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張賜宏2018-07-03 08:57:50

不是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而是劉邦害怕他們功高蓋主,權力太大,萬一造反了怎麼辦,便殺了韓信等開國功臣。

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漢朝能在政治體制上以皇權為軸心的中央集權制,在統治方針上會盡量讓人民休養生息。特別是漢武帝劉徹,他將西漢推向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鼎盛時期。“絲綢之路”的開闢也是漢武帝劉徹的一大歷史功績。漢朝能經歷400年,離不開皇權的政策。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唐不聞2018-06-12 08:48:48

給你看一張漢初的分封圖,你就明白為什麼劉邦要這樣做了。也只有這樣做,劉姓天下才能長久。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你看,整個漢初的版圖,東方一半的土地,都在異姓王韓信、韓王信、張耳、臧荼、彭越、英布等人手中,這些人擁兵自重,恃功自傲,換做你是劉邦,你吃得下飯、睡得著叫嗎。

這些異姓王,不封是不成的,都跟著你四處轉戰,勞苦功高,像韓信、英布、彭越這樣的,差點連最後的大決戰都不願意參加,硬是用封王賞地這樣條件引誘來的,如果不給他們封王,馬上就能撕破臉皮和你開戰。所以只有先兌現諾言,才能暫時穩住這些梟雄的心。

但問題是,能穩住多久?

平定天下分封功臣的這一年,劉邦已經五十五歲了,而他的太子劉盈幾歲呢,9 歲。

所以你明白劉邦的苦衷了嗎?

韓信這些人,勉強能服劉邦,但能服一個10來歲的孩子嗎,劉盈對他們一無恩情可言、二無威信可豎,謀反是遲早的事。

所以劉邦這才拖著一副老骨頭,馬不停蹄地開始了誅殺異姓王的腳步,誅殺之後,把這些地盤重新封給劉姓子孫,劉邦覺得,只有姓劉的,有血緣關係的才靠得住。所以韓信死、英布死、彭越死、韓王信降匈奴,哪怕連和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一起長大最好的兄弟盧綰也沒能逃得過這樣的命運,誰讓你不姓劉呢。只有趙王張耳因為是親家,免除一死,但是地盤必須交出來,同時不能再當王。另外長沙那種蠻夷之地,暫時處之不理。

劉邦在臨死前,為劉盈打造了一個幾乎全部由劉姓管理的天下,當然這還是留下了隱患。不過這就留待景帝和武帝去解決了。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我是越關2018-07-03 15:34:32

正是因為誅殺這些既是功臣又是權臣的人,漢朝才得以延續的更長久。如果不殺這些手握大權的功臣,這些功臣又會變成下一個梟雄。漢朝很可能在劉邦死後步秦之後塵。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公元前202年,劉邦靠著韓信和彭越等人的協助,於垓下之戰徹底消滅了項羽的勢力,由此劉邦在54歲的年紀坐上了大漢來過皇帝的寶座。

雖然當上了皇帝,但是劉邦的實際權力並不能掌控全國,漢帝國和楚國的矛盾逐漸消滅的同時,和各地的諸侯王矛盾也在逐步的凸顯。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僅僅在垓下之戰前,劉邦反攻項羽時,下令韓信和彭越前來支援,但兩人遲遲不到,導致劉邦被項羽殺得大敗。無奈之下,劉邦加封了他們的封地,這樣二人才領兵前來。

天下平定之後,這些獨立於中央的諸侯國儼然成為了大漢帝國的不安定因素,他們要兵有兵,要錢有錢。等待著天下的風吹草動,伺機奪取自己的利益。所以劉邦深深的明白,一旦引起他們的不滿,後果不堪設想。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所以為了大漢帝國的長存,劉邦揹負著忘恩負義的罵名,開始了一個個的除去這些獨立於中央的諸侯國,並且立下了非劉氏不得稱王的約定,才有了漢朝後世的安定。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君山話史2018-06-10 12:31:09

