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百姓微視角2020-04-06 21:52:15

魯迅的作品具有很強的現實批判性,在他的筆下描寫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你要是仔細讀過魯迅先生的作品,你會發現猛一回頭這些人竟活靈活現的就活在自己的身邊。

就筆者個人而言,現在大腦裡仍然清晰的角色面孔有祥林嫂、阿Q、孔乙己等…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先說說祥林嫂,她一生命運坎坷,失去兒子丈夫以後,整個人都像被掏空一般,她喜歡到處去述說自己的不幸經歷,遇人就說,一遍一遍的說,起初大家都跟同情她,安慰她。到後來,由於聽得多了,大家都麻木了,對她的故事已經達到了耳熟能詳的地步,大家都只是點點頭或是像沒聽到一樣。

這樣一個人物,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很多農村婦女都喜歡跟身邊的人分享自己的不幸或是值得炫耀的事,也有一些農村婦女喜歡搬弄是非,說一些張家長李家短的,自己就像一個新聞聯播電視臺一般,這裡打聽訊息,那裡傳播緋聞,津津有味,樂此不彼,常常帶來禍端,惹禍上身。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其次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有時候想想自己也是這樣的,摸不著的成就靠想象,在床上一趟就開始設想自己的美好未來,常常興奮的難以入眠。並想著第二天要幹什麼,要多努力,要多進步,要多踏實,結果呢?第二天竟然睡了懶覺?這不是阿Q是什麼呢?

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祥林嫂,每個人都做過阿Q一樣的傻事。魯迅先生之所以塑造那麼多經典的小人物,是因為他深入生活,發現了那麼多形形色色具有代表性的小人物,其目的是為了警醒國人,為國人治精神上的病。魯迅先生曾棄醫從文,是因為他覺得做一個醫生只能醫治同胞的肉體,而他看到更多的是同胞們精神病了,他要把人們精神上的病治好。

魯迅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有代表性,有普遍性,有跨時代的意義,正是在於他從小人物著手,描寫了一個又一個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角色,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他們是那麼的活靈活現…

現如今,那些麻木,呆滯,自私的人物啊,多多少少都在我們的身邊,那些看人跳樓而圍觀,掏出手機拍影片看洋相,還大呼:跳啊,跳啊的人,就在我們的身邊,而這些人在魯迅的角色裡就叫看客,現代稱他們為吃瓜群眾。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果慈a2020-04-07 08:08:25

從古至今的普遍性。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詞文江湖2020-04-06 20:01:23

魯迅的作品關於對人性的刻畫最多的、最深刻的就是:赤裸裸地揭示國人的人性冷漠,麻木不仁。

在當今社會任然具有現實意義,對於不良現象的批判依然具有普遍性。因為在魯迅的作品背景年代國家處於半封建半殖民狀態,底層國人被壓迫的飢寒交迫,痛不欲生,早已失去了那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之心,只為生計麻木不仁。

而現在雖然社會狀態轉變,國家強大,民眾富足,物質文化空前高漲,生產力大力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缺跟不上節奏,導致一部分民眾道德陣地淪陷。只為自己的利益,無視他人的生命,無視社會道義,依舊冷漠殘忍,麻木不仁。

所以,魯迅先生的作品對於當今社會仍然是莫大的諷刺,其光芒的耀眼程度不亞於那個時代!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李欣磬2020-04-06 21:17:02

對人性的愚昧傲慢、自私殘忍,

讓魯迅先生深刻憎惡、激憤,

他畢生揮筆刀竭生命的批判中,

有痛斥,有同情,

有赤子之心的愛,

有恨鐵不成鋼的恨。

然,

光明·智慧VS黑暗·愚昧的人性之戰,

自人類誕生以來,幾千年從來沒停過。

過去,如此,

現在,如此,

未來,依然如此。

世上永遠都有阿Q、閏土、孔乙己、祥林嫂,

也永遠都會有屈原、范仲淹、魯迅、老舍的。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Super孫悟空2020-04-06 20:29:48

先生的作品,很雜,很廣。既有散文、詩歌、小說,也有雜文、翻譯作品。

先生筆下的孔乙己、阿Q、祥林嫂、閏土,甚至是先生的學生、同事、批判者、支持者、敵人等,都能被先生刻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我們以先生筆下的孔乙己、阿Q、祥林嫂、閏土為例。

這些人物,都是當時真實存在的人物,只不過在先生的筆下,又進行了天才的藝術加工!先生把當時社會上很多人的共同特性和心理特徵,甚至是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最不易被察覺的想法,都集中展現在、體現在了自己所要刻畫的人物身上,比如孔乙己、阿Q、祥林嫂、閏土等。

