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榮恥鑑定師2019-05-03 19:39:30

“中庸”對抗真理、精益求精和對中最對,其不處認知和作為很高或最高境界,其屬無視普世競爭的於內部混世的垃圾行為。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馬振廷12019-05-03 05:05:24

中庸,是縱合因素促成的存在,存在自有它的合理性,不是人認為的應該不應該,合理不理。只會用名詞不懂名詞意,拿來用作裝門面唬人而已,古人也是,唸書,背書,死讀書,讀死書,沒讀到開講就不上學了多的是,但也在社會上混,亂用名詞並不懂其中之意,古代就這樣形成的,新社會更是亂用名詞,多用名詞連成順口流裝門面衝大學問也。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新華通迅2019-05-03 06:24:35

真正明白中庸之道的人,會對它愛不釋手,在生活、工作、學習中使用它屢試不爽。正確使用中庸,可以巧妙地處理各種糾紛,解決各種難啃的問題,在達到自己預期目標的同時,通常又可以比較好地保留涉事者的利益和尊嚴,基本不會得罪別人,反而很可能收穫意外的友誼和交情,實現大家都滿意的互利共贏。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龍學創始人劉樹成2019-05-03 08:27:51

儒家的“中庸”二字是形容人性深處最光芒的點、最高境界,搞不清楚就貶。

儒家的“中庸”的意思不是折中,“和稀泥”,而意思是:心臟、社會票決領導頭腦(中)時,以平凡平常心對待(庸),當選了帶頭幹,落選的事都忘了、不知道。這就是健康的社會和人體選領導頭腦的平常機制。誰知道單位無記名投票的意見隱私、自己腦細胞更新的事?若知道這些事,就是腐敗的社會和被監測、解剖還監測、解剖不清楚的病人死人。

要想理解“中庸”一詞,就要明白中華文化、龍的造字規則,否則解釋不清楚。“中庸“的可操作意思不是折中的意思,而是:以交換、票決馬首是瞻的中國龍(五中)文化能用於日用的平凡生活中,豈(庸)有平庸人嗎?“庸”(豈)可棄乎(嗎)?

這一解釋是毋庸置疑的。《詳見《解密紅樓夢真味道》(含《道德經》譯文)《破譯<論語>背後的龍學密碼》開始的“說明”。 文/劉樹成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北京掃葉2019-05-03 09:19:09

中庸簡單地說,就是恰到好處,剛剛好,正合適。人類所犯錯誤大致分兩類,一是過分,一是不足。所以才有左傾,極左,右傾,極右的說法。我們總是在左右震盪中前進。很難踩準中間那條線。人類社會有制度,規則,法律,這些規距未必都是最合適的,但也只能如此,因為很難做到中庸。

新文化運動以後,要打倒儒家文化,很多人不讀經典了,中庸被曲解了。把庸簡單看成平庸,庸庸碌碌。庸還有一個內涵是用。中用,好用,合用。這是說一切要以實踐為準。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文字的二三事2019-05-05 18:23:13

“中庸”既是儒家學說中的一部作品名稱,又是被孔子認為的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與有些現代人口中的“中庸”大相徑庭。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

《中庸》是一部論述道德修養境界的哲學式專著,出自由漢朝的戴聖根據一些儒家著作合編而成的《禮記》。南宋的朱熹將《中庸》與《大學》,《論語》,《孟子》一道列為“四書”,成為後朝各代的學校指定用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科目,對維繫封建統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一書圍繞“中庸”二字論述瞭如何以中和之道為人處世以及治理國家。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孔子說:“中庸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很少有人能夠長期地踐行它!” 那麼什麼是“中庸”呢?中庸即不偏不倚,不過不及,以平常的中和之道看待事物,修養自己。

《中庸》一書給“中庸”的定義是:

喜怒衰樂之末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意思是:喜怒哀樂的情緒沒有表現出來,稱之為中,表現出來但合情合理,稱之為和。中是天下最根本的,和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法度,需要大家共同遵循。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

談“中庸”不得不提“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包含三條主要的原則,這三條原則在《中庸》一書中皆有體現。