我們常說劉邦殺功臣,其實不完全對,他剷除的是異姓諸侯王,至於身邊的文臣武將,他並沒有殺。

為什麼要剷除異姓諸侯王呢?因為這是帝國的潛在威脅,甚至可能引發大動盪。歷史已經證實分封諸侯制的嚴重問題。周代廣封諸侯,結果諸侯大打出手,打了幾百年,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殺到最後只剩下一個秦國,完成中國統一。農民起義推翻秦朝後,項羽對政治一竅不通,又一次大封諸侯,封了十八個諸侯王,自己當西楚霸王,連個中央政府都沒有。結果不出意料,又是一陣混戰,最後劉邦贏了。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既然劉邦要剷除異姓諸侯,他為什麼又要分封異姓諸侯呢?形勢所迫,沒辦法的。他在打垮項羽的過程中,得到諸侯王的幫助,你得承認人家諸侯王的地位啊。至於像韓信、彭越等人,本來不是諸侯王,在劉邦打仗打得狼狽不堪時,乘機索要諸侯王的名號,劉邦有求於人,只能捏著鼻子同意。

但是,劉邦還是深刻地認識一個道理,異姓諸侯的存在,有兵權,有經濟權,是一個大國之下的獨立王國,只要有風吹草動,一定就是戰亂的根源。所以,與其說劉邦心狠手辣,忘恩負義,兔死狗烹,不如說這是兩條政治路線之爭:是放任異姓諸侯存在,給大帝國埋下定時炸彈呢?還是一鼓作氣,清除掉可能的隱患?劉邦選擇了後者。

熟讀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制度的影響往往才是決定性的因素。劉邦殺異姓諸侯,看上去很不厚道,但實際上卻為漢朝的長治久安打下了一個基礎。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不過,劉邦在消滅異姓諸侯的同時,又廣封同姓諸侯。

在他看來,只有同姓諸侯才靠得住,劉氏子弟才會擁護劉氏的江山,利益捆綁在一起,不是嗎?事實證明,同姓諸侯是一柄雙刃劍,用得好時,會拱衛朝廷,用得不好時,同樣會成為動亂的根源。西晉的“八王之亂”證明同姓諸侯相殺起來,其兇殘程度,比過異姓諸侯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漢朝比晉朝運氣要好一些,由同姓諸侯引發的“七國之亂”,其波及範圍與影響程度都遠遠不如八王之亂。到漢武帝時,果斷以推恩令的方式,削弱同姓諸侯的力量,進一步避免諸侯內亂的可能性,為王朝清除一大隱患。

從劉邦與劉徹,漢朝的制度建設基本完善,有意識吸取前代的經驗教訓,以秦之郡縣制為主體,以同姓諸侯製為補充。這個制度確立後,國家相對是比較穩定的,雖然也經歷一些動盪,但還是能頑強地存在400年。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千古名將英雄夢2018-07-23 10:29:38

恰恰相反,正因為漢高殺異姓王,漢朝才保證了政權的穩定。

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正月,漢朝開國大功臣、原楚王、淮陰侯韓信被人誣告謀反,呂后竟不經審問而將其族誅。

是年三月,梁王彭越又被誣謀反而遭處死、夷三族,其屍體還被剁成肉醬分賜諸侯。

七月,不想也變成肉醬的淮南王英布果斷反了。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十月,英布兵敗被殺。不久,折騰了兩年多的代王陳豨叛亂也終告平息,陳豨也在代地兵敗被殺。

次年二月,高祖劉邦青梅竹馬的好兄弟、最後一個比較大的異姓王燕王盧綰竟勾結匈奴,以謀後路,高祖聞信大怒,乃派樊噲領兵攻燕。盧綰不敢應戰,逃往匈奴。

事實上,這一系列事件都是高祖和呂后的既定謀劃,他們早就想徹底消滅異姓王了,所以才千方百計製造藉口,激化矛盾,必欲除之而後快。這樣一段歷史當然非常血腥與罪惡,但若能因此而平滅隱患,使新建的漢王朝走向統一而不反覆,卻也不失為歷史的正軌。畢竟人心難測,儘管異姓王當時不想謀反,但不能保證他們今後不會謀反,更不能杜絕他們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因為榮華富貴使人盲目,絕對權力使人瘋狂。

在此之後,高祖為了進一步穩固漢帝國的政治穩定,又採取了一個影響力深遠的戰略性舉措,那就是功臣們相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大家不要小看這個盟約,漢帝國正是因為有這個盟約作為政治基礎,周勃才得以安劉,光武才得以中興。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三月,高祖聽聞樊噲也有不軌之舉,大怒,便命陳平周勃二人去前線奪兵權而殺樊噲,陳週二人沒有聽命,只是把樊噲抓了回來。

