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為人師”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大臉法語TalentFrance2017-06-29 22:53:28

“好為人師”有多討厭

“好為人師”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這話是孟子說的。

好為人師的人,往往站在某個制高點上,俯瞰眾生,揮斥方遒,頗有風雲在手,捨我其誰的感覺。

— 1 —

前年,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的一番“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千萬不要去碰京東”的言語引起軒然大波,反躬自省,亦覺自己言行不當的馬雲後在微博發文道歉。

馬雲說,自己喜歡聊天,漫無目的,海闊天空,痛快淋漓而只圖“嘴爽”。這些年在很多不同場合,說了不少“瘋話”“胡話”和“愚蠢的吹牛”,給自己也給別人帶去不少問題和麻煩。

馬雲承認,任何商業模式都是不完美的,沒有所謂真正正確的模式。適合自己的鞋子才是最好的鞋子。“我估計改不了自己‘好為人師,毀人不倦‘性格,也習慣了被各種‘語錄觀點’。”

京東也針對馬雲的“警告”,釋出文章《我們會做好自己,時間將證明一切》予以還擊。

京東在文章中暗諷了馬雲:“大師就是你問他格局,他跟你說驕傲——阿里、騰訊、百度已經不是一個檔次,我們阿里一馬當先。”

“你問他戰略,他跟你說孤獨——再過三五年,有幾個人看得懂我在買樓?你問他未來,他跟你說命運——如果美國有一個阿里巴巴,亞馬遜還能活嗎?你問他競爭,他跟你說悲憫——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這個悲劇是我第一天就提醒大家的……”

京東最後還“贈送”了馬雲一首詩:“一馬悠忽不見,我自躬耕而行。心懷虛無之念,不必妄自多情。”

打臉打到這個地步上,已不必爭論誰的格局大小,輸贏勝敗,有一點卻是不爭的事實:動輒喜歡指點江山,好為人師,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馬爾克斯曾在他的告別信裡寫道:“我明白,一個人只有在幫助他人站起時才有權利俯視他”。自以為是、夜郎自大的結果就是,聽眾未必買賬,更得罪了對手。

你以為你高屋建瓴,洞燭機先,其實很多人都只看到了以“意見領袖”自居的信口開河。

#FormatImgID_2#

— 2 —

那天深夜,一個昔日的年輕同事在朋友圈裡為剛剛入手的馬卡龍糕點發了一組圖片,那些甜品色彩繽紛,造型精緻,十足的誘人。我在下邊寫了一條評論:就快做新娘了,一定要管理好身材哦。

女孩子回覆,姐姐,我現在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小姑娘原來和我在一個辦公室,大學期間靠著驚人的意志力減肥二十斤,從原來的小胖妞搖身變為驚豔眾人的窈窕淑女。為鞏固成果,她一直健身和節食。但女孩子總是貪戀甜食的,她那天深夜發快遞當天送來的甜點無非是想犒賞一下辛苦多日的自己。

但當時我 “好為人師”的癖好又爆發了。仗著自己學過幾天心理學,便從她長期節食造成的營養匱乏講到心理飢餓,從身材管理講到意志力調控,滔滔不絕一番後,那邊已沒了聲息……

小姑娘就是想吃塊蛋糕而已,人家親媽和男朋友都沒幹涉,犯得上我一個外人如此苦口婆心地去力諫和強勸嗎?我真是鹹吃蘿蔔淡操心,好像要挽救失足少女似的。一個喜歡大快朵頤,對自己的身材管理毫無章法的人,卻諄諄告誡對方:“控制不好自己的嘴巴,如何控制好人生?”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可笑至極!

此番誅心之論差點讓一段好好的友誼破裂。細細想來,這真是絕妙的反諷,送給自己再合適不過。

“好為人師”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

— 3 —

痛定思痛,環顧一下四周,生活中真是從不缺少這樣好為人師者,不時糾正這個,指導那個,彷彿自己是生活導師或者人生贏家似的。

那天一個外地朋友在電話中向我抱怨:前陣子休年假時回了趟老家,結果被大七大姑八大姨甚至鄰居她二舅再次問起婚姻大事。她說自己才26歲,不著急。

怎能不著急呢?那些熱心的親友們都達成了驚人的默契:女孩子在婚姻市場上的籌碼,除了容貌,就是年齡了。年齡一大,再好的條件都要打折處理了,比如誰誰誰,誰誰誰,甚至還能為你舉出一大堆當年國色天香的女明星,因為人老珠黃,最後不得下嫁的悲慘事例,告誡她結婚要及時,生小孩要及時,否則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