慎獨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道是一刻都離不開的,離開的均不是道。因此,君子在旁無他人的時候須小心謹慎,在沒有人聽到的地方也須持敬畏之心。隱蔽一處時會被人發現,細緻入微處也會昭然若揭,因此君子在獨處時應慎重。

寬恕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詩》雲:‘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孔子說:“中庸之道不會遠離人,如果有人在踐行中庸之道時遠離了人,那麼這不是在踐行中庸之道。《詩經》有言:‘砍伐斧頭,砍伐斧頭,斧頭的製作方法就在手中。’手持斧頭砍伐另一個斧頭,眯著眼審視二者,仍然覺得兩者相差甚遠。因此君子應該以對待人的方式管理人,直到他們改過自新為止。忠恕距離道並不遙遠,不要以自己也不情願的方式對待別人。

至誠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只有天下最真誠的人方能將其天賦發揮到極致。能夠將人的天賦發揮到極致也才能夠充分發揮人的本性;能夠充分發揮人的本性才能夠充分發揮事物的本性;能夠充分發揮事物的本性就可以幫助天地育養萬事萬物;可以幫助天地育養萬事萬物就能夠與天地為列,實現天人合一。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

以上所述基本是儒家學說中“中庸”的含義。有些現代人口中的“中庸”多有指才德平庸,能力一般,或對待某事持中立態度,或和稀泥,充當和事佬角色等等的意思。前後對比,兩種“中庸”確實有兩種不同的意味,但這也充分體現了漢語的博大精深。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黃蜂二師兄2019-05-10 09:29:35

要怪就怪對“中庸”這兩個字的誤解,古文就是中庸,看到的以為它是教人作和事老,和稀泥的,實際上不是這樣,用現代語的解釋就是“權衡”,看準再做,錯了改正。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

“中庸”之道有“和”的思想,但和太泛泛了,有和稀泥的,有求大同存小異的,有融入的意思,也有滲透的意思,改革開放幾十年,沒有前面幾十年的開放搞活,哪來財力物力人力來改革?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

牟其中的“九十九度加一度”

“中庸之道”也有激進思想,也講枉嬌過正,就是把什麼壞局面打破一定要用比它更壞的手段才能解決好,用戰爭消滅戰爭,用法律的懲罰來約束人們犯同樣的錯誤。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

本來古代的思想我們應該批判的繼承,可是卻成了因為幾句錯誤把整本書否定的局面!有很多商戰思想和成功案例都符合中庸之道!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

這個人叫索羅斯,是很多國家聽到名字就膽寒的金融大鱷,他雖然拜的是西洋師傅,但是理論就是“中庸之道”,當錯誤發生,就讓它犯更大錯誤從中取利,當年泰國把外匯都花光,索羅斯就放水衝擊,結果泰國忙中出錯,企圖以抬高利率阻擊,結果正中下懷,索羅斯乘亂大賺一筆走人!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鑑鐘樓主人2019-05-02 23:27:23

主要是兩種人,一種是有點文化而性格偏激,對五千年牛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知半解,更不瞭解中庸(中和)本質精神就開罵的人。第二種是原本就既無知又無聊的人,人云亦云,不罵老祖宗心裡就不痛快,如現在社會中還存留的那些文革餘孽。建議他們靜下心來認真從頭至尾讀一讀四書中的《中庸》,再讀一讀《周易》知道什麼叫中庸。中庸思想是中華民族中哲學的核心,儒家叫中庸、中和,道家叫中道,佛家叫中觀(有時也叫中道,如《中觀論》所說“執中道而不落二邊……”)。中華民族精神即是大中至正的精神,不可動搖的精神(《周易。豫》:“中正介於石”)。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魯中居士2019-05-03 07:25:34

對祖先高超智慧持嘲笑和輕視態度的列屬“下士”,他們不懂先賢之用意,沒有必要計較他們的想法與態度。″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琴音萬古2019-05-03 07:22:23

因為“中庸”本身是儒家持之履世最高的哲學。在古人的書冊裡的教導或曰體悟都是非常含蓄的,在經典裡又是非常高蹈著的,今人的解悟缺點著只常是字面理解,要徹透理解是需要對“易”的解悟。