四月,高祖來不及處置樊噲,便在長樂宮駕崩了,時年六十三歲。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也就是說,高祖在駕崩的前一刻,都在憋著一口氣想收拾掉最後一個隱患才肯嚥氣!這既是一個垂暮帝王的悲哀;也是一個暮年帝王的壯心不已。

唉,劉邦這輩子啊,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鬥到最後,雖然搞的自己很孤寒,卻總算給子孫留下了一個還算太平的江山,他也死的值了。後人雖批評他“業愈高,德愈薄”,但沒辦法,這就是一個帝王的必由之路,沒有一個開國之主能逃的過。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錦翼2018-06-14 13:25:38

說反了吧。

其實正是因為劉邦殺功臣,漢朝才有機會經歷400年。

就說垓下之戰前面的一點事吧。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當時劉邦的軍隊和楚軍咋廣武對峙,楚軍已經沒有了糧草,劉邦想要調韓信、彭越的軍隊過來對項羽造成最後的合圍,但是這倆人根本不來。

劉邦滅不了項羽只好退步,兩人坐下和談,這就是著名的鴻溝和議。楚漢以鴻溝為界,劃分天下。隨後霸王項羽撤軍。

劉邦當時覺得也就這樣吧,但是張良、陳平不幹,他們說:“現在咱們有了一半的天下,諸侯都聽咱們的(這個有點高估自己了,其實人家根本就不聽),正好項羽也沒糧食了,咱們要滅了他。”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劉邦最牛逼的優點就是聽人勸,立刻撕毀了協議,向楚軍發起了進攻,追到夏南的時候,劉邦再次命令韓信和彭越南下一起進攻,但是這哥倆誰都不來。結果劉邦不光被項羽打敗,還被項羽包圍在了陳下。

張良再次出主意,分析為什麼這些傢伙不聽話:“因為沒好處,給他們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錢財”

還真管用,這倆傢伙就來了,這才有了四面楚歌,這才有了垓下之圍。

等劉邦坐穩了天下,怎麼能讓這些不聽話的傢伙逍遙在外呢,必須要一個個消滅他們。

你看他們是功臣,隨時都有可能成為反賊。

其實別說什麼異姓王,在權力面前,同姓王也不管用。否則也不會今後的七國之亂,也不會有什麼推恩令了。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錦翼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白雲之語手工摺紙大全2018-05-30 13:11:39

一個王朝延續多長時間和殺不殺開國功臣沒有多大關係,但和重不重視軍事發展很有關係,重文抑武的宋朝就在這方面吃了滅亡的虧。

謀臣張良說過這樣一句話“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敵對勢力和反對勢利均已消滅乾淨,國家也建立了,不用再打仗了,功臣反而成了皇帝最大的威脅。因為這些功臣手握重兵而且飛揚跋扈桀驁不馴。就拿韓信來說吧,雖然韓信沒有造反的意思,但他的權利太大又很會打仗,搞不好哪天反了誰也招架不住的,這就讓劉備寢食難安了,所以韓信只能死來消除劉邦心裡的疑慮。

跟韓信相比張良就顯得很有智慧,功成名就後選擇急流勇退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一個沒有權利隱藏山野的人自然不會對皇權構成任何威脅,張良因此躲過一劫。

其實劉邦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最後英布還是反了。被平定後劉邦就更加堅定了自己殺功臣的決定是正確的,至於後人怎麼評價那是另外一回事,劉邦這個人本來就不按常規出牌。

說了這麼多跟主題好像有點扯遠了。國家成立後最重要的是招賢納才來治理國家,這時候讀書人就有了用武之地。一個國家能維持多久依靠的是良好的政策方針和老百姓的支援。國家政策惠利於民老百姓安居樂業這個國家自然會長久了。當然也離不開強大的軍事建設。

封建時期的開國功臣不過是政治的犧牲品罷了。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鑑史馬後炮2018-07-03 03:25:22

漢初的種種殺“開國功臣“現象,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劉邦當時所當上的皇帝也沒有我們今天所想象的那樣,高高在上。自從劉邦打敗項羽之後,劉邦雖有“皇帝”的名號實際上也僅算得上一個實力強大諸候王角色,他的天下並沒有因擊敗項羽而太平。項羽也只不過是眾多秦末梟雄霸主之一。從《高祖本紀》、《項羽本紀》的記載來看,劉邦所除的功臣都是帶有“王”頭銜的,也就是異姓王。不管是原來項羽封的,還是劉邦後來封的,凡是當過王的無一不被消滅。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首先了解異姓王。漢初的異姓王首先是有自己的封地範圍,這些封地範圍以內是不受漢朝廷制約的同時,異姓王有自己的小朝廷、軍隊、官員和財政支收這些都不受漢廷管束的。漢初異姓王表面上臣服漢廷,實則是漢朝的巨大隱患。