換言之,這些人物,都不再是單獨的個體,而間接代表了當時的整個底層社會。先生對廣大勞苦大眾,給予了深刻的理解和同情,並且透過自己的文字,準確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對敵人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和嘲諷。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人性中的陰暗、晦澀、慾望、理想、善良、正義、多面,在先生所刻畫的人物中都有體現。它們不僅代表了當時廣大勞眾的所思所想,更代表了進步的知識分子的所思所想。

人性,是個千萬年都不變的經典話題。因此在當代社會,仍有廣泛的普遍性。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不過,想要讀懂先生的文字卻很難。因為先生的文字,寫得很刁鑽、很晦澀。你不僅要有一定的社會閱歷、人生經驗,而且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並且更要善於思考、精於分析。

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讀懂先生的文字。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唐寶楨2020-04-06 19:47:36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獨孤飛雁2020-04-07 01:22:02

閱讀00

獨孤飛雁88

魯迅的標籤是“棄醫從文”,轉折點是在日本仙台留學時接觸早期的影片,影片中看到一群俄國人砍殺中國人,圍觀的中國人卻哈哈大笑,近於麻木冷漠,畫面深深觸動魯迅,由此萌發拯救民族,精神拯救才是根本的思想。也就有後來“以筆為武器”的精神俠士鬥爭史。他直指舊“國民劣根性”,批判小農自私冷漠麻木的意識和舊制度的陳腐。屬於早期警醒亡國的“吹哨人”,相比“戊戌六君子”的遭遇,慶幸他活在一個比“六君子”更寬容的時代。從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人物刻畫,體現了對當時社會凋敝無能的焦慮。對年輕人尤其關心,試圖從思想上改造新人,喚起鬥志,在當時稱得上思想改革的宗師,是憂國憂民的民族鬥士。作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我國某作家質疑魯迅沒有長篇鉅著,這是淺見,魯迅的全部作品包括譯作,無不充滿批判鼓舞和鬥志,對任何一個民族都具有啟發教育意義。“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這句話可以作為他此生執著戰鬥的理念和目的,對於當下的中國人來說,永遠具有催人奮進的鞭策作用。

編輯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紅塵彌勒2020-04-07 17:26:56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說實話,在魯迅先生的作品中,很難看到高大而溫暖的正面形象,這也可以看成是魯迅先生的一大特色。

先生向來以冷峻近乎於殘酷的筆觸來書寫他的書中人物。那種雕刻式或解剖式的描述視角,也很難讓讀者看到熱血沸騰或者血脈賁張的正面形象。這恰恰就是魯迅先生最銳利的寫作風格,也符合他個人一貫的創作手法。

先生筆下最著名的幾個人物,都是一身沆瀣、鄙薄不堪的社會下等人物,身上自帶了沉在底部的劣根性,鮮有生動而活泛的光芒,卻能給人以椎心泣血的刺痛感、壓榨感。

比如先生筆下塑造的著名人物如阿Q、祥林嫂、孔乙己等等,都是這種掙扎在社會最底層的、帶有舊封建烙印的、令人揮之不去的劣跡人物,或者說是他印象中最無賴最不堪的底層塑像,帶給我們以警醒式的反思和詰問。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但也不得不說,先生的人物群像既清晰又可考,頗得耐人尋味,細細咂摸起來,竟然還可以附會在今人的身上,可見這種深刻揭露的劣根在、民間有著多麼深厚的人文基礎,所以,先生才振聾發聵的為我們揭示了這種最無奈、也最無助的底層小人物,使得我們透過襯映和比對更加看出清晰的面孔來,讓我們群起而振作,和這些社會渣滓做一個徹底的告別。

先生的心機不可謂不深厚,先生的筆觸不可謂不凌厲,我們民間卻在這樣反覆的痛定思痛中不斷重複著那種心酸而無奈的舉動,實在是根深蒂固,真的令人詰牙無語而又痛心疾首。

卻不能以此杜絕這種殘酷到慘烈的劣根現象。這才是我們最最值得深思與反詰的。

先生的作品中,雖然很少有正面的文學形象,但也不乏溫馨的畫面和底層溫暖人物,比如那個月光下拿著獵叉的少年閏土,還有那個善於講《山海經》的長媽媽,可惜這樣的人物卻少之又少,又帶有先生刻意的冷峻,故而覺得這樣的文學形象直入鳳毛麟角,也是先生筆下鮮明的一種創作風格。

