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人怎麼知道閏月的?清山雅舍2020-04-16 07:46:21

清山雅舍,暢談歷史。

前言

我們平時常說閏某月,比如2020年就是閏4月。“閏月”這個概念大家是既熟悉又陌生,很多人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其實它來自古代的歷法,要想知道古人是怎麼樣知道閏月的,我必須先了解什麼是閏月。

古時候人怎麼知道閏月的?

曆法簡述

講閏月之前首先就繞不開曆法。為什麼會產生曆法呢?這是因為古代的先民們在耕種的時候,必須及時掌握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而這就需要有一個表述較長時間的時間劃分體系。於是,曆法這一事物便被髮明出來了。

說白了,曆法就是用年、月劃分時間的人造體系,用來對應四季交替、氣候變化,方便古人參考以進行合理耕種。

閏月由來

那閏月是怎麼來的呢?據已出土的歷史資料表明,秦代實行的是《顓頊歷》便已經開始有了閏月。通俗地講,

《顓頊歷》把一年定為365.25日,這是當時測算的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把一個月定為29又499/940日,這是當時測算的朔望月,也就是月亮從朔到望,再到朔的一個週期。

可這樣問題就來了,12個月乘以29走499/940日,最後一年等於354。29日,與定好的一年365。25日對不上了。怎麼辦?

古人很變通,想到了用閏月的辦法。透過計算,要想補上相差的日子,就每十九年加七個閏月補足就搞定了。

古時候人怎麼知道閏月的?

所以說,古人知道閏月的原因,並不是說原本就有閏月的存在。而是古人在曆法的計算過程中,為了協調年和月的誤差,而人為創造出了“閏月”這一概念。

閏月的演進

但是《顓頊歷》有缺點,

一是它以十月為一年的開始,也就是一年之初在於冬,這既不合農時也不合人們的祈願;二是它總是在九月的後面閏月,如此死板地置閏方法,幾十年下來就會出現明顯的季節與日期錯位的現象。

所以,漢武帝便召集大臣和天文曆法學者們,重新編制曆法,這就是《太初曆》,又叫《漢歷》,是現代我們常用的農曆的原型。《漢歷》改用正月為一年的開始,定一年有354。36天,一月有29。53天,開始採用二十四節氣來調整閏月的位置,做到日期與節氣相對應。

古時候人怎麼知道閏月的?

這裡要解釋一下,漢歷是如何用節氣來調整閏月位置的。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曆將二十四節氣劃分為十二節氣和十二中氣,中氣就是指二十四節氣中位於偶數的節氣,比如冬至、驚蟄等等,

凡是一個月裡只有節氣,沒有中氣,就說明這個月裡日期和節氣開始產生錯位,就要在這個月進行閏月,而這個月跟在哪個月後面就稱為閏幾月。

結語

透過深入瞭解閏月產生和演進的過程,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閏月的產生是脫胎於古人的智慧,而農業生產的時節需求激發了古人測算天文、制定曆法的思維,使得閏月也隨之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