成為了儒家的經典,《春秋》成了這部經典的專用名稱。

《春秋》的價值;1,儲存了史料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

雲:“萬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中,弒君三十六,亡

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2,“寓王法

”——提出建立穩定的社會秩序 我們知道在古代,史官是一個

重要的職位,其作用非常重要 ,凡君王的言行,都要由史官記下

來,作為國家臣民的法典和榜樣,這樣君王就必須言行謹慎。孔

子在修訂魯《春秋》時,用“微言”寄託了“大義”,“上明三

王之道,下辨人事之記,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

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

。撥亂世,反之正”;“故《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

孔子在修訂《春秋》時候所用的“微言”,就是微妙精深而又含蓄

的言辭,發揮的是治國大道,社會秩序,是非的標準,目的是揚善

去惡,撥亂反正。孔子的這種《春秋》“筆法”,對於後世產生了

深遠的影響,讓人們明是非,知善惡,守正不移,把對於理想的堅

持,對於人格的保持,對於榮譽的珍視,對於正義的維護,看得比

生命都重要。

隱公 元年 至十一年 恆公元年 至十八年 莊公 元年 至三十二年

閔公 元年 至二 年 僖公元年 至三十三年 文公元年 至十八 年

宣公 元年 至十八年 成公元年 至十八年 襄公元年 至三十一年

昭公 元年 至三十二年 定公二年 至十五年 哀公元年 至十四 年

史記關於春秋的記載?麻婆豆腐蓋飯2021-09-25 21:49:29

《史記》記載的春秋五霸是齊桓公,秦穆公,楚莊王,晉文公,宋襄公。

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能在政治、軍事中佔據主導地位,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史稱:春秋五霸。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雒邑(今河南洛陽)以後,周王室更加衰微。從前是天子統帥和號令諸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而如今,這些權力已逐漸轉移到諸侯手中——“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而各諸侯國內也出現了君臣逆位的現象——“禮樂征伐自大夫出”;更甚至於一個諸侯國的大夫可以左右周王室的動向——“陪臣執國命”。鐵農具的出現提升了生產力,大量井田之外的土地被開墾,這成為諸侯國強大的主要原因。

周王朝建立在宗法制和井田制基礎上的封建制度開始瓦解,出現了“禮壞樂崩”的動盪局面。王室、諸侯、卿大夫之間相互混戰,天下大亂。

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此時的諸侯爭霸戰爭為之後的戰國時期的兼併統一戰爭做了先期準備。

史記關於春秋的記載?陽光雨露花2021-09-25 11:15:39

史記關於的春秋的記載,主要寫了春秋五霸:齊桓公,秦穆公,楚莊王,晉文公,宋襄公。

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能在政治、軍事中佔據主導地位,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史稱:春秋五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