其次異姓王的分兩類,一類是項羽在滅秦之後分封的,如英布、彭越等;一類是劉邦自己封的,如韓信、盧綰、樊噲等。第一類的楚漢戰爭中其實是統當了“盟友”的角色,因為項羽的攻伐為自保,與漢王劉邦站在一個陣營上的;另一類則是有大功勞的下屬,他們一開始就跟著劉邦打天下,憑功勞而得以封王。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滅項羽以後,不管出自任何理由,這些異姓王對剛剛建立起來的大漢王朝是構成不可逆的潛在威脅的。漢初的王與候不同,王是有自己的軍隊和土地、官員制度及財政收入的,候頂多是食邑萬戶的大地主有錢人,但依然得向朝廷納稅,比起王,是不能比的,異姓王無疑是漢朝廷以外的“二朝廷”。

漢初大漢朝廷真正屬於劉邦管轄並向劉邦納稅的郡縣也不過十來郡,而眾多異姓王掌控了天下三十六郡的十九郡之多,也就是說劉邦的大漢王朝連天下的半壁都沒有。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最後,劉邦的半壁江山土地相對貧瘠,比起東邊盛產鹽鐵銅的齊、吳,比起南邊物產豐饒的楚,都比居關中的漢廷富饒。這也意味著異姓王有著更大發展自身軍力和國力的空間。

後來的“吳楚七國之亂”也證明了這點,尤其是吳王劉濞,由於吳國盛產銅礦,鑄的錢比朝廷都多,在經濟上連朝廷都要看劉濞的臉色行,漢景帝時朝廷窮得叮噹響,吳國卻富得流油,吳王一頓飯的開支比天子一年的開支還大。

然而這些“功臣”異姓王在楚漢戰爭中確實是有功不假,可比起劉邦的大漢王朝長治久安來說,確實是個“定時炸彈“,因為他們都有跟漢朝廷直接對抗的軍事實力,而且是許多個軍事實力集團。他們可以聽漢朝的,也有資本隨時不買大漢王“帳”,隨時發起對漢王朝的戰爭,甚至聯合起來打你大漢王朝一家,他們不對漢朝發動戰爭不等於眾多個異姓王的子孫不對大漢動武。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這也是劉邦為什麼要除異姓諸候王的基本原因,如果任由異姓王長期割據發展壯大,就不會再後來的大漢400年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第二個戰國時代的到來了。後來劉邦用同姓王取代了異姓王,沒想到的是,連帶有血緣紐帶關係的同姓王也照樣在羽翼豐滿之時,反叛朝廷,差點滅了漢朝。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蘇沉船2018-11-07 15:26:27

本題里人人各有說法,我換一種角度解釋,劉邦沒有殺功臣,他只是重複了一遍秦始皇的征服之路。

秦國滅東周後,隱然成為天下之主,只是還沒有正式制定皇帝制度。當時的韓國、魏國、燕國也是打算向秦國臣服,但秦始皇還是要把各國給滅了,那麼劉邦剷除異姓諸侯王跟秦王政能有多大區別?

西漢之初恢復了秦朝已消滅的分封制,中國東部幾乎又回到戰國時期的格局,劉邦讓劉姓王與異姓王各佔一半分封。這意味著戰爭早就有預見性會發生,韓信的楚國、彭越的梁國、英布的九江國、臧荼的燕國、韓王信的韓國等等都獨立的國家,劉邦有權分封他們,卻無權力管理他們的財政,亦無權直接調動兵馬。這樣的局勢跟回到戰國又能有什麼兩樣?一旦漢國支配力下降,這些國家就像脫韁的野馬不受控制。

更深一層的是同姓王也不受控制。劉邦為西漢剷除了異姓諸侯王,但是同姓諸侯王在文、景之世持續跟中央爆發矛盾,最終發動了七國之亂。

這就是分封制的缺陷,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矛盾是沒法靠忠誠、血緣來緩和,制度的缺陷給予人們鬥爭的機會。劉邦不殺韓信,那麼韓信的子孫手握重兵,將來會對劉邦的子孫做什麼?沒人說的清。