十天的年假,朋友呆了五天就回來了,她形容自己是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這些熱心的好事者,是不折不扣的好為人師者,他們用自己陳腐的教條,和所謂過來人的經驗,把別人的思維和人生路徑也意圖框進自己的體系中,這樣他們便可以為自己循規蹈矩的命運找到更多的同盟者。對自己催眠,為別人洗腦,這大概就是他們一以貫之的興趣所在。

“好為人師”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

— 4 —

有段話說得好:“與老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與男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與女人溝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緒;與上級溝通,不要忘了他的尊嚴;與年輕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與兒童溝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

溝通,70%是情緒,30%是內容;80%是傾聽,20%是表達;90%是尊重;10%是方法。

與其說這是溝通的技巧,不如說是交際的智慧。學習體察人心,良性互動,而不是高高在上,耳提面命。

好為人師者,很多時候,目的並不在於傳授知識,指導方法,規避錯誤,警醒他人,而在於用自己的一知半解,用自己的固執偏見,用自己的所謂權威去試圖左右和掣肘 ,去達成一場褫奪和佔領,以獲得某種智識和思想上的優越感,長驅直入對方觀念和人生的統御感。所以,支配欲和控制慾越強的人越喜歡好為人師。

我認識一個女強人,在單位裡呼風喚雨,說一不二;回到家裡,對老公和孩子也是頤指氣使。比如家裡的餐飲結構,作息時間,包括女兒報什麼樣的補課班,老公按照什麼樣的步驟實現進階之路,都在她的“縝密計劃”中和嚴格掌控下。

有一次,和她聊天時,我直言不諱:“你老公和孩子又不是你的牽線木偶,你要適當放權,不可以繼續充當一個支配型的妻子和母親。”

她驚訝地看著我,“那怎麼行?沒有我的指導,他們的生活得亂做一團。”

有一次我去她女兒的微博上轉轉,發現這個十幾歲的小孩子某一天寫道:“我真是受夠你了,媽媽!憑什麼我的人生要受控於你的指手畫腳?總有一天我要遠走高飛,脫離你的魔爪!”

所以你看,你以為你是再稱職不過的母親,是導師,是菩薩,人家卻將你視作獄警和惡魔。

這樣的父母不僅想做自己命運的操盤手,而且也越俎代庖,樂於做子女生活的操縱者。或者他們自己本身就是失敗的,卻用毫無前瞻性和建設性的意見規劃孩子生命的藍圖。他們最令人耳熟能詳的一句口頭禪就是:聽我們的,沒錯!

與此類似的是,某些人自己的人生弄得亂七八糟,千瘡百孔,卻自以為是地充當別人的“導航者”。

譬如那些雞湯書的販賣者,那些勵志“大師”們,每個人都彷彿是得道高僧一樣,他們樂於,亦敢於為你的職場、人際、愛情、婚姻,甚至心靈的重建,人生的反轉指點迷津,好像循此徑闊步前進,就能成功逆襲,進而躍上人生的峰巔。那麼,他們本人呢?都已斬獲成功,笑傲人生了嗎?如果他們真的都已經名利雙收了,也不必兜售那些譁眾取寵,並無多少實操性的人生經驗,靠著賣力吆喝來賺得那三瓜倆棗。

毋庸諱言,有些標榜成功學的書籍,不過是一群失意人寫給另一群失意人的迷魂大法而已。

我曾問過一個感情專家,你平時就是按照傳授大家的那些方法解決婚姻和家庭問題的嗎?

他一臉正色:要是那樣,我早就離婚了。

陳丹青曾說,

我在很多時候都是無知的,所以我從來不敢隨便指點別人。

個體的經驗都是有侷限性的,有時一葉障目,難免不見泰山,專業不精,思量不足,訴諸他人,即便不貽笑大方,也可能誤人子弟,所以好為人師者未必都有資格成為真正的人師。更何況每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難以複製的,既然參差多型乃是幸福的本源,那麼,就不要將所有人的人生都裝在一個整齊劃一的模板裡。

有人說,這世界多的是好為人師的失敗者,他們多的是雞湯和套路,讓你看上去收穫了一堆經驗與真理,最後卻用打臉的方式毀了你正常的生活。

此言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