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河童解析?乖吖吖2021-04-05 21:21:26

《河童》講述的是芥川先生誤打誤撞進入了一個河童的國度,在哪裡他對河童的生活和制度產生喜愛或者厭惡,那裡是他的理想國,也是他最討厭的世間,最後變得越來越瘋狂而“迷失自我”的故事。

出於,對自己文學作品的迷茫與恐懼,芥川先生對世間的厭惡越來越深,他憎恨而吮吸著人內心的一切思想,因此把理想國化作了河童的國度,那裡的河童熱情而奔放,每個河童在自己的職位上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醫生察柯不具有私心與利己主義,很熱心;平凡的巴固也擁有著對理想的執著。當然還有河童國的制度,那裡每個人都被富有了應有的尊重和權利,生育不僅考慮父母的方便,還要考慮即將出生的孩子。我深刻記得有這麼一說:小河童在出生前會先被醫生問到你願意降生到這個世界上嗎,如果願意,那麼接生,如果不願意,那麼就安然被處理去。這種每個人都被尊重,都有權利發聲,是芥川先生內心真實想要的,自己童年無法擬補的。同樣還有很多世間無法實現的正義,都在理想國裡得到了應有得處理。可以說,河童所過的生活必是我們所羨慕的伊甸園,烏托邦。

但黃粱美夢,不可耽兮。理想國越理想,也會出現瑕疵。芥川先生結識到了河童戈爾一個有錢的資本主義董事長,因為社會對機械化與勞動的平衡,解僱了四萬多的員工,而為了鎮壓社會的風氣,把員工都變成了肉製品賣到市場上,認為實現了應有的價值。同時,因為制度的開放與公平,街道上無論已婚未婚的河童都能進行求愛,這也導致了一些河童的心裡受傷。這一些,也逐漸成了現實社會的寫照。

只可以,女之耽兮,不可脫也。芥川先生已經沉迷在了這個理想國中,成了人們口中的精神病患者。沉溺於理想國的美好之中,也逐漸忽略了理想國的瑕疵,也越來越厭惡著真實的世界,認為自己已經格格不入,心境已經無法在世間存留下去。最終,曲飛人散,也算是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夙願吧。我們也是如此,不要過分在夢境中徘徊,渴望著自己夢境中的華光寶戴,最終在夢與現實的落差中選擇了夢裡那個美好而虛幻的自己,一去不復返。