劉邦也沒有親手殺韓信,他只是以狩獵為名義奪走韓信的兵權,消除韓信的王位,降為淮陰侯。《史記》記載是韓信企圖在劉邦與匈奴交戰期間反動政變,控制長安執政的太子。事情被韓信門客揭發,韓信被蕭何誘入宮中,被呂雉下令殺死。因為有人質疑這是呂雉給韓信編織的罪名,多認為韓信是冤死,就形成劉邦殺害功臣的普遍印象。尚有彭越都不是完全是劉邦所殺,也是呂雉讓彭越門客揭發其罪行,劉邦才處理彭越。

劉邦對開國諸侯王的鎮壓是就中國政治制度的改革過程,進一步確立一家一姓統治天下的合法性,以此維持帝國穩定。人們可以苛責後世的皇帝殺功臣,就是沒法說劉邦殺功臣是忘恩負義,在利害關係層面上,劉邦與韓信、英布等人的關係,就相當於秦王政和魏王假、燕王喜等諸侯沒有區別。燕國為秦國在趙國背後插刀,幫秦國一統天下期間也是有功勞的。

所以說劉邦只是重複著秦王政的步伐,也吸取了秦王政的教訓,沒有完全消除分封制,用較為緩和的手法實施帝制,故開創漢朝四百年基業。不是秦王政的帝制沒用,再好的制度也不能走極端化,要有調整制度的餘地。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夢的影子40272018-05-30 21:28:10

各朝各代都有開國皇帝過河拆橋,誅殺功臣之類的事情出現。大多是皇帝為了鞏固政權,擔心功臣謀反或下一代駕馭不了而做出的事情,漢高祖劉邦誅殺功臣也是如此。但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可不是誅殺幾個功臣就能做到的,還要看國家治理的綜合性因素。漢朝初期,一直都實施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使國力得到恢復和發展。到漢武帝時又採取很多措施促進了國家的大一統,特別是儒家學說成為的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加強了民族的凝聚力。漢朝延續四百年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關東俠客2018-07-01 09:37:24

楚漢戰爭時,劉邦為打敗項羽,拉攏其他異姓侯,封官許願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當時七個異姓王有七個:韓王信,楚王韓信,燕王藏荼,趙王張耳,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和長沙王吳芮。這七個異姓王擁有東方肥沃土地,資產豐富人囗稠密,擁兵自重擁有很大的獨立性。這些異姓王懾於劉邦的恩威或許能夠形式臣服。劉邦己經五十多歲,在那個年代算是高壽了,而劉邦長子劉盈才幾歲,在劉邦百年之後這些擁兵自重的異王很難控制。於是劉邦在有生之年想盡各種辦法剷除異姓王,同時大封同姓王分封各地,與群臣相約非劉姓不王違者天下共討之。這種以血緣為紐帶的同姓王在過了兩三代以後,血緣關糸逐漸淡泊同樣生出不臣之心。到漢景帝時出現七國之亂,到漢武帝時期頒佈推恩令,消藩才徹底解決王國問題。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洛水清風2018-07-03 21:32:30

劉邦建立漢朝後,為了大漢的長治久安,先後除掉韓信、彭越等開國功臣,還把把他們的封地分給劉氏子孫,並立下遺囑:非劉氏封王者,天下共擊之。希望劉家的江山從此可以千秋萬代。

劉邦大封同姓為王,看似鐵通一塊,實際上是開了歷史的倒車,為國家的動盪分裂買下禍根,周朝就是最好的例子。到了漢景帝時期終於爆發七國之亂,險些是漢朝因此而亡。是漢武帝實行的“推恩令”,徹底結束了諸王尾大不掉的後患。

實際上,漢朝能夠延續幾百年,完全得益於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以及光武帝、明帝、章帝等這些偉大帝王。沒有他們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漢朝就會是周朝的翻版:王國甚多、八百諸侯,國家必是戰火不息,民不聊生。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枯心8832018-07-03 19:14:24

謝謝邀請!能夠開拓一個皇朝的霸主,當平定天下首先做的是便是將跟隨自己打天下的那一群人妥善的處理,不然當自己死後,便幾乎沒有可能在鎮壓住他們,畢竟是一群從亂世屍山血海走出的人,哪一個是善茬,說人心險惡也好,說自己自私也罷,一個英明的帝王無愧與孤家寡人這個稱號,越是佔據頂峰的人越懂得情不可亂動。而且你這個問題,漢朝之所以能夠延續四百年,劉邦做的事只是很少的原因,最大的因素還是歸咎於歷代的君王都不是太差,而且,漢繼承了秦大一統的遺產。有一個好基礎!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李志勇LZY2018-07-03 08:30:05

