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看詩詞大會,有個,古代詩人寫完詩,是透過什麼形式馬上傳播到各地啊?祁門小謝2017-08-19 20:09:41

大概就是以下幾種吧

1、出詩集。這個方式需要用到錢,一般分三種:一是自己掏錢出自己的詩集;二是欣賞自己做的詩詞的達官貴人資助;三是出版商要以此牟利而出詩集賺錢

2、藝人傳播。最初的詩歌是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的,這是早期詩歌的一個重要特徵。所以很多詩歌便透過青樓、戲院等娛樂場所傳播,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的詩人才子經常光顧那裡的原因

3、民間傳播。老百姓雖然做不了詩,但卻可以讀詩,就如白居易、杜甫等做的民間詩歌便在民間廣為流傳

我最近在看詩詞大會,有個,古代詩人寫完詩,是透過什麼形式馬上傳播到各地啊?

4、風景名勝的留詩。詩人經常有這樣的一個習慣,不管走到哪裡,一有什麼靈感或感慨,總是喜歡用筆寫下來,所以經常見到許多風景名勝上留有詩詞(現在的人只會寫XX到此一遊),一首好的詩詞會讓那風景名勝更加有名,而由此這些詩詞就流傳下來了,甚至比其他方式更加有效等等。

5、商業互吹。文化人有文化人的圈子,比如江湖詩派,江西詩派,西昆派,公安派···他們圈內發表的詩詞,大家就會點評,在自己圈子裡有知名度,很容易就出名了,出名之後自然會有很多人樂意閱讀他的詩集

6、官方宣傳。政府是文化的風向標,封建社會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比如蘇軾吧,皇上讀他的詩詞,後宮大部分女人也讀他的詩詞,為了把握君王的喜好,他所喜歡的詩人你也必須喜歡。

還有一種是投贈,應該也算是官方宣傳。唐初科舉考試有這樣的習慣,考生把自己的詩送給文壇大佬,求一個好印象。比如那首野火燒不盡,就是白居易投給名士顧況的。

7、說一個最最最古老的吧,采詩官。先秦時期,有專門的采詩官到民間采詩,然後把詩歌記錄下來,後來就有了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想起來再補————-

我最近在看詩詞大會,有個,古代詩人寫完詩,是透過什麼形式馬上傳播到各地啊?詩文百家2018-12-22 00:41:03

歸納起來大概是以下這幾種:

一、行卷。

唐代科舉考試時士子“行卷”“溫卷”之風盛行。士子在應試之前,常把先以所作詩文投獻名公巨卿,以求榮譽,稱為“行卷”。並請求他們向當時的主考官推薦,從而增加自己及第的機會。詩歌便在名公巨卿中流開來。

最有名的是這首:

近試上張籍水部

【作者】朱慶餘 【朝代】唐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朱慶餘臨到要考試了朱慶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寫下了這首詩,徵求張籍的意見。

二、拜訪贈送:

如李白的《贈汪倫》、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這類詩舉不勝舉。

三、題壁詩:

題壁詩是古代詩歌中的瑰寶,是一種值得研究的文化現象。題壁詩有多種型別,這裡就不一一介紹,印象深刻的有陸游《釵頭鳳》、蘇東坡《題西林寺壁》、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等等

四、即興發揮:

王勃的《滕王閣序》,王勃於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的佳話。實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唐才子傳》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五、詩牌傳播:

詩牌是一種木質薄板,用以題寫詩歌。在唐宋,詩牌遍佈於僧寺道觀、亭臺樓閣、旅店郵驛等各個公私場所,是詩歌繁榮盛況下的器物與文化印跡。詩牌具有詩歌文獻的儲存與傳播功能,並對詩歌創作產生了廣泛影響。詩牌的出現,除了體現社會欣賞與收藏詩歌的風氣之外,亦體現了詩歌創作、閱讀與傳播過程中的種種文化現象,在詩歌發展史上具有獨特意。

六、詩人的題畫詩,

透過繪畫傳播。如韋莊的《金陵圖》、王維的《輞川圖》開啟了後代詩人詩畫並重的先河。對古代的文人山水畫和山水田園詩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七、紙張生產富足,印刷技術提高,改變了詩歌的發表平臺和傳播方試。

由於魏晉時期紙張生產原料問題得到解決,紙張產量大幅上升,唐代以後,紙張已在普通百姓中普及。宋代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增大了社會知識積累,加速了宋代文化交流,為詞的書面印刷奠定了技術基礎。同時,宋代人還發明瞭適合印刷的宋體字,這種字型直到現在都還在被我們延用。因此,大量詞籍問世,印刷的傳播方式開始普遍,這對推動詞的傳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最近在看詩詞大會,有個,古代詩人寫完詩,是透過什麼形式馬上傳播到各地啊?阿木中醫李建勳2018-12-22 08:43:21

《詩藥心》

吟詩作對開花遲,

詩詞大會來賓客。

發揮少年痴狂值,

表寅口才觀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