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什麼還會有“改朝換代”?史海浮沉一月明2018-02-23 21:34:55

在封建社會,是很講究名正言順的,“君要臣死,臣不得死”一點錯沒有,比如說紂王要比干的心,比干明知是死也要給。但是,這裡有一個前提,君還得是君,臣還得是臣。一旦這個前提不成立,這句話也就不成立了。

既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什麼還會有“改朝換代”?

但凡我國曆史上的改朝換代,大體三種情況。

第一種:農民起義。比如說朱元璋滅元,李自成滅明。

第二種:貴族奪權。比如說曹丕代漢,朱棣發動靖難,隋文帝取代北周,宋太祖取代後周,李淵滅隋等。

第三種情況:外族入侵。比如說西晉的覆滅,元清的建立等。

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此時的君與臣這個概念已經不那麼明確。試想一下,黃巢和李自成既然已經早飯,他還會認皇帝為君嗎?當然不會,因為在他心中,他自己就是君,誰的拳頭硬聽誰的。

既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什麼還會有“改朝換代”?

而貴族奪權,一般都會有個程式化的流程:禪讓。此時的皇帝只是別人的玩偶,哪裡還有話語權,只能乖乖禪讓,一旦禪讓,你就不是君了。

至於外族入侵,那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才懶得管你們君君臣臣的那一套。誰的拳頭硬,誰就老大。

既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什麼還會有“改朝換代”?阿爾聖2018-02-23 21:26:20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個是有前提的,一般皇上需要臣去死來穩定局勢的時候需要的,這個臣是對皇上忠心耿耿的臣,他死不是因為他做錯了什麼,而是皇上需要用他的死去達到一個目的,對於臣來說是無奈的,但必須要去做的。以犧牲個人來顧全大局,這個死是你情我願的死,對皇上不忠心的臣是做不了的

既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什麼還會有“改朝換代”?思考後的思考2018-02-23 21:39:56

世界有規矩的時候就有了不守規矩的人。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儒家話,是建立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基礎上,有了三綱五常的規矩自然也會有人不守規矩。規矩只是約束大多數人的。

個人認為遵不遵守三綱五常的規矩和改朝換代沒有任何關係。你的團隊人物很守規矩,可是別人的團隊人物很牛掰,一樣能滅你。歷史上有多少次是遊牧民族對農耕民族的征戰而滅國。認可三綱五常是孔夫子的勢力範圍,但是別忘了 釋迦摩尼,上帝,也有他們自己的地盤!

既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什麼還會有“改朝換代”?

既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什麼還會有“改朝換代”?我愛吃糖蒜2018-02-23 21:35:21

陳勝吳廣有一句話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是每一個人的身份都是不一成不變的,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使自己變為萬人之上。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適用於愚忠,這種只適合那些忠臣而言,而唐朝黃巢起義這些人屬於造反了,他們已經自己想當皇帝了,並不是你說想讓他們投降,他們就會自殺的人,歷史上愚忠的人,最後沒有完美的歷史有幾個人?

岳飛忠心耿耿,最後被殺

張居正為了國家努力數十年,最後被殺

既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什麼還會有“改朝換代”?

于謙為了保證明朝的延續,最後還是被殺

既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什麼還會有“改朝換代”?

明太祖朱元璋誅殺功臣的時候,他們可以反叛,但是最後還是被殺

所以“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也是分情況的,已經生出不臣之心的人,這句話是對他是沒有一點影響的,他們可能還會廢立皇帝,最後自立為帝。但是對於那些忠心耿耿的人來說,最後的下場可能就是抄家滅族。

所以最後還是要分情況。不同的歷史,不同的人會有自己不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