勿消說,先生的文學群像確實帶給了我們鮮明的閱讀體驗,也讓灰色和陰霾時刻掛在我們的心間,矇住了幾近於將要明亮的眼眸,是近現代文學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學群像,值得我們深深回味。

我們完全可以在現實中尋找到先生筆下那些小人物的影子,甚至一直如影隨形的就在我們身邊縈繞纏綿,需要我們擎起文化的利刃,來一次決然的分割,將這一殘渣冷羹掃進歷史的垃圾堆,還原我們社會上曾經的美好,讓我們在向著民族復興的路上更無阻礙,更有奔頭,也更有精氣神兒。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圖片來自網路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化外萬民胡少峰2020-04-06 20:18:59

最具普遍性的是阿Q。

投機性。不管是政治投機,還是經濟投機。阿Q要革命,中國一定要革命。然而,阿Q革命具有投機性。他革命的目的,是首先拿階級兄弟開刀;接著,不是革掉趙太爺的狗命,而是把他的牙床搬到土穀祠享受。

不是帶領吳媽和小尼姑當家做主,而是要收了她們為其服務。

欺軟怕硬。欺負小尼姑,害怕王癩痢。

麻木有如閏土。少年閏土何其陽光勇猛敏捷;中年閏土,被生活奴役變了形。生活好起來的希望,全部寄託在菩薩身上。神州大地,菩薩場所,遍地開花。殊不知,菩薩它一聲不做,二目無光,三餐不吃,四肢無力,五穀不分,六親不認,七竅不通,八面威風,久坐不動,實在無用。

真正的革命者,是講奉獻的。他們不惜犧牲自己,“殞身不恤”,開創新的天地,讓其他人活得有尊嚴。這是怎樣的崇高和偉大。“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革命絕不是為了自己能封妻廕子,能上凌煙閣彪炳千秋。革命的目的,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活著的,現代的有些人可不這麼想。所以說,阿Q的動機是有問題的。教育得當,也許還能有挽救的餘地,沒有天生的聖賢,教化之功,不可小覷。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文史丹心2020-04-06 22:06:55

提問者你好,魯迅刻畫人性,那是入木三分!分析文學作品的深刻性,比如探討魯迅作品中的人性,一定要“知人論世”。

魯迅從小受過良好的傳統教育,少年時期家道中落,飽嘗人情冷暖,後來去日本留學又備受蔑視,被母親騙回國與朱安成婚,他尊重母親的意見,又不想背叛自己的靈魂,所以和朱安沒有夫妻之實。魯迅的前半生都是一個人過的,後來遇到了許廣平,給先生在蒼涼的人世增添了一抹暖色。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在1918年發表了中國現代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至今已102年),《狂人日記》一般被認為是刺破封建社會毒瘤的利刃,小說描寫了一個狂人老是覺得周圍的人要吃他,連趙家的狗也要吃他,嚴家炎曾在《論魯迅的復調小說》裡談到《狂人日記》的象徵性,小說序言是文言文,結尾狂人的病好了,還去當了候補官員,小說象徵性地說明了狂人身處世界的恐怖,人性的骯髒,可是這樣的社會無法改變,被人吃的人(狂人),要去吃人了,這就是人性中的叢林法則!

二、《孔乙己》中,最可怕的不是大人、店小二嘲笑孔乙己,而是那批小孩子嘲笑孔乙己,孩子不是中國的未來嗎?怎會如此無同情心?況且那些小孩從鬨笑聲中來,吃完了孔乙己的茴香豆,還眼巴巴瞧著空碟子,孔乙己沒有攆他們走,這群白眼狼吃完後,在酒店的鬨笑聲中笑著離開了。這是最讓我觸目驚心的地方!

三、《祝福》中壓死祥林嫂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作為知識分子的“我”沒有回答這世上有沒有靈魂一事,新式讀書人的我也成了魯鎮封建文化的幫兇。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不要向人訴說自己的悲劇,別人只是把它當成平凡生活的佐料,聽多了就厭煩了。從古至今,都是這樣。

四、《鑄劍》中,俠客幫人復仇,說到做到,哪怕失去性命!頗有荊軻刺秦王的古風!

