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德不孤,必有鄰”是什麼意思?趙師漢學2018-01-19 16:21:57

“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很震撼,字面意思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德行高尚的人不會孤獨,一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

但是,這句

話怎麼更深層理解?

趙師漢學書院院長趙崎老師在《論語本懷》課上正本清源:

第一,

有德行的人是不會孤單的,

這種孤單是指心靈上的

,不是指有德行的人必定有很多好朋友。往往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真正懂你的朋友並不多。

第二,

這裡的“鄰”,有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

“我們說有朋自遠方來,這個遠方不單單是指空間上的,也指時間上的,

我們就拿孔子來講,孔子在世的時候,他的徒弟可能是他最好的朋友,那麼孔子的學說能夠被冠成百家之首,能夠獨尊起來,那要有一個人他叫什麼?董仲舒,那麼董仲舒離孔子多少年?500年,

所以這種遠方不單單是空間上的,也是時間上的,所以在這邊說,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在聖人的語境裡面,其實這種時間和空間不會被時空所困的。

比方說一個聖人在這邊講德不孤,必有鄰。你覺得他自己一個人,很孤單,但他並沒有,所以他沒有被時間和空間困住。

包括說這句話本身的孔子,他的好朋友500年後才出現的,對吧?說不定是自己不小心轉世,轉了一下,看上自己的書了,寫的好,說的好,其實有可能是他自己的。

所以這也告訴我們,修行的人,不要被一時的時間,或者空間所困擾、拘束。

其實這種一時也不單單是一時,在古人來說的話,實際上,因為古人的時間觀比我們大多了,我們現在非常小的時間觀。比如一兩天我們覺得不行了,一兩個禮拜我們就覺得很長了,其實在古人來說,那種時間的格局上,比方說他說這句話,不要被這些所困擾,他說的可能不單單是指我們說的一時,他有可能一輩子都有可能。

所以說我們古人一直說什麼?如果這輩子來他的時運不濟,他就幹嘛?我們中國古代就多隱士就歸隱,因為他覺得這一輩子不對,所以他們的格局觀比我們大好多,我們最多如果能覺得,這一段時間不對,那其實我們已經很好了,對吧?

就比方說那件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沉浸在裡面,那沉浸是可以,但你要出來,有可能很多人就沉浸下去,或者一直沉浸,不是,要能出來,因為要把自己的那種格局觀,空間和時間一定要拉的長一點,對吧?

那怎麼能拉的長呢?就是我們所說的定力,對吧

?這就不是我們拍腦子的想法,長一點,長一點,就像什麼?比諾橋的鼻子一樣,你要長就長,不是,他要吹牛才能長,那所以咱們怎麼說吧,時間和空間格局拉的長,要怎麼樣?定力,

所以說定力強的人時間會過的非常快的,所以說我們每次上課就是在練定力,你發現沒有?時間過的非常快吧?一

節課有45分鐘的,就像20分鐘一樣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