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句話?這句話有何含義?布衣侯152018-08-24 06:23:43

謝謝邀請。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曾經被很多次的被應用。是1849年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寫於工業革命前夕,也許二者之間並沒有聯絡,但是1860年工業革命開始是有歷史記載的。

生命,愛情,自由三者從某種範疇理解 ,是與身體,精神,信仰這三個人們避無可避的條件緊密相連的。為什麼這麼說呢?生命是身體的對應,愛情是精神層次的對應,自由超出了愛情,也是精神方面的,但是是更高層次的認知,歸屬於信仰。所以,才有了這種說法。

生命與身體,就使得這本身就與生命體相關,而精神層次的反應,比如愛情,幾乎就是飲食男女。再有信仰,完全就是除了人之外,不具備信仰之力的。因此,說明詩歌表述的就是人。

再裴多菲生活時代中,世界也是混亂的,貧瘠的,人們幾乎對物質有著不可剋制的慾望。如同現在,人們不對物質產生慾望,卻對貨幣生成了極不正確的依賴。

當下世界,競爭無處不在,包括西方歐美國家,都人人自危,到處喊打來為自己壯膽,為什麼呢?好比中國人的朋友,不一定就是中國的朋友一樣。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是與人為善的,是有善根善念的。政體則不然,透過布熱津斯基我們得知,有那麼一夥少數人,堅持所謂二八定律。認同“貨幣是唯一資本”理論,秉承西方利己經濟秩序。以美國為代表的集團正在有效破壞現在世界的已成秩序。而且最終一定能夠順利完成一破一立的經濟秩序的轉換。

那麼如何轉換呢?就是西方利己經濟秩序被東方利他經濟秩序替代。人,成為社會的主體。貨幣,恢復到結算工具的位置。人們因此不在受到壓迫和剝削。80%的人毫無理由為20%的寄生蟲服務一生。

歸根結底貿易戰的本質就是根據時代環境氛圍決定的。當下,就是經濟秩序的鬥爭。幾乎就是不可迴避的,好像基督徒信仰上帝,無可改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