五、在《傷逝》裡,涓生和子君一開始相愛,逃出家庭,可是子君在家庭瑣事中日益平庸,而涓生也變得不耐煩。其實涓生變得不愛子君了,完全是環境和生理因素造成的,現代愛情也逃不出這亙古命運。

六、《野草》是魯迅的散文詩集,是瞭解魯迅心靈世界的寶貴材料,魯迅的文字是冰冷的,那些說魯迅人也是冰冷的,那就大錯特錯。正式因為愛祖國的青年,魯迅才甘願做從鐵屋子裡先醒來的人,才願意“自己揹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我們怎樣做父親》)

總之,這世界是複雜的,從來都是複雜的,所以有多少種人就有多少種人性!好的有,壞的也有,完全看處境罷了。魯迅刻畫的國民精神的典型,比如阿Q,小D 趙老爺等等,在當今社會依然存在,往後也會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妖魔鬼怪。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朵朵佬爺2020-04-06 19:51:29

魯迅作品中刻畫的人性,肯定是存在的,尤其是魯迅生活的年代,什麼阿Q精神,的確不乏其人。關鍵是我們如何看。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龍向輝2020-04-06 19:45:05

刻畫的是善良和城實的人性,現在沒有他過去寫的事和人物了、必定那時是舊社會、而現在是新加社會普遍沒有那樣事情了。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雲布衣A2020-04-07 07:40:25

凡作品中所刻畫的人物,無不打上作者的烙印。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即為作者的替身。如阿Q,魯迅雖在文中強調我又並非就是阿Q,但仍難擺脫此地無銀的嫌疑。魯迅家因祖父科場舞弊而敗落,淪為乞食者。魯迅不滿於現狀,念念不忘家族曾經的輝煌,故借阿Q之口申明:我姓趙!也出身於名門望族。所以,阿Q要革命!家境的窘迫使他的婚姻未能千挑萬選,只能娶醜女為妻。魯迅看透了吃人社會的本質,不吃白不吃。他瞄準封建女子嫁雞隨雞的無奈,故可隨便拈花惹草。他在文中多次重複女人,女人。。。。即為思想的流露。所以,他吃定了朱安,許廣平。追求校花馬珏不成,成為終生遺憾。所以,他專邀有美女緣的郁達夫聽故事。一老和尚一生未近女色,死不瞑目,朋友便招妓供他玩樂。女人,成了魯迅大腦中揮之不去頑疾。魯迅學歷低,但又不甘,故借孔乙己賣弄回的四種寫法。可惜腹中墨水不多,回又豈止四種寫法?魯迅人渣,故作品阿Q與孔乙己基本上是人渣類。他偷看弟媳洗澡,其行俗語謂偷人,此為魯迅終生之恥。他借孔乙己之口辯白: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其潛臺詞是:孔乙己偷書為了學習,有錯麼?畫家畫裸體,有錯麼?我偷看弟媳洗澡,純粹為文學藝術掌握第一手資料,有錯麼?滿腦陰暗的作者,筆下絕無浩然正氣的人物。作者的品質,決定了作品的人性。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阿依蘆笙月2020-04-06 21:25:43

魯迅的大部分作品集中體現了那個特殊時代的國民劣根性,在今天應該不是很具有普遍性,而是具有針對性。在社會生活中,肯定還有很多人具有國民劣根性,但是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貫徹,國民素質確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何苦來2020-04-06 22:02:27

這是一個好問題,很高興為您解答。

作為現實主義作家魯迅無疑是偉大的,其文學作品帶來的影響更是獨一無二的。魯迅先生的雜文小說我看過不少,凝練辛辣,一針見血。在此向大家淺談交流,以為拋磚引玉。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整體來看,魯迅的小說主要塑造了舊中國三種類型的人物:

第一種是以孔乙己、陳士成為代表的慘遭封建文化荼毒,迂腐守舊的知識分子形象。

第二種是是以阿Q、閏土等受封建社會壓迫而愚昧和麻木、沉滯和落後的農民形象。

第三種則是祥林嫂、楊二嫂等為代表的受舊社會封建制度剝削凌辱愚弄,冷酷虛偽勞動婦女形象。

人物形象的刻畫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會種種罪惡和人吃人的本質。批判與諷刺了封建社會制度所形成怪異現象和病態社會,流露出魯迅對那個時代底層人物的無限同情。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以孔乙己為代表的苟延殘喘,迂腐陳舊的醜惡人性。

