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任慶102019-10-22 15:31:01

南明政權君是昏君臣是奸臣,將領擁兵自重不思報國,人民離心離德,這樣的政權不可能長久。

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中書著作郎2019-10-22 09:46:17

南明不能偏安,是內部混亂不堪和外部強敵壓境兩方面原因決定的。

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

清朝實力強大,統治手腕高明,無南北對峙之心

對比同樣偏安江南的東晉和南宋,我們會發現南明面對的敵人是非常強大的。

東晉時,北方正處於五胡十六國時期,政治上分裂,軍事上互相征伐,經濟上發展緩慢,而東晉

龐大的體量和麵對外敵時的暫時團結

有助於抵禦北方的入侵。縱觀東晉歷史,面對的敵人只有前秦較有實力,但因為自身內部整合不到位,外強中乾的前秦隨著淝水之戰的失敗也徹底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可能。

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

(大多數時候,東晉的敵人都是分裂的)

而南宋內部問題相對較輕,雖然有和戰之分,都基本上是維護趙構皇位的。而北方也有大批反金武裝鉗制金軍活動,所以南宋也能偏安。

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

(由於皇族在“靖康之變”中損失慘重,因此僥倖逃出的趙構在皇位問題上缺少有實力的競爭者)

南明就和南宋、東晉大有不同了。

從外部看,儘管要面對大順和大西的騷擾,但

清朝基本上可以很好地控制佔領地區,迅速消化勝利果實,集中力量以戰養戰,

其統治手腕要遠遠高於面對民族問題束手無策的前秦和金。

內部的穩定,意味著更多和更精銳的軍隊可以投入戰場。

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

前秦在淝水之戰中出動的大軍是多民族聯合部隊,前秦在未能完成民族整合的情況下不可能駕馭他們,因此也不能發揮軍隊人數優勢;金的民族問題也很嚴重,這一點在陳家島海戰中尤為明顯(警戒的金軍漢族水兵故意忽視了前來襲擊的南宋水軍)。

反觀清朝,由於

內部相對穩定,內耗損失兵力少,又較好地運用了明朝降兵,因此清軍能夠持續對南明施加軍事打擊,

而較少地擔憂士兵的思想問題。

在此前提下,加上清朝統治者一統天下的決心,南明的生存壓力比起東晉、南宋就要高得多了。

南明內部矛盾嚴重,削弱了其抵抗力量

眾所周知,明朝皇室規模是出了名的龐大,除去被農民軍和清軍(後金軍)殺死的部分外,散落各地的皇室成員數量仍然是很多的,而從理論上來講,

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點點機會成為皇帝,再加上個人野心作祟和實力支撐

,南明內部在誰做皇帝的問題上有著不少矛盾。

在崇禎皇帝上吊後不久,明朝藩王間就爆發了

福王朱由崧

潞王朱常淓

爭奪皇位的

“福潞之爭”

。兩王之爭事實上是派系之爭的進一步表現,因此這場爭鬥實際上也分裂了本就在清軍面前不佔優勢的明朝殘餘勢力(例如史可法最初傾向於潞王,馬瑤草則支援福王)。這場國難當頭的

“福潞之爭”

白白浪費了組織防禦的時機,儘管福王最終勝出,但在位僅僅八個月後就被清軍俘虜後押往北京處死。

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

(弘光在位期間沉迷酒色,毫無中興之主模樣)

可是,這場鬧劇並沒有給南明教訓。南明第二位皇帝、隆武帝朱聿鍵死後,

唐王朱聿鐭

在廣州稱帝,年號

紹武

桂王朱由榔

同時在肇慶稱帝,年號

永曆

。一時間南明出現二帝相爭的局面(史稱

“唐桂之爭”

)。雙方甚至還爆發了一場短暫的戰鬥,最終紹武軍獲勝,但紹武政權旋即為清朝所滅。

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

(南明最後一位皇帝:永曆帝)

前文已經提到,

皇位之爭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派系之爭。

短短十幾的國祚,南明卻爆發了兩次皇位之爭和數不清的大臣派系之爭。這樣一個政權,怎麼指望它向東晉、南宋一樣長久抵抗下去呢?

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王祖蔭12019-10-22 13:37:48

嚴格地講,明代至崇禎自盡已經亡了。所謂”南明”是皇室一些人臨時湊出來的班底。要錢沒錢,要兵沒兵。而且福王等在南京就是荒淫無道,不圖復興。江南民間說這夥人只知”飲火酒,淫幼女(強徵民女入宮),演雜劇”。民心已失,無可救藥。南明在江南抵抗一下後,再沒了元氣。以後只有一路逃竄。跑到哪裡,哪裡就是國都,幾間茅草棚就算皇宮。末代幼主被叛賊吳三桂像逮雞一樣逮回來,又像宰雞一樣宰掉。據傳,崇禎的某個兒子隱名埋姓,在京畿郊縣當教書先生躲過一劫。後來清廷宣佈大赦天下,他竟忘記奪社稷之大仇,跑到北京去自亮身份,對清帝行三拜九叩大禮,把先祖的臉丟盡了。不過皇帝不發善心,仍將之滅族。至此,朱元璋的嫡系已經沒有了。朱元璋朱棣濫殺生靈無算,也算有個板應。

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七世貓哥2019-10-28 16:16:03

先比比宋高宗趙構和南明弘光政權的朱由崧。

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

趙構在靖康之變中,曾經去金營做人質,和哭哭啼啼的宰相張邦昌相比,表現的氣定神閒,以至於金國的將領都懷疑他是不是真正的親王,在當時北宋皇族當中,堪稱驚豔。

南渡之後,趙構在北宋滅亡,天下已經大亂的情況下,可以算是有比較清醒的認知,目標也很明確,就是守住江南的半壁江山。結果,他做到了。

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

那麼南明弘光政權的朱由崧呢?