“道貴得中,過非所尚,然隨時之宜施當”。

“與時行而不失其貞,則過非過矣”。

“《易》尚中和,二五為中,相應為和也”。

“志存乎中,則自正矣。大率中重於正,中則正矣,正不必中也”。

“正不必中,中無不正”。

“正者天下之定理,中者時措之宜;正者有時而失其中,中者隨時而得其正。故中之義,重於正也”。

“蓋中則不違於正,正不必中也,天下之理莫善於中”。

“《易》所重者中,故卦德不善者過乎中則愈甚,《睽》,《歸妹》之類是也”。“卦德之善者過乎中則不能守矣,《復》《中孚》之類是也”。

“恆者,庸也,常也,惟中故庸,未有失其中而能常者也。故《恆》卦之三上,為不恆,振恆者以此”。

由此看來“中庸”這一詞生於哲學辨證而非是庸俗的對政治統治的理論的解讀或隨意之在今褻瀆。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潮州蘇錦和2019-05-03 05:06:17

中庸,也即騎牆主義!左右逢源,八面玲瓏,圓滑世道,這也是國人的劣根性!凡事皆以中庸處之,吾國之殤矣!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文利wenli2019-05-03 21:23:23

《中庸》本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是孔子的孫子子思寫的,北宋時的二程很推崇它,在北宋時有很大的影響力。到了南宋,朱熹作《中庸章句》,把它和《大學》、《論語》、《孟子》一起列為“四書”,從此成了讀書之人的必讀之書,“中庸”思想也漸漸融入了中國人心中,成了為人處世的準則。但做到真正的中庸並不容易。

中庸不是老好好,中庸也不是和稀泥,說中庸禁錮了中國人思想的人要麼是本來就不理解中庸是什麼意思,要麼是知道,卻囿於其所處時代的政治文化環境不願或不敢說中庸的好,還有一種可能是一些批判中庸的人或許是對一些沒有理解中庸思想的博大,自以為是按照中庸思想做,其實是沒主見的人的不符合中庸思想的批判,並不是對中庸的批判。就像批判假借儒學外衣幫助進行封建獨裁統治的“學術”卻不是批判儒學一樣。

中庸之道在生活中也是適用的。但是,必須得正確理解“中庸”的意思。《論語》中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朱熹註釋說“中者,無過無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中庸”也就是辦事不要毫不在意,也不要過分,符合事物的規律,正常就好。

《中庸》一篇中也沒有一句是叫人當牆頭草的,相反是在講做事要有原則,要符合規律,儒學本身就讚揚“能惡人,能好人”,不可能教大家喪失操守,辦事和稀泥的。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大家很難真正做到中庸,所以做的半假不真的中庸就容易讓中庸遭到詆譭了,這跟擺地攤算命糟踐了中華文化是一個理兒。

中庸之道是一種處世做事時符合天道的準則。 《中庸》開篇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這就是說,這本書要講的是一個“不可須臾離”的道理,即“中庸之道”。這個道理就是辦事不要過分,《論語》中有“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就是這個道理。其實好多思想儒家和道家是想通的,“中庸之道”在《道德經》中有最好的註解“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還說“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為什麼太好了,東西太多了就要陷入失敗?為什麼想要毀滅一個事物去要先使它變得異常的壯大?就是因為只有過分地發展,發展得不符合“中庸之道”了,它才能徹底的失敗!這也是“物極必反”的道理吧。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優優大哉!”中庸之道是值得我們研究的。

凡事都是有度的,不要太過,適度就好。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IT讀心茶2019-05-02 23:45:55

“中庸”蘊含著深刻的處世哲學和高層次的思想境界。現代人對它有著“貶義”的態度,主要原因就是對它一知半解,知之甚少,僅憑字面意思,加上個人的主觀臆斷,作出了自己非常失實的判斷。

真正明白中庸之道的人,會對它愛不釋手,在生活、工作、學習中使用它屢試不爽。正確使用中庸,可以巧妙地處理各種糾紛,解決各種難啃的問題,在達到自己預期目標的同時,通常又可以比較好地保留涉事者的利益和尊嚴,基本不會得罪別人,反而很可能收穫意外的友誼和交情,實現大家都滿意的互利共贏。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黑老子一跳2019-05-03 11:23:48