個人認為,劉邦為什麼殺韓信和開國元勳?當時建國,新政不穩,同行打仗,各持目的,暫時為首。存有介心,總怕造反,不如殺沒。有力自威。

人人皆分個體,想法沒法統一,君臣竟爭激烈,各有自己目的。欲用手段正反,誰都很難控止。正確立國時長;失誤固制沒準。請予參考謝拉。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憤怒野虎2018-07-03 08:49:23

漢初劉邦,討伐誅殺韓信的開國功臣,都是利益爭奪,維護各自利益長時間存在的原因。

劉邦在經歷鴻門宴的“死裡逃生”之後,逐漸成長起來,並懂得運用“兄弟、朋友”的情義,與對手項羽周旋。歷經幾年,終於擊敗最大對手項羽。

項羽亡後,劉邦的那些“開國功臣”的矛盾,開始突現。這些擁兵自重的王侯,各霸地一方,根本就是一個諸侯國。他借夫人呂稚之手,誅殺韓信。再起兵討伐彭越、英布等,完成了真正中央集權。

因而,從事件看,劉邦並非忘恩負義,而是穩固自己的利益。當初合作抱團,其實是為對付強敵項羽。目標完成後,這種“合作”自然消失。合作者變成競爭對手,這才是劉邦第二個任務。這個完成後,威脅漢室的因素消失了,所以,漢朝能歷達400多年。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爺悽美2018-09-04 03:45:30

哦順便說下秦王贏政和呂丞相是雙子星,雙胞胎!兄弟倆我也分不清,只知道兄弟倆一個裝硬一個裝軟,妻子互換,各自對對方老公羨慕不移,其實兄弟倆跟我一樣,他們是黑白雙魚,我是黑白雙點。我是黑白晃點!他們倆也不知道我是哪來的,對黑白他們看不清,所以後面試探我是黑還是白,最後明白我是透明的,是以意識穿越,分不清是因為我無光,沒發光,因為他們是我的黑白無常鬼,後世再續前緣是他們黑白無常鬼被牛頭馬面欺負,黑白無常和牛頭馬面最後交好又加了鍾馗陸判進去,這就地府六鬼了,這地府六鬼其實都是幫過我的我順口封管,最後他們都沒投胎做神看著我如何治那綠娘娘,呂雉,是兩口吃被,我在轉世之前擋不住教給無常鬼如何唱雙簧,反正倆人都無雞,所以騙呂雉來回騙,我不是故意的,我得改程式設計序讓她命可不食我的方法續命,這九天玄女一下凡總之一堆麻煩我封了很多王!就是為了嘟嘴!因為新元生老元滅,這是天理。死也不讓元好好死還得拽回來!

有人認為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等開國功臣,為何漢朝還可以經歷400年?降龍952018-07-07 22:33:42

感謝邀請

政治這個東西講究的是利益與平衡。所謂利益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起共患難打天下的榮辱與共。另一種是對某某有知遇之恩,或者救命之恩等所以只有這兩大類的才能共同進退。當然這只是前提,關鍵是你還得有實力掌控局勢才行。

搞清楚了這個我們就來結合劉邦當時的環境以及自身情況來分析一下。

當上皇帝時劉邦已經是一半埋進黃土的人了,那麼他的繼承人有多大,太子9歲。試問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能否駕馭這些從戰場立下赫赫戰功的大人物顯然不行,那麼這就打破了平衡,一強一弱很明顯嘛而且還是主弱臣強這不要變天的節奏嗎?第二一個9歲的孩子他們之間有什麼感情上的交集,也沒有給過他們任何好處而且還要在他們頭上指手畫腳,這樣來說人家憑什麼服你。所以他們之間的利益也不均勻。如果推倒他我還能更進一步問鼎天下何必要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在我頭上指手畫腳的。

所以這中間的隱患非常大,一些人就算老去不造反,他們的兒子恐怕也不會在聽這個皇帝的,如果這個皇帝非常有能力的話還好,如果能力弱了根本駕馭不了他們這些官一二代,一旦發生衝突的話,恐怕根本抵擋不了他們的進攻,到時候亡國滅種都有可能。所以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得幹掉這些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