朱由崧沒有什麼志向。根據當時的一些記載來看,朱由崧十分昏庸腐朽。,只知吃喝玩樂,整日沉湎於酒色之中,是個糊塗蛋。

在他短暫的皇帝生涯裡面,做的最多的就是營造宮殿、選秀、酗酒。

除了趙構和朱由崧個人因素外,還有一點更加重要:那就是南逃後,皇位的繼承權問題。

由於整個北宋皇族都被金國擄走,趙構成為皇帝唯一的合法繼承人。南渡之後,包括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吳階吳璘兄弟、張俊等等迅速承認他的皇帝地位,這樣就有效的防止了內鬥。

而明朝滅亡後,逃到南京的皇族成員有很多。於是一些野心家趁機上下其手,借擁立爭功,內鬥不斷。朱由崧能聯絡有兵權的武將支援,最終登上皇位,但是他別說控制整個南方局勢,就是連擁護他登上皇位的江北四鎮都指揮不動。而左良玉更是以“清君側”的名義,從武昌進軍南京。於是,南明的局勢勢必將土崩瓦解,一發不可收拾了。

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

正是因為以上的原因,南渡之後,南宋先後在黃天蕩、和尚原之戰、郾城之戰等等諸多戰役中取勝,有力的遏制了金國南下的勢頭,逐步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而因為朱由崧本身就昏聵,各地將領心懷鬼胎,清軍南下,根本就沒能組織起像樣的抵抗。而清軍南下還有一個金國軍隊沒有的優勢,那就是大批的明朝降將做了急先鋒。比如說吳三桂率領他的關寧鐵騎,一直追殺明朝殘餘,從山海關到雲南,甚至深入到緬甸境內。此外還有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加上平西王吳三桂,被稱作四藩王。要知道,吳三桂手中的十萬關寧鐵騎,是當時最精銳、戰鬥力最強的軍隊。劉良佐、劉澤清則是南明的江北四鎮之二。而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降清的時候,還連帶著他手下的10萬大軍。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投降後,福建也就沒有了抵抗清軍的像樣力量。

雖然朱由崧在國破家亡的情況下作了南明皇帝。但是他只想做一個享福的太平天子,沒有做一個開創之君本事。

一句話,中原得鹿不由人啊!

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談笑有鴻儒兮2019-10-21 17:03:57

韓信投奔劉邦會獲得最大的政治收益,而且人生安全也有保證,這就是韓信投奔劉邦的原因。韓信的信念就是要出人頭地,做出成績,所以他忍受胯下之辱的莫大恥辱也要堅強的活下去,活著才有希望嘛,可是因為受這個聲名所累,韓信剛投奔項羽時雖然提了很多意見,貴族的項羽內心就鄙視韓信,不聽他的意見,失望後的韓信離開了項羽去投奔劉邦去了。雖然劉邦出身也不高,同樣內心也是鄙視這個胯下之辱的韓信,認為他是軟弱的人,因此也不重用劉邦,韓信心靈再次受創,也離開了劉邦,好在蕭何看出了韓信的才能,月下追韓信,用自己高明的口才說服了韓信,最終韓信投奔了劉邦。

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華蒙星2019-10-21 17:07:13

這個問題 咱們從內外兩個方面來探討一下:

首先是外在原因:

北宋末期,金國初期攻擊北宋的目的就是搶掠一番,攻克開封后,帶著金錢和美人就回去了,根本沒有長時間統治的心思。因此南宋有一定的時間,穩定局勢,重新組建軍隊。等後來才漸漸的有統治北中原的意圖,可這個時候,南宋已經站穩了腳跟。

明朝末期,清朝就不同了,從開始還在皇太極時代開始,就有統治中原的志向。為了贏得民心,攻進北京後給崇禎發喪。又對於大順殘餘,對於南明,是不斷的進攻,根本沒有和南明隔江而治的想法,一直攻擊到雲南,殺死了永曆皇帝。

其次,就是內在原因:

南宋成功生存的一個關鍵條件是,宋朝的皇室子孫大都被金軍俘虜或殺害,所以當趙構率領秦王的軍隊南下時,沒有人與趙構爭奪王位。宋朝最正統的血統還在那裡,所以趙構在南宋是正統,有號召力。

然而我們反觀明末就不同了 ,如果是崇禎皇帝本人或者他的其中一個兒子,南渡到南京重組朝廷,還可以君臨天下,文武百官以及南方諸侯也能夠服從他的命令。 自己養精蓄銳坐山觀虎鬥(滿清和大順),因為當時南方諸省都還在大明手中,而且都是基本沒有遭受戰亂,不管錢糧還是稅收相對比方常年遭受戰亂的地方還是好很多的,還可能長時間延續大明在南的統治。後期再學他們老祖宗朱元璋穩紮穩打步步向北收復河山,還有幾分光復的希望。

但是崇禎皇帝的迂腐為了一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一根繩子吊死煤山,從而徹底斷送了這個大好河山!他的三個兒子被李自成抓獲,後來失蹤,所以南明政權很難找到一個真正的皇族血脈高舉著抗清復明的旗幟,南方諸侯野心勃勃,於是,南明出現了許多割據政權,如福王政權、唐王政權、魯王政權、桂王政權等。一時間稱帝的人遍佈南方,他們聲稱自己是監國者,最終導致了內亂。

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

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

同樣是外族入侵,同樣是南逃長江,為何南明政權未能偏安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