中庸本說是度,為人做事一定要把握尺度,不要不足或過激。但被後人解讀成了牆頭草,其實一百個人看書就會有一百個理解,儒家以及很多經典都被曲解了,所以不要人云亦云,想要批評你就先把書看透了再說。現在網上很多噴子,壓根連書都沒看過,就否定這個否定那個。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有話少說2019-05-03 17:53:34

問題出在《中庸》一書。孔子說的“中庸”,本來是很簡單的事情,卻搞得神乎其神,再加上後儒的發揮,解說《中庸》的書多的數不勝數,都把《中庸》淹沒了,也沒能說清楚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兩端:善與惡。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顯然,隱惡而揚善,選擇的是一端:善。

不偏不倚,不是不偏惡也不偏善,而是如打靶一樣,正中善。

過猶不及,不可不及善,也不可超過善。

後世解中庸,不搞極端,不左不右,折中,都偏離了“隱惡而揚善”。

說中庸是不走極端,是錯的。中庸就是走極端,如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白刃可蹈,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夠極端的了。為何中庸不可能也?善的標準難以確定。如,道家上善若水甘居下流,而儒家惡居下流。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芊芊我的所愛2019-05-03 06:52:16

殉葬在古代是很神聖是事情。當代人讓你殉葬你還覺得神聖。古代小姐是處女,現在小姐是爛貨。

要是你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變化。要麼你像希特勒一樣去改變世界。要不你自己一上吊,離開這個世界。我說的你清楚麼。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知行合一時2019-05-04 14:40:57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很高的境界!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生命解碼之易學堂2019-05-04 17:27:00

中庸已經被多如牛毛的文化小人們解釋錯了,所以受到現在人們的貶斥。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高天人生2019-05-03 09:26:54

不中庸是科學家但不會做官!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好曲悅耳2019-05-03 18:21:08

主要是受文革批孔造成的,在講階級鬥爭的年月,不是擁護就是反對,沒有調和的可能,沒有中間路可走。在這樣的觀念下,中庸當然是貶義的了。而現在不一樣了,不能以階級鬥爭為綱了,也不能事事都用階級鬥爭的觀念來看問題和處理問題,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不左也不右,陰陽平衡,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幸福,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迷糊小跟班2019-05-03 08:03:36

美國稱霸從不中庸!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關有852962019-05-04 05:22:37

中庸之道,本是正好,不偏不倚,正的意思,可是今人加上了政治色彩,在區別正確與錯誤,在鬥爭中堅持正確的,反對錯誤的,如果再中庸,不明事非,就有明哲保身,不堅持真理之疑嫌了,變成了錯誤了!這是對中庸本意義的引深與借用,是文字在實踐應用的發展!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白鶴排雲2019-05-04 17:06:16

我很贊同讀讀原著再評議。不少評議是先望文生義,自己先立一個與其意識觀念主義相對的“靶子”,然後批判一通。這無異於文字遊戲。《中庸》很直白地給“中”的意思作了說明:“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中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好好體味這句話吧。說什麼“中”就是“折中”等等。離題萬里!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鄭世金1104239402019-05-03 06:14:36

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老好人而已。偏離正道。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思想先鋒派2019-05-03 03:54:19

中庸可以用在任何職業,凡事都應該把握準這個字“度”,不夠也不行,太過也不行。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田園92942019-05-03 10:56:14

中庸就是泰卦 三陰三陽 相融 相交 萬物生機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哈哈陳912019-07-23 13:00:59

大多數人是見詞生意,“中庸”到底是什麼都沒有搞懂。太陽還是那個太陽,月亮依然是那個月亮,無知的人仍然還是那麼無畏。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吳先生282019-05-10 22:09:34

問題是很問題不可能中庸。

事事處處都中庸,世界就沒有和平和諧概念了。

“中庸”本是儒家學說中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但為何在有些現代人口中卻有貶義意味?SundaySeventeen2019-05-10 21:57:22

中庸正確翻譯應該是保持理性,不唱高調,冷靜處理每件事是目的,而保證這樣的目的就要有中庸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