《孔乙已》中,魯迅先生並沒有為主人公孔乙己設定過多的語言。然而幾乎句句都是個性化的語言!比如:“竊書不能算愉”“讀書人的事,能算偷嗎?”“讀過書,。。。。。,我便考考你,茴香的茴字,怎麼寫的?”“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這…… 下回還吧,這回是現錢,這回要好酒。”這些語言深刻、精準而地突出了主人公的性格。我們看清楚了孔乙己那迂腐陳舊的性格。在他看來,像愉竊這種醜事,一旦和讀書人發生關係,便不再是一種不光彩的事。偷東西被打斷了腿,還要遮掩虛假的辯解說是“跌斷,跌,跌。。。。”。這些語言,把深受封建傳統糟粕荼毒的心理觀念充分揭示了出來,孔乙己無可奈何的沒落和死亡是封建知識分子的沒落與死亡,在人們的笑聲中悄然地離開了人生的舞臺。

以阿Q、閏土為代表的自暴自棄,欺軟怕硬的滑稽人性。

精神受到極其嚴重扭曲的阿Q他憑藉自欺自瞞、妄自尊大、欺軟怕硬的精神勝利法,一直進行自我意淫,自己永遠是勝利的滑稽心理。他生活在偏僻落後但階級對立森嚴的未莊,趙太爺等拿他作為壓榨、嘲弄的物件。阿Q也曾對進行反擊,但阿Q吃虧的時候多於是逐漸形成了他精神勝利的處世哲學。阿Q經歷很豐富,見過了很多世面。他當過僕人,做過小偷兒,見過殺革命黨,也經歷了資產階級領導的一場大革命。未莊受到革命衝擊的時候,趙太爺沒有思想準備而呈現非常慌張混亂。 阿Q這個壓在生活底層的農民,看到那些平日裡作威作福欺壓他的人大禍臨頭的時候,他感到心情舒暢燃起復仇的意識。這些都真實地表現了一個被壓迫的農民,在革命風浪中對舊社會債怒的心理狀態。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

以祥林嫂為代表的迷信愚昧、懦弱膽小,麻木不仁的病態人性。

樣林嫂代表了那個社會樸實勤勞能吃苦的勞動婦女。她默默地幹活,只想靠自己去謀生活。她十分遵守傳統的規矩,沒有太多的思想觀念。就算是不相稱的婚姻,她毫無怨言,默默忍受。他的婆婆把她賣給賀老六。賀老六是樸實的農民,祥林嫂在這裡才嚐到人間的溫暖,過到人的生活,扭曲的性格再次得到了復歸。所以老婆子說,她生了孩子,“母親也胖,兒子也胖,。。 唉唉,她真是交了好運了。”也像衛老婆子說的“天有不利風雲,”不久,賀老六和她的阿毛都死了,這些事情對她的打擊太大了。魯四老爺的惡言惡語,柳媽的威脅恐嚇,村人的詆譭傷害,廟杞的敲詐勒索,撕碎了她的最後防線,社會剝奪了她安穩地做奴隸的權利,最後懷著戰慄的恐懼,離開了這陰冷的人間。

魯迅小說啟蒙意識,憂患意識在當代作家的寫作中獲得進一步的深入和發展。魯迅留下了更大的追尋與反思的空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學會真誠地面對時代和社會人生,提升自身言說與寫作的意義,在中國這塊堅實而厚重的大地上,發出自己真實的生命的內在之音。

作者:二十八畫生vip,感謝各位讀者朋友閱讀,歡迎留言點評!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大馬哈102020-04-06 20:48:07

麻木,然後亢奮。平時麻木,遇事則亢奮。今天似乎依舊。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劉摯仙山上樵夫2020-04-07 10:02:58

魯迅的作品用的人物形象其實只是北方偏闢的舊時代農村裡的個別形象的人物,就象紅高梁小說裡的人物形象一樣,這些形象今天的社會中雖不是完全消失,雖不是沒有,但以經很難找到了,但還有一些如阿Q者的形象人物在今天社會中形象人物確是不少,比如那些魯迅的崇拜者,被魯迅挖苦嘲笑、漫罵了,還一味迷信魯迅這個人,還自以為魯迅罵的不是他們……這些人真是蠢到家了,被魯迅賣了還很高興去幫魯迅這個民族敗類數錢。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林泉觀2020-04-06 20:03:49

魯迅棄醫從文,就是要把民族的劣根性赤裸裸的體現出來,把最醜陋的一面撕給人看,看客思維,到現在還是普遍的,幾千年了,一時半會兒也改不了。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靜為身君2020-04-06 22:57:53

有,但社會表現不明顯。

魯迅作品裡面所刻畫的是什麼樣的人性?現在是不是仍具有普遍性?露西他爹2020-04-06 23:48:30

魯迅先生作品中所刻畫的人性,以阿Q為例,見弱的欺負,見強的巴結,尤其是精神勝利法,如今更是大行其道。厲害了,我的國。就是當今社會